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的路

2015-07-30欧阳峻峰

源流 2015年6期
关键词:故乡人连江阳山

欧阳峻峰

我的故乡黄牛滩村,就在粤北山区阳山县连江中游的连江河畔。自古以来,故乡与外界的联系就有两条路:一是水路,另一条是陆路。

说起家乡的水路连江,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上海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教授张修桂,在其专著《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一书中,就把秦汉时期的长沙国(郡)与南越国的疆界标在离我家乡两公里许的连江大理峡上,并把秦汉名关——阳山关标在我家乡的连江河畔。书中还说:“汉中央与南越的往来交通要道,均以桂阳(今连州)—阳山关—番禺(今广州)一路为最关紧要和便捷。”如此说来,流经我故乡的连江,算是秦汉时期的“国道”了。

可是,就是这条“国道”,在秦汉至中唐的千年时光却没有多大变化。中唐文学家韩愈被贬任阳山令时,对它的描述是“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韩愈《送区册序》)又自中唐至1949年的千多年,连江仍然是一条滩高峡险,全靠纤拉篙撑的水道。

连江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十年的1959年,国家拨款先后在连江河上建起了11座能通航、灌溉、发电、通车(或行人)的梯级船闸工程,使连江成为我国第一条如前苏联第聂泊河那样梯级开发的河流。这些工程上下相接,把连江分成十多个水平如镜的梯级人工湖,终年水流平稳,波光粼粼,舟楫畅行,日夜通航,真正成为粤北山区的黄金水道。故乡人坐机帆船上连州,下阳山,到广州,十分畅便。

家乡通往县城的陆路,沿连江走向到县城有27公里。上世纪60年代初,本人到县城读中学,那时还没通公路,走的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70年代初,省在我家乡附近建北江钢铁厂,修通了阳山至石螺(北钢)的沙石公路。但公路在连江的北岸,我家乡在连江的南岸,至石螺下车后还得走两公里许的田间小道,再坐游船过河,才能到达。那时我便想,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条直到家门口的公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上世纪80年代中期,阳山通往石螺的公路经过拓宽、取直、降坡,延伸改造成了107国道,先是铺了柏油路,后又改造成水泥路。但我要回家,还是要走那条到石螺下车,然后步行、过渡回家的路。盼星星、盼月亮,新世纪初,乘省委、省政府村村通公路的东风,终于盼来了从连江南岸通到我家乡,并再往热水温泉延伸的水泥公路。有了这条路,从阳山县城坐车回家,只需二十多分钟。以往,过个渡船就得十多二十分钟哩。

路通财通信息通。故乡水、陆交通道路的改善,大大缩短了故乡与外界的距离,促进了故乡人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为故乡进入新时代插上了金翅膀。故乡人解放思想,运用起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农业”促进了故乡人收入的快速增长,不少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万元。富裕的家乡人逐步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电灯、电话、电视早已进入农家,手机电脑已逐步普及。小孩上学骑上了自行车,大人进城跨上摩托车,不少专业户更是开上了自己的小车、客、货车。原来低矮潮湿的泥砖房,被钢筋水泥楼所代替,有的人还在县城买了房,有的甚至住进了碧桂园,过上了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休闲生活。

故乡路的建设,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的历程,折射出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巨大变化。今天的好日子使故乡人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改革开放之路给故乡带来富裕和文明。故乡人更坚信,只要沿着这条改革开放之路走下去,把旅游经济、生态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更好地做大做强,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故乡必将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故乡人连江阳山
The First Lesson of School
最美故乡人
论汪曾祺小说《故乡人》中王淡人的人物形象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写好中国字
故乡人
写好中国字
连江,人生得意须尽鲜
陶铸在连江领导革命斗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