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能活一次
2015-07-29沙平
沙平
人只能活一次!这是常被我们遗忘的常识。既然人只能活一次,就应该讲究点“活法”。就不能活得太累,自己去折磨自己。
活得太累其实是心累,我们该如何才能解除这种心累?本人自然也只能活一次,但已经活了七十多年,走过了一条异常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可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故粗浅地领悟到一些人生的“活法”,愿抛砖引玉,坦言道来与读者共勉。
处境一时不佳用不着痛心疾首,人生又哪来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你只当是天将降大任于你的先兆,抱定“雄才自古多磨难”的思想,把一切的坎坷全都当成是应该付出的“学费”,一切的痛苦就都会烟消云散。
为上司一个不满意的眼神又何必5分钟都缓不过神来,在未来的生活中你有的是表现出色的机会,何况“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也是千古不变的事实,想想这些你也就会变得坦然。人生须学会高瞻远瞩,如果目光短浅,只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而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就可能失去拥抱未来的机会。事实上,这世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变数和转机,“三十河东四十河西”的事古今就都历来不断:周成建,20年前不过是浙江省青田县的村娃子,只读过初中,为谋生去学裁缝手艺。一般人要几年才能出师,凭着刻苦好学,他只学习了一个多月,就可以跟着师傅挑着一副缝纫担走村串户,去上门给人家做衣服了。他既无背景,也没高学历,全靠自己努力拼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也书写了一部个人奋斗史,但过程毫不轻松。如今他以179亿元的财富总额荣登“胡润服装富豪榜”榜首,他开创的著名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也于2008年8月,在深圳证交所股票交易市场正式挂牌上市。
发现病症在身也不必六神无主,想想新陈代谢乃是自然规律你就能泰然处之,而且很可能由此而安然无恙。
人在大病一场后,也是最明白最能采取明智之举的时候:国土资源部地质情报中心的研究员(老伴曹静云也是研究员)程恩华教授,63岁时检查出直肠癌,医生告之:若化疗可存活5年,不化疗则活不过两年。程恩华决定放弃化疗和返聘,去乡村安度晚年。于是,他与妻子迁到早已选择好的距市区近百公里的密云区水泉峪村定居,吃自己在农家小院栽种的蔬菜,喝山泉水,每天呼吸新鲜空气,一切顺其自然。12年过去了!现已75岁的程恩华一头黑发、腰板挺直、中气十足、喜笑爱唱,令当年曾判定他“死缓”的医生视其为生命奇迹。
既然我们只能活一次,就应该活得舒心。它是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之后才可能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
要舒心就要学会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其实也就是幸福。如果觉得一曲《良宵》更能引起自己的共鸣,又何必故作高雅,去听那根本听不懂的《命运交响曲》。要知道我们不过都是普通人,因为普通,就没必要满脸的圣人气象,世界没了我们照样很好;因为普通,也没必要去夹着尾巴做人,那活得多别扭。生活毕竟不是演戏,无须用太多的脂粉去涂抹自己,更无须戴上“面具”去“逢场作戏”。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唱歌就唱歌,活得朴素自然也就活得坦坦荡荡一派天然,这多舒心。
自己拥有多少“能量”能做什么事,应该有点自知之明。这样,做人行事就不会太离谱。我们自然应该脚踏实地去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平淡的日子里,去努力创造辉煌;而在辉煌的时候,又能够清醒地看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并非“天下老子第一”,避免了自我膨胀也就避免了栽跟斗。
人生载不动太多的烦恼和忧愁!唯有内心坦然、泰然,才能够无往而不乐,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一任沧桑,就能够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最美好的心情来对待每一天,则我们的每一天里也就会充满了阳光,洋溢着希望。
行文至此,笔者不能不想到我所敬佩的作家史铁生:他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却无限热爱着生活,对一直关怀和帮助自己的人们他充满着感激,对去世的母亲他怀着深深的歉疚,才淡定地认为“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他以病隙之碎笔的形式,与灵魂对话,以最长的限度走完了他生命的旅程;同时,我又油然想到了另一位我所敬重的作家毕淑敏曾在《学会生死》中写过一段她的生活经历:“记得我在十几岁到乡下学农,住在一户孤老太家中。院子里摆着棺木,每当艳阳天,老太太就在绳子上晾晒寿衣。斑斓的衣物那么精致,那么娇艳,璀璨满地,色彩将破败的小院映得燃烧般美丽。”一个是知识分子,面对随时都可能降临的死亡威胁,他却安之若素,仍执着地平静生活着,并从容不迫地不断写出不少精彩的华章来;一个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孤老太婆,她并不因孤老而看淡生命,而是直面死亡,珍惜着生活的每一天,享受着如艳阳般的晚年。一个知识分子与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孤老太,同样参透了生死,领悟了人生,同样活出了生命的辉煌和丰盈——这实在很令人感动,亦最能引发我们对人生“活法”的深思。
我们只能活一次!不能浑浑噩噩、稀里糊涂、醉生梦死地来活“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