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效果分析
2015-07-31左丽明
左丽明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效果分析
左丽明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55),2组均进行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TIMI 0~2级中患者人数1例,3级的人数64例,所占百分比为98.46%;而对照组中TIMI 0~2级中患者人数5例,3级的人数50例,所占百分比为90.91%。同时,治疗组的CTFC(帕数)为(21.5±6.9)帕,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再闭塞、死亡例数都为0例,而对照组患者中再闭塞人数为4例,死亡人数达到3例,2组对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中没有出现并发症症状,而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2组比较,治疗组的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替罗非班;联合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c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一种危急重症,能够形成血栓,迫使冠状动脉形成急性闭塞。随着国内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不断研究,介入治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对血栓的清除仍不够彻底,血栓抽吸过程中的并发症不容忽视[1]。大量研究表明,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炎性因子之间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已有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CRP是冠状动脉血栓事件和首发心肌梗死的预测因子[2]。本研究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舞阳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并将随机患者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55)。分组标准为:(1)符合国际通用诊断标准的发病在12 h以内或超过12 h,但仍有缺血性胸痛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血管造影能够确定梗死相关动脉,该血管闭塞或次全闭塞,PCI方法能够处理;(3)血管直径≥3.0 mm,病变位于血管近中段;(4)无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禁忌证。治疗组患者65例,在介入治疗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3];其中,男35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17∶1;患者年龄为65~87岁,平均年龄(71.3±0.34)岁;伴有高血压患者13例,糖尿病患者8例,吸烟患者12例。对照组患者55例,进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男32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1.39∶1;患者年龄63~88岁,平均年龄(72.8±1.62)岁;伴有高血压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6例,吸烟患者15例。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对全部患者重新进行身体检测,确定其身体状况并进行记录。所有患者在进行急诊冠脉造影前均嚼服300 mg阿司匹林,口服氯吡格雷600 mg,手术前,按照100 IU/ kg的标准给予患者肝素5000~10000 IU,手术时再根据患者的活化凝血显示的时间给予适量补充[4]。
血栓抽吸使用方法:先用软导丝通至病变部位,经过该导丝将Diver CE血栓抽吸管送至距病变约2 cm处,在导管的末端连接注射器进行手动抽吸。抽吸过程中观察造影结果,可以进行反复抽吸血栓直至达到理想效果。抽吸完成后,依据患者的本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支架进行置入术[5]。
替罗非班使用方法: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在进行血栓抽吸前,先给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 Lg/kg,后以0.15 Lg/(kg・min)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36 h。
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联合的治疗,只是利用球囊进行预扩张或直接植入支架。治疗组患者除进行介入治疗外,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进行治疗。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让其口服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给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7 d,并适当给予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等药物进行治疗[6]。
1.3 观察指标[2](1)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分级:观察梗死相关动脉造影剂充盈及排空情况。(2)校正的TIMI计帕数(CTFC):记录梗死相关动脉造影剂首先到达冠状动脉远端所需要的电影帕数。(3)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即心肌染色(Blush)分级,观察梗死相关动脉所支配心肌造影剂染色及清除情况。同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并发症,计算发生率。所有患者出院前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值等[7]。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以率(%)表示,各组间的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手术后血流情况比较 通过对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手术后血流情况对比发现,治疗组中
TIMI 0~2级中患者人数1例,3级的人数64例,所占百分比为98.46%;而对照组中TIMI 0~2级中患者人数5例,3级的人数50例,所占百分比为90.91%。同时,治疗组的CTFC(帕数)为(21.5±6.9)帕,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手术后血流情况比较
2.2 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中再闭塞、死亡例数都为0例,而对照组患者中再闭塞人数为4例,死亡人数达到3例,2组对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中没有出现并发症症状,而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2组比较,治疗组的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疾病,传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疾病的发展、病因的不断变异,传统的治疗方法已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因此必须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来治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时当血清CRP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对预测心肌破裂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表明CRP可能反映了心肌组织缺血、坏死和炎症的程度,AMI心肌坏死面积越大,CRP峰值越高,其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关系。TNF-a是机体在应激情况下由单核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TNF-a能够吸引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向损伤部位聚集,诱导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并释放放一氧化氮,参与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加重了心肌细胞的缺氧缺血,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FIB是纤维蛋白的前体,也是参与凝血的重要成分,其水平的高,可使体内粘度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其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快速地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有效地阻止病情恶化,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表明在介入治疗中此方法安全、有效。因此,通过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和市场的肯定,也被大众所认可接受。因此,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1] 曲虹,丁美精,方诗忠,等.血栓抽吸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5,3(6):307-309.
[2] 蒋超旦.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3(7):166-168.
[3] 孙小军,卢京.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10(1):47-49.
[4] 周东晖,金元哲,王琦,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8):44-45.
[5] 罗江宾,王天松,邓明尧,等.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0(10):6-8.
[6] 李磊,付秋玉.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1(2):24-25.
[7] 陈小亮,刘向儒,唐春仕,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4(5):138-139.
[8] 华永平,邓婷婷,席岗,等.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9(4):39-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55
河南 462400 舞阳县人民医院内三科科 (左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