APP下载

等离子电切术在宫腔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5-07-31王雅迅

当代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双极电切术等离子

王雅迅

等离子电切术在宫腔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王雅迅

目的 探讨等离子电切术在宫腔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子宫内膜息肉与粘膜下肌瘤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2组(n=40),分别行常规宫腔镜下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血糖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等离子电切除术组术后Na+、K+、Cl-及Glu水平分别为(138.02±10.75)、(105.58±7.29)、(3.74±0.59)、(5.37±1.00)mmol/L,显著高于宫体镜下切除术组(P<0.05);手术时间(23.95±5.81)min、术中出血量(19.95±3.87)mL、膨宫液用量(4092.38±122.17)mL、阴道流血及排液时间(19.93±4.59)d显著低于宫腔镜下切除术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宫腔疾病手术创伤小,电解质及血糖稳定,术后并发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等离子电切除术;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

宫腔镜下切除术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被认为是安全、高效的微创术式,然而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有TUR综合征出现的可能[1]。21世纪初,等离子双极电切宫腔镜系统问世之后,临床上已经将该种方法用于各种宫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术中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膨宫,从而可以有效避免TUR综合征的出现[2]。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宫腔镜电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除术在治疗宫腔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筛选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术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2月入住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人民医院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与粘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2组(n=40)。2组分别行宫腔镜下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除术。宫腔镜下切除术组:年龄29~59岁,平均(44.20±7.29)岁;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4例,粘膜下肌瘤患者16例,其具体分型情况为:1型11例,2型3例,3型2例。等离子电切除术组:年龄31~57岁,平均(42.10±6.83)岁;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3例,粘膜下肌瘤患者17例,其具体分型情况为:1型12例,3型4例,3型1例。2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宫腔镜下切除术组 主要采用宫腔镜下切除术。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方法:采用沈大内窥镜公司的宫腔检查镜、电切镜等相关器械,膨宫液为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糖尿病患者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膨宫,最大膨宫压力在100 mmHg左右,膨宫流量为150 mL/min,电切功率为60~80 W。手术于腰麻下进行,待麻醉起效后取膀胱截石位,采用常规消毒铺巾,对宫腔的方向以及深度进行探明,并扩张宫颈,置入宫腔镜,依次对子宫前后、侧壁、宫底、宫角以及输卵管开口进行检查,最后对宫颈内口以及颈管进行检查,按照子宫内膜的相关情况,一般采取如下2种切除术:(1)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此种手术多用于子宫内膜正常,蒂比较显著的单发或者多发性息肉患者,不育患者息肉位于输卵管开口附近者。(2)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一般用于处理根蒂不显著的息肉、复发性息肉以及绝经后的患者,于直视条件下从根蒂部采用环状电极切除,不育患者尽量不损伤周围正常内膜[3-4]。

粘膜下肌瘤手术方法:准备工作同子宫内膜息肉。主要采用2种方法进行治疗:(1)刨根法:针对O型粘膜下子宫肌瘤,首先将瘤蒂找到,然后使用环形电极自蒂根部切至浅肌层,将肌瘤切除。(2)旋切法:针对1型粘膜下子宫肌瘤。采用环形电极在靠近宫壁位置处于肌瘤的根蒂部作对应切割,将较粗的根部变成细蒂状,采用卵圆钳将肌瘤旋转夹出,将肌层部分逐一进行切除[5]。

1.2.2 等离子电切除术组 采用如上所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扩宫,待扩宫结束之后放置美国佳乐等离子电切镜,内膜息肉患者从蒂部行息肉切除之后采用卵圆钳去除。粘膜下肌瘤中有蒂肌瘤一片一片地切割至蒂部,无蒂肌瘤则尽可能切割至完全切除干净为止,术中采用B超进行监护,对切割深度加以监测,以防止子宫穿孔情况出现。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血糖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文章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等离子电切除术组术后Na+、K+、Cl-及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宫腔镜下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血糖水平变化比较(x±s,mmol/L)

2.2 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等离子电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阴道流血及排液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x±s)

2.3 并发症 宫腔镜下切除术组术后明显出血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合并纳氏囊肿2例,出现宫颈粘连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12.5%;双极等离子电切除术组术后明显出血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合并纳氏囊肿1例,出现宫颈粘连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10.0%,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腔镜电切术是近10年在妇科领域开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卵巢功能无损害的优点。但宫腔镜单极电切术容易造成非电解质过度负荷征、或意外电灼伤甚至子宫穿孔、死亡的危险[6],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就成为学者不断探索与研究的重点。

等离子双极点切除的基本原理为高频电流通过2个电极时激发递质(本研究递质为生理盐水)形成动态化的等离子阵,作用于组织,产生电气化以及电凝效果。双极指的是在电切除的过程中同时伴随2个电极,其中1个为工作电极,另外1个为回路电极。高频电流在2个电极之间形成回路,于宫腔镜下经过膨宫介质中的电解质离子形成回路,而不需要单极需要的负极板[7]。双极中的回路电极不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电灼伤以及子宫穿孔等情况的出现。此外,双极电切除术止血效果较理想,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时间显著缩短[8]。本研究结果显示,等离子电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及阴道流血、排液时间均显著小于常规宫腔镜下切除组,证明了等离子电切除术手术效果;而且观察组血糖及电解质水平也未出现明显波动情况,提示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有助于维持手术过程中血糖与电解质的相对稳定,夏婷婷等[9]文献资料也支持这一观点。

对于双极电切除系统而言,由于其功率大及汽化作用强,机体组织被汽化切割时所产生的气泡手术中难以规避。在宫腔镜手术之中,所产生的气泡可经子宫创面而进入体循环,当宫腔之中的压力大于静脉压时,则会出现致命的空气栓塞[10]。虽然本研究中的病例未见此不良并发症的出现,但是仍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该并发症的发生。具体的措施有:降低膨宫压力,保证膨宫压力略低于静脉压;充分扩宫,膨宫液流动充分,使产生的气泡能够及时地被排出[11],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气体栓塞的发生率。如果切割深度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再次施行电切比较困难,可能与组织脱水、局部组织发生改变在关;此外,术者还应对切割器的运用进行熟练地掌握,并注意切割的深度,防止子宫穿孔情况的出现。

本文研究表明,双极等离子宫腔镜电切术有助于保持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血糖水平变化的相对稳定,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阴道流血及排液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就预防空气栓塞。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选择数量较少,观察指标较单一,且缺乏对两种手术术式可能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展开多中心、多维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去求证。

[1] 张映艳,谢丽红.等离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70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3,43(2):59-60.

[2] 陈世昌,魏希锋,高平生,等.等离子电切术在宫腔疾病中的应用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5):433-434.

[3] 陈秀霞,陈仙黔,徐卫萍,等.等离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2):167-168.

[4] 孙晓波,赵宏辉,纪秀娟,等.官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5):387-388.

[5] 程雪菊,徐凤娟,余婷婷,等.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宫腔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6):7144-7146.

[6] 何建风,余方,覃肖丽.等离子双极与单极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中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46-48.

[7] 高海红,刘玉芳,杨民招.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除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4):103-104.

[8] Clark TJ,Samuel N,Malick S,et al.Bipolar radiofrequency compared with thermal balloon endometrial ablation in the offic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 Gynecol,2011,117(1):109-118.

[9] 夏婷婷,向梅,宁振霞,等.宫腔镜下双极等离子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5):476.

[10] 王晓艳.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11):25-26.

[11] Dubuisson J,Golfier F,Raudrant D.Hysteroscopic myomectomy using bipolar energy:a gold standard?[J].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 (Paris),2011,40(4):291-296.

Objective To study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plasma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in application of uterine diseases. Methods 80 cases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polyps and submucosal fibroids in th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al yangjiang yangdong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40), who were performed with conventional plasma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electrical excision. Changes of electrolytes and glucos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uterine distention fluid volume, vaginal bleeding, draining a few day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lasma resection group postoperative Na+, K+, Cl-and Glu levels(138.02±10.75, 105.58±7.29, 3.74±0.59, 5.37±1.00)mmol/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group; operation time(23.95±5.81)m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19.95±3.87)mL, liquid dosage (4092.38±122.17)mL, vaginal bleeding and drainage time (19.93±4.59)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group(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Plasma resection surgery trauma is small, electrolyte and blood sugar stabl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s low, help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lasma electrical excision; Endometrial polyps; Submucosal fibroids

10.3969/j.issn.1009-4393.2015.8.002

广东 529931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人民医院(王雅迅)

猜你喜欢

双极电切术等离子
双极直觉模糊超图*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S30408等离子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