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之写作有道

2015-07-30夏秋菊邵彤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2015年6期
关键词:游击孙子兵法人心

夏秋菊 邵彤

行军打仗时,军事指挥员需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作文中的字词句段似兵将,写作则恰似行军打仗,只有巧用“兵法”,才能写出好文章。

打好“阵地战”,需“弹药充足”

写作时,我们可以把笔下的字词句段变成飞机、大炮、千军万马,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纵深式地叙述,对人物进行立体化、多角度地刻画。不惜笔墨,轮番雕琢,这样的作文句式轰轰烈烈,语言厚重有力,能够撼动人心。但要想打好“阵地战”,我们在平日里就得多积累妙词佳句。只有拥有厚实的语言积累,写作时才会有“弹药充足”的底气。

下面我们不妨看一段“阵地战”风格十足的作文片段:

老师的批评就像直击心灵深处的利刀,催促我在长满荆棘的道路上行进。老师的批评里有几分残酷,有几分期待,更多的是老师埋藏在严厉中的对我们的爱……

这段用于文章结尾的片段,将中心词“批评”重笔勾勒,恰似阵地战上的轮番猛攻,很有阅读冲击力,也极具心灵震撼力。

巧用“游击战”, 择机打动读者

作文“游击战”的精髓是善于组织精妙的言语,选择恰当的“当口”,或评议,或叙述,或抒情,给读者带来一次次“游击”,让其不断感受到文章中的道理、事件、情感等。它不是让你择机打击读者,而是要择机打动读者。

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就有一段很“游击”的对白。通过前一段的冲突,大妈和郝建和解,大妈说:“小伙子,大妈这么误会你,你都没走,好人呀!”郝建说:“人倒了咱要是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倒了,咱想扶也扶不起呀!”

别小看这一来二去的两句对白,直白的言语中却富含情感与哲理,这无疑是一次有效的心理“游击”,直中观众心扉,引人深思。

作文“伏击战”更容易“俘虏”人心

作文“伏击战”是指在行文中为将要发生的事情埋下伏笔,当前文“不经意”的暗示与下文中“原来如此的结果”相对照时,读者便“中了埋伏”,思路就会顺着伏笔所引导的线索向前走,而这样的文章更容易“俘虏”人心。另外,“伏击战”还可以让文章在含蓄的行文过程中结构严密,达到水到渠成的顺畅效果。

下面这个作文片段就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

一进姥姥的堂屋,就见正面墙上挂着苹果大彩画,看得我直流口水。表弟听说我来姥姥家了,急着跑来找我玩。他凑到我的耳朵边小声地说:“听说山上果园里的苹果都红透了,咱们偷偷溜进去,摘些又大又红的苹果过过瘾吧……”

开头不经意地写水果画,就是为下文偷苹果设下埋伏。前后一对应,“看苹果-偷苹果”的线索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然后会导出一场偷苹果的“好戏”。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写作也如此,我们绝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备足“弹药”,巧用“兵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智慧的“将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游击孙子兵法人心
游击专家 张正坤
《孙子兵法》组歌
愿得一人心
β−-Decay Half-Lives for Waiting Point Nuclei Around N= 126∗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打动人心的琐碎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