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进展*
2015-07-30辛嘉英
杨 阳,辛嘉英,b*,林 凯,王 艳
(a.哈尔滨商业 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150076;b.中国科学院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
生产与技术改造
纳米金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进展*
杨阳a,辛嘉英a,b*,林凯a,王艳a
(a.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b.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含有重金属的食品,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动物源食品的兽药残留以及包装材料中迁移等有害污染物的关注,开发一个快速、灵敏,经济的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纳米金材料凭借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此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将纳米金材料用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领域,成为近几年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金纳米粒子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有害的污染物,其来源和种类,介绍并讨论了金纳米颗粒对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检测和应用。
关键词:纳米金;有毒有害物;应用;检测
人们生活中所有人都离不开服装,食品,清洁剂,涂料,家具,玩具,化妆品,医药品等工业产品,这么多的工业产品在处置中,难免有化学物质被释放,其中一类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对人类身体造成危害的,在食物链中可以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以经过食物,空气,水,土壤危害人类,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发生化学事故后尚难断定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查明毒物种类更有意义。
1 纳米金的特征和特性
金纳米粒子是只有几个纳米大小的粒子,它与普通的金不同。具备普通金没有特性。金纳米粒子呈红色,而不是金普通具有的金黄色。此外,某些化学物质吸附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使其具有独特物理和化学性,且单一的金纳米粒子是非常稳定的。有稳定的颜色,不褪色且不变色,纳米金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且不影响其生物活性,并且具有介电特性、催化作用和高电子密度[1]。通过氯金酸还原法能制取粒径大小不同的金纳米粒子,其粒径大小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并且具有抑菌、杀菌、渗透、亲水等特性。单体金纳米粒子具有很强磁性,纳米金的这些特性使纳米金在很多领域有着出色的应用[2]。
2 纳米金检测金属离子
重金属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物质,它可以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变性,也可以长期在人体内累积造成慢性中毒,重金属还可以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情错乱,关节疼痛,结实,癌症等,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的工业化,涉及重金属排放的行业越来越多,包括采矿、冶炼、化工、印染、皮革、食品、农药、饲料等,再加上一些污染企业的非法采矿,超过标准排放问题突出,重金属污染越发严重和明显。2014年8月亨氏婴幼儿食品屡曝重金属超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害,但是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纳米金直径在1~100nm之间,是尺寸非常微小的金颗粒[3]。由于金纳米粒子有非常高的消光系数(纳米金摩尔吸光度值比普通有机化合物高1000倍)[4],因为入射光和纳米金粒子的自由电子互相作用,当入射光波长与金纳米粒子自由电子的振动频率发生共振耦合时,就会发生表面共振,当光线入射到纳米金的纳米颗粒上时,金纳米粒子具有很强的等离子表面体共振性能就会发生共振.特征等离子体吸收峰在510~550nm处,并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或增大,其吸收峰的位置会发生红移[5]。纳米金的纳米颗粒传导电子和入射光子频率的整体振动频率相匹配时,其对光子能量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从而发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
被光波所照射的金纳米粒子,被金纳米粒子吸取掉了一部分,并变化为共振的能量,这种效应被称为表面等离子吸收效应;被散射掉的部分,为表面等离子共振散射效应。在对光的散射和吸收效应的两种作用下,使得纳米金胶体溶液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其颜色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纳米金的大小、纳米金之间的相互间距和纳米金的形状3项因素有关。经过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特定物质,当被测物质存在时,会与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的修饰物作用,此时金纳米粒子发生聚集,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分散性好金纳米粒子(的GNPs)溶液是红色的,而当金纳米粒子聚集到一定程度时金纳米粒子由原来的红色变为蓝色(紫色)[6]。纳米金快速检测重金属离子比色法的理论基础是纳米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的产生而形成的,原理见图1。
随着纳米技术的最新发展,比色法是新兴的试验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金纳米粒子测定法的主要优点是,分子识别可以转化为颜色变化,可以很容易通过肉眼观察,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工具。我们可以很直观的通过肉眼实现可视化的检测,利用光谱仪也可进行定量分析。此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检测成本也很低廉,现场检测也很方便。
图1 纳米金比色用于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原理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AuNPs colorimetry-based rapid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研究人员利用比色法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方面已取得很大的突破,发现了基于肽或氨基酸修饰的纳米金比色检测,L-半胱氨酸功能化的纳米金颗粒(Cys- GNPs)检测溶液中的Hg2+。该课题组还利用谷胱甘肽修饰的金纳米颗粒(GSH- GNPs)的比色检测来检测溶液中Pb2+。另外,Jiang等研究利用纳米金颗粒能够直接在木瓜蛋白酶表面吸附的原理,通过纳米金颗粒能够被木瓜蛋白酶包被的原理,开发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Cu2+、Pb2+及Hg2+的纳米金比色系统,对3种离子的检测最低限度达到500nmol·L-1。该比色方法的体系还可以用于环境中或溶液Cu2+、Pb2+及Hg2+的初步筛选,若要实现对单个金属离子的检测还有一定的难度[7]。基于DNA修饰的纳米金比色检测,大部分报道DNA修饰的纳米金主要用于Hg2+的检测,此方法是利用DNA链中所含的胸腺嘧啶(T)发生错配的条件来确定纳米金颗粒比色器件,一对错配的胸腺嘧啶利用一个Hg2+与其自身的N原子与发生配位,生成稳定且牢固的配位结构,这样使纳米金颗粒发生了聚集,宏观上表现就是发生了由红到紫的溶液的颜色变化,我们通过颜色变化的溶液来达到检测目的[8]。而后陆续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出现了很多,Lou等基于胸腺嘧啶与Hg2+结合的基理,研究出抗凝集的纳米金颗粒(AuNPs)检测Hg2+。还有Lu等研究出应用DNAzyme纳米金颗粒的比色传感器,源于铅离子的的DNA酶17E根据颜色变化检测Pb2+[9,10]。首先把DNA酶17E功能化的金纳米颗粒还有其底物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合成双链聚合体,这时溶液是蓝色的,则此溶液中有Pb2+存在时,溶液呈现为红色,则表明溶液中有Pb2+存在。最低检测限为500nmol·L-1[11]。还有将三甘醇、巯基丙酸、4-巯基丁醇、巯基丙酸、也是基于纳米金表面被分子修饰,来看胶体溶液中是否有颜色变来检测Hg2+。Nan等人提出了一种对Pb2+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用鞣酸(GA)作为稳定剂与还原剂法一步合成金纳米颗粒[12]。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蓝色是因为Pb2+的存在会导致Pb- GA复合物的形成,而使金纳米颗粒发生聚集,从而可通过颜色变化来达到快速检测Pb2+的目的,检测限为5.8μg·L-1。相对于其他的传统方法,纳米金在有毒有害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操作简单,无需大型的仪器,检测灵敏度高,成本费用也很亲民,还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纳米金检测兽药、农药的残留物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对动物源食品的需求量的增加,动物源的视频中的兽药残留成为世界关注人体健康的焦点之一,所谓兽药残留是动物产品代谢物或其可食部分中兽药的母体复合物,以及兽药在动物体内的杂志残留。抗病虫害类药、呋喃药类、磺胺药类、抗生素类、激素药类为主要的残留兽药。在养殖业发展的今天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下,兽药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改变动物制品的品质,与此同时不法的黑心商家对动物饲料、兽药、以及饲料添加剂和在食品保鲜中引入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于滥用导致了动物的兽药残留污染。人长期食用含有兽药的动物性食物后,它不但会对人体产生慢性的毒复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急性的毒性作用或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症状,另外某些残留物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Verheijen等人研究出快速检测链霉素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其他试剂和仪器,时间仅需10min,检测链霉素下限为160ng·mL-1,其原理是利用了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抗链霉素单克隆抗体[13]。而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是一种基于免疫学检测简单快捷技术在检测动物肉类等组织试样中残留氯霉素残留时,灵敏度可达到1ng·mL-1,只需5~10min,不与类似物发生交叉反应[14 ]。Yong Jin等也使用金标法来检测新霉素在动物血浆和牛奶中的残留,其检测限为10ng·mL-1。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又名盐酸克伦特罗即β2受体兴奋剂,我们俗称“瘦肉精”它能减缓蛋白质代谢和分解加快脂肪分解减慢脂肪沉积,不法商家把它用在畜牧生产中,它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转化率和饲料转化率;可是如果剂量使用过大,则会使人和动物的肾脏、肝脏等器官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动物的安全[15]。尽管我国早在1997年农业部就分别下文禁止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瘦肉精,但“瘦肉精”中毒事件在国内仍时有发生。Liu使用金标试纸法快速检测“瘦肉精”,最小检测量达到40ng·mL-1[16]。现在商品化的试纸条产品以比较成熟,比利时UCBBio- produets公司开发的TlheBetaSTAR检测法就是用胶体金有色微粒作为标记物,将特定的β-内酰胺受体固定在试纸条上, 5min内即可快速检测到头抱霉素和青霉素残留。而Liu认为使用纳米金会有助于在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残留在牛奶中的青霉素,并且提高传感器的检测限[17]。
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别成为农药残留[18]。农作物农药残留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王朔分别使用纳米金免疫层析和纳米金渗滤法快速检测西维因的残留,过程仅需5min,灵敏度也分别达到100和50μg·L-1[19]。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已经有了不少基于此种方法农药残留检测的仪器在销售,克百威农残速测试纸条等。J Kaur等人在2007年制作检测残留的除草剂免疫试纸层析及其组件[20]。金纳米粒子作为标记大大提高了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使其的检测限可达到1.0ug·mL-1。2012年,Liu等人研究提出基于RB标记的纳米金(RB- AuNP)的分析法,其原理是使用荧光和比色两种分析方法来快速检测磷农药残留和有机氨基甲酸酯[21 ]。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硫代乙酰胆碱(ATC)加入到纳米金(RB- AuNP)溶液中,硫代乙酰胆碱被乙酰胆碱催化水解产生硫代胆碱,硫代胆碱结合到纳米金表面的能力比RB更强,纳米金表面的部分RB被取代,RB进入溶液中后恢复其荧光特性,同时纳米金在硫代胆碱和RB的静电作用下发生聚集,溶液颜色由红色迅速变为紫色。有机氨基甲酸酯和磷农药杀虫剂均能阻碍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所以抑制了ATC的产生,RB- AuNP溶液的颜色依然为红色,同时猝灭RB的荧光性[22-24]。此检测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马拉硫磷、西维因、甲拌磷、二嗪农几种农药的检测最低浓度依次为0.3、0.1、1、0.1μg·L-1。基于金纳米棒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来进行检测农药分子的残留问题,我们将会选用一种金纳米棒作为基底材料,它能提高拉曼散射效应来取得待测分子的拉曼数据。纳米金棒是可以作为一种载体的新型控制体系,与球形纳米金粒子不同的是纳米金棒具有非常特殊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特点,表面等离子体的纵向吸收峰的位置能被纳米金棒的不同长径比来控制而实现其发光的特性,在检测中有着良好的用前景[25-27]。近年来,用金纳米棒进行对农药分子检测的科学家越来越多,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对未来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使得纳米金棒在检测农药残留中应用更广阔[28-31]。
4 纳米金检测有毒有害有机化合物
二噁英类化合物是公认的一类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所以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重视,纳米金在二噁英类化合物类检测中也有应用,近几年国内报道ZHAO Li Fan、LI Yuan Yuan等建立了一种检测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方法是基于纳米金的条形码技术,此方法检测极限达到了0.01pmol·L-1[32]。2006年张英、袁若等人建立了一种利用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来测定对苯二酚的方法,此方法是利用氯金酸能被玻璃电极所还原,而后制备一种能被对苯二酚有氧化和电催化作用的纳米金修饰的电极,其能够使对苯二酚电流峰明显增大并能减低其电位[33]。此纳米金修饰电极制取简单方便,对于检测对苯二酚检测效果好,还可以定量分析。基于纳米金对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用金纳米颗粒放大的电化学传感器来检测三聚氰胺,检测下限达到0.5nmol·L-1[34 ]。利用纳米金作为比色探测可视化检测牛奶中的三聚氰胺,这种方法依赖于纳米金的光学性质。在中性环境中,三聚氰胺可以快速引起金纳米粒子的聚集,从而导致红色变为蓝色(或紫色)的颜色变化。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可以用肉眼或紫外可见光谱确定。目前,三聚氰胺的检测下限为0.4mg·L-1。该方法非常简单,在室温条件下,整个过程且包括样品的前处理只需要12min,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浓度远远低于牛奶安全的规定限度。
5 纳米金关于有害毒素的检测
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其它生物物种有毒害并且不可复制的化学物质被称为生物毒素。动物毒素主要成分有多肽类、酶类、胺类等;植物类毒素主要有酚类、生物碱、萜类等;微生物毒素则是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赤霉菌毒素、镰刀菌毒素等[35]。生物毒素毒性强、分布广,并且不易找到有效的解毒剂等特性,因而高效、快速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36]。近几年报道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过压薄层色谱法(OTLC)、离子体共振法(SPR)等为主要的生物毒素检测方法。虽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等特征,但是仪器造价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必须有专门人员操作,且前处理步骤繁琐,存在干扰因素,不能快速简便的检测出生物毒素,且不利于一般实验室推广使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更方便更快速更灵敏的检测手段。目前,纳米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毒素检测中。唐点平等[37]人在2004年将巯基乙胺(AET)固载到玻碳电极(GCE)表面,进而化学吸附纳米金(NG),戊二醛(GA)被半胱氨酸(Cys)用作交联剂将白喉抗体(anti- Diph)固定在玻碳电极上,制得高灵敏电位型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对白喉类毒素检出限为5.2ng·mL-1,并将其用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进行双盲平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和ELISA法的符合率为91.3%,表明此免疫传感器可用于生物制品对Diph的检测。2009年王周平等人研究出两种基于银增强纳米金标记探针的高灵敏度免疫分析方法。其一是待测抗原与黄曲霉毒素B1(AFB1)抗体和金标抗原进行竞争免疫反应,然后加入银增强溶液,用金为核沉积生长银,通过检测光密度来确定待测物中AFB1的含量,灵敏度达0.01ng·mL-1。其二则是在上一方法的基础上将银溶出,通过发光法检测沉积的银量来确定待测物中AFB1的含量,灵敏度达到了0.002ng·mL-1。伍鑫茹在2013年,组装了同时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B1)和桔青霉素(CIT)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试纸条的各项指标进行优化,分别对系列浓度的AFB1和CIT标准液进行检测,确定试纸条的检出限为5ng·mL-1和50ng·mL-1[38,39]。该试纸条对AFTB2、M1、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等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硅胶干燥后,4℃密封冷藏可保存三个月以上。由此可见纳米金技术在生物毒素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具有简单、快速、可视、灵敏、干扰小等优点,可广发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且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检出限量。
6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涌现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我们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仪器检测法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但其体积大,携带不方便,检测环境的局限性也显示出来,利用纳米金检测有毒有害物质则解决了此问题,纳米金在检测方面也体现出了其自身的优势,检测方便、快捷、灵敏度等优点,其无穷的潜力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它在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方面将会有越来越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丽强,彭池芳,金征宇,等.纳米金技术的发展及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7,28(5):348- 352.
[2]袁帅,刘峥,马肃.纳米金粒子的理化性质、制备及修饰技术和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J].材料报道,2012,26(5):52- 58.
[3]Jadzinsky P D,Calero G,Ackerson C J,et al.Structure of a Thiol onolayer- Protected gold nanoparticle at 1.1 resolution[J]. Science,2007,318: 430- 433.
[4]GHOSH S. K, PAL, T. Interparticle coupling effect on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of gold nanoparticles: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s.[J].Chemical Reviews,2007,107:4797- 4862.
[5]MurphyCJ,GoleAM,HunyadiSE,et al.Chemicalsensingandimagingwithmetallicnanorods[J].Chem.Commun,2008,(5):544- 557.
[6]Li Li, Baoxin Li,Di Cheng,Lihui Mao,et al. Visual detection of melamine in rawmilk using gold nanoparticles[J].Food Chemistry, 2010,122:895- 900.
[7]GuoY,WangZ,QuW,et al.Colorimetricdetectionofmercury,leadand copper ions simultaneously using protein- 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s[J].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2011,26:4064- 4069.
[8]Lee J S,Han MS,Mirkin CA.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mercuric ion (Hg2+)in aqueous media using DNA- 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s[J]. AngewChem.Int.Ed.,2007,46(22): 4093- 4096.
[9]李自静,刘卫,董守安.一种金纳米粒子制备及表征研究[J].广州化工, 2010, 38(5): 117- 118.
[10]谢娟,王延吉,李艳廷.粒径可控纳米金的制备及表征[J].工业应用, 2008, 29(7): 3- 6.
[11]Liu J,Lu Y. A colorimetric lead biosensor using DNAzyme- directed assembly of gold naoparticles[J]. J.Am.Chem.Soc.,2003,125(22):6642- 6643.
[12]DING Nan, CAO Qian, ZHAO Hong, et al. Colorimetric assay for determination of lead(II)based on its incorporation into gold nanoparticlesduringtheirsynthesis[J].Sensors,2010,(10):11144-11155.
[13]VVERHEUEN R.OSSWALD IK,DIERTRICH R,et al.Development of one step strip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Dihydro)streptomycin residues in rawmilk[J].Food and Agricultural Immunology,2000,12(1):31- 40.
[14]李余动,张少恩,吴志刚,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绿毒素残留[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5):416- 419.
[15]ZHU Guichi, HU Yongjun, GAO Jiao, et al.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clenbuterol using competitiv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immunoassay[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11, 697 (1- 2): 61- 66.
[16]刘见.免疫金试纸法快速检测盐酸克伦特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22(4):350- 354.
[17]刘平,李玉光,刘梦友,等.用生物电化传感器检测牛奶中残留的青毒素[J].光散学报,2005,17(1):61- 63.
[18]曾琪.食品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现状与展望[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3):119- 120.
[19]WANG Shuo,ZHANG Can,WANG Jun- ping,et al. Development of colloidalgold- basedflowimmunoassaysfortherapiddetectionofthe insecticidecarbary1[J].AnalyticaChimicaActa,2005,546:161- 166.
[20]KAUR J, SINGH K V, BORO R, et al. Immunochrom atographic dipstick assay format using gold nanoparticles labeled protein- haptenconjugateforthedetectionofatrazine[J].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07, 41(14): 5028- 5036.
[21]刘江疆,林金明.纳米粒子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 2005, 3(4): 3- 10.
[22]杨亚梅.金纳米颗粒和2,6-双(2-苯并咪唑)吡啶在小分子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重庆:西南大学, 2012.
[23]DARBHA G K, RAY A, RAY P C. Gold nanoparticle- based miniaturized nanomaterial surface energy transfer probe for rapid and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ercury in soil, water, and fish[J]. ACSnano, 2007, 1(3): 208- 214.
[24]刘春,吴桐,黄承志.金纳米微粒表面能量转移及半胱氨酸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分析法[J].中国科学,2010,40(5):531- 537.
[25]杨玉东,徐菁华,杨林梅,等.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及其在癌症的诊断和光热疗法中的应用[J].成用激光,2009,29(3):260-264.
[26]马占芳,田乐,邸静.基于金纳米棒的生物检测、细胞成像和癌症的光热治疗[J].化学进展,2009,21(1): 134- 142.
[27]Stephan Link, Mostafa A, El- Sayed. Spectral Properties and Relaxation Dynamics of Surface Plasmon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in Gold and Silver Nanodots and Nanodots[J].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1999,103(40):8140- 8426.
[28]刘媚,杨培慧,蔡继业.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11):1402-1407.
[29]孙托敏,刘媚,杨培慧,等.基于金纳米棒基因探针对多元基因的识别与检测[J].科学通报.2011,56(13):1007- 1012.
[30]Xiaohua Huang, Ivan H. El- Sayed, Wei Qian, et al. Cancer Cell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in the Near- InfraredRegionbyUsingGoldNanorods[J].Jouranlofthe American ChemistrySociety.2006,128(6):2115- 2120.
[31]Hong Ding ,Ken- Tye Yong, I ndrajit Roy, et al. Gold Nanorods Coated with Multilayer Polyelectrolyte as Contrast Agents for Multimodal Imaging[J]. Journal of Physica l Chemistry C. 2007, 111(34):12552- 12557.
[32]赵立凡,李媛媛,徐顺清.纳米金生物条形码技术检测痕量二噁英类化合物[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9,25 (2):188- 192.
[33]张英,袁若,柴雅琴,等.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对苯二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1(1):86- 90.
[34]王青,杨丽娟,羊小海,等.基于纳米金颗粒放大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三聚氰胺的检测[J].化学传感器,2013,33(3):18- 21.
[35]江汉湖等.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 519- 552.
[36]汪世华,张峰,袁军,等.生物毒素检测技术新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14(5):726- 731.
[37]唐点平,袁若,柴雅琴,等.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固载抗体电位型白喉类毒素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4,62(20): 2062- 2066.
[38]李井泉,毛秀君,王周平,等.纳米金标记黄曲霉毒素B1新型检测方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5):675- 681.
[39]伍鑫茹.同时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桔青霉素的金标试纸制备技术研究[D].五邑大学.
油田化学
中图分类号:Q5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247/j.cnki.23-1171/tg 20150139
收稿日期:2014- 09- 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3050)
作者简介:杨阳(198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催化。
通讯作者:辛嘉英,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物催化。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detection by gold nanoparticles*
YANG Yanga,XIN Jia-yinga,b,LIN Kaia,WANG Yana
(a. Key Laboratory for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76;b.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Oxo Synthesis and Selective Oxidation, 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As people begin to focus on the problem of Heavy metals in food, pesticide residues in crops,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food of animal origin and Migration of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other harmful pollutants , it’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rapid, sensitive method to detect these toxic substances harmful to the economy is very necessary. Nano-gold material by virtue of its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howed great potential in this regard:The field of nano-gold material detection for toxic and hazardous substanc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nano-gold material, analyzes the types of harmful pollutants, sources and dangers, and The detection of toxic and hazardous materials by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gold nanoparticles;toxic and hazardous material;application;de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