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医”上门服务 好事必须办好
2015-07-29田方
田方
“大病去医院,小病去社区”。10年前,赵权英老人如果要测血压、咨询一些保健知识等,自己要到医院排队、挂号,然后进行漫长的等待。而今,要做这些健康保健,她只需一个电话,“片医”小马即可上门服务。10年之间,“片医”的出现,让众多郑州老年人有了“家庭医生”,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医疗的变化。目前,郑州“片医”已有860组,覆盖409.8万人。
“片医”上门服务,既缓解了大医院的门诊负担,为疑难杂症的研究诊治腾出时间,又能有效解决社区医院病员少、医疗资源闲置的现象,尤其是从根本上缓解了“看病难”的积弊。
一看见“片医”马玉玲,居住在郑州南航新村社区的赵权英老人和其他几个老人便亲切地打招呼。 “这个社区里,65岁以上老人有128个,慢性病患者100多个。”提起这些,马玉玲如数家珍,“赵权英大妈心肌有点缺血,张美兰大妈有糖尿病、高血压,史孝兰大妈有糖尿病……”对于这些慢性病老人,马玉玲特别“关照”,定期测血压,定期地为他们做健康指导等。
像马玉玲一样,目前郑州市共有1720个“片医”、“片护(士)”,他们每天都奔走在郑州市的大街小巷,为居民送医、送药、送健康。那么,该如何让“片医”上门服务好事办好呢?我想,如果上门服务的“片医”充满活力,且技术精湛,老百姓“感冒发烧上协和”的“习惯”是能够彻底改变的。
事实上,由家庭医生、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构成的医疗模式,既能最大程度优化医疗资源,使其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与利用,又能给社区居民提供最快速、最便捷、最经济的诊疗及医疗保健服务。正因如此,这种具有立体、递进、循环特点的高效医疗模式在一些西方国家非常成熟。
英国超过90%以上的居民由社区全科医生提供24小时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保健服务,除急诊外,一般专科治疗均需通过全科医生转诊;美国大型医院接诊的原则是急诊抢救和需手术者,平均住院天数不超过6天,出院后康复护理分流到社区医院。不仅如此,居民有病必须先看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病情严重需要去大医院就诊,患者须持有全科医生的转诊单,否则,直接去大医院就诊的患者,医疗花费将无法报销。
因此,“片医”上门服务对百姓来说是件大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医疗质量。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仍有六成居民对社区医院医术和医疗条件感到“不放心”。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的细化等问题,都直接牵动着百姓前往看病的脚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片医”上门服务的生命力在于其医疗服务水平,如果社区居民能感受到“片医”上门服务的实惠和好处,常见病、多发病自然在社区就能解决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自然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群众期待政府能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同时,平衡优质医疗资源,使大医院向辖区周围的社区医院辐射成为一个个网点,形成小病小医院诊治,大病向大医院汇集的有序流动;也可通过大医院医生、专家有组织有秩序轮流进社区或到社区医院坐诊等方法,分散病人过度集中在大医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