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教下乡须厘清的几个问题

2015-07-29张世建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名师活动

张世建

摘 要

本文从送教入手,探讨了在送教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偏差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着重分析了送教的主体、送教的目的、送教的对象、送教的内容、送教的方式、送教的针对性及送教的延续性等困惑。并由此提出送教活动的双向性、送教主体的平等性,使送教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送教 平等 双向

由于地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中国城乡教育存在差距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这种差距正日益缩小,但这种差距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国家及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机构制定了各种条例和政策,也切实开展了各种活动努力地缩小这一差距,其中最轰轰烈烈的活动形式就是送教下乡,其中又以上公开课为主。“送教下乡”活动的初衷是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将“送教”窄化为“送课”,将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将教育智慧矮化为教学技巧,这与课改精神是不相符的。同时,笔者以为,将原本正常的双向教研活动仅仅窄化为“送教下乡”也是不科学的。但不管是哪种方式或即将采取哪种方式,首要任务是提高这种活动方式的针对性、有效性。因而在送教之前,我们必须厘清几个问题。

一、谁来送

一般的理解是,既然是送教,当然是由教师来送,并且得由“真名师”来送。说“真名师”,并不是怀疑名师的资质,而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一旦功成名就之后便不求上进,以致名师“不鸣”。所以,送教的主体必须认真遴选。一般而言,送教名师至少应该由以下三类教师构成。

1.教学名师

这类教师往往教学成绩出众,却不一定是拥有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头衔的名师,因为现在很多地区评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的依据还是以课题、论文、论著的质量为主要考评依据,教学绩效所占比重不大。事实上长于教学却拙于科研的教师并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是事实上的名师,也是乡村学校最欢迎的送教教师。

2.科研名师

这类教师善于总结、以文字功夫见长,他们往往对课程标准、教材研究较深,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反思,经常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论著问世,加之一定量的课题研究,他们往往是普通教师眼中的明星教师。

3.管理名师

理想的名师应当综合拥有这三方面的素质。这样分类似乎有失偏颇,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短板,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的教师教学水平很高,却拙于科研;有的教师擅长写作,而教学成绩一般;有的教师善于研究学生,班级管理成效显著。这三种名师都是受欢迎的。

二、送什么

将“送教”仅仅理解为“送课”显然是曲解。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到了深化阶段,但某些理念仍然未能被老师理解、吸收。同抽象的理论相比,老师更愿意听课,因为课更容易模仿,这也可能是送课活动如火如荼的原因之一。所以,除了送课之外,还应该研究如何送理论(课程改革理念)。这种理论的传达最好由一线教学名师来完成,因为他们往往是理论和实际结合较好的人,他们的观点易于为受训老师接受。此外,农村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已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所以城区学校在“送课”之外,还应拓展思路,送乡村学校、老师和学生一定量的现代教学设备、光盘、图书甚至提供教学网站等教学资源,一方面使乡村教师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现代化,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送给谁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对象,“送教”更不能例外。是送给乡村学生还是送给乡村教师呢?从学生的角度说,送教者大多为名师,专业化水平一定不差。但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教学主体的学习基础。名校的学生大多经过一定筛选,学科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视野都要强于乡村学校的学生,如果不事先对教学主体进行一定的研究,名师们如果一味以名校的教学方式“嫁接”于乡村课堂教学,很可能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从教师的角度说,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总体上的确和城市教师存在一些差距,但教学既要尊重科学也要重视实际,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排斥”之别,在“送教”或“送课”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一些乡村教师摒弃原先适应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改用名师的教学模式,最终使自己的课堂“不伦不类”。

四、怎么送

怎么送既涉及送教的方式,也和送教的效果紧密相关。如果是送课,最好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让城乡老师共同进行,共同分析优势与不足,切实研讨改进措施。一般而言,送课者大多是名师,出于礼貌或尊重,乡村教师往往出言谨慎,即使有疑惑或不同见解也不会提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居高临下者多,平等协商者少,虚心求教者鲜。事实上,乡村并不缺乏“草根名师、专家”,他们的教学实践往往更符合农村学生的教学实际。只是由于制度的原因,他们没能被官方认可。如果送科研,也一定要进入课堂,只有教学中的真问题才是做好科研的坚实基础,教师本身可能并不清楚。而科研专家的任务就是帮助这些有困惑的教师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提供理论、方法支撑,这样,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科研送教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也才能受到乡村教师的欢迎。如果是送教学设备,也一定要送培训,保证乡村教师会用、用得有效果。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使得“送教者”和“取经者”可以尝试开拓新的交流方式——视频互动。这样既可节省奔波之苦,又可满足个性化需求。

五、为什么送

送教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激活农村教师自己,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扩大教学视野,在观摩、研讨、交流中体会新思路、新教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当然,送教也不能永远是单方向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要安排优秀的农村教师到城区去交流,但交流时间一定不能过短,至少是定期的、有主题的,否则就成了作秀,最终伤害的是城乡教师送教和学习的积极性及学生的发展。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城区教师要放下身段,农村教师要充满自信,在平等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丰富送教的方式和活动。

六、送之后怎么办

送教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也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既然是教育、有连续性,不能走过场。既然是教育,就要有深度、有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名师,但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送教活动给城乡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一年送教也好,二年送教也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反思的量、反思的频率、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将决定其成长的速度和高度。所以,无论是城区教师还是农村教师,都应把握机会、珍惜机会,取长补短,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学习、反思活动不能因为送教活动的结束而终止,因为送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得更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送得更有效。

“送教”这种教研活动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最大限度发挥其“帮扶”功能,不但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方式、优化活动过程,更需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建立以强校带弱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校捆绑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宝荣.新课改背景下的“送教下乡”与农村教师素质提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 黄耀.关于“送教下乡”活动策划的有效性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8).

[3] 于洪燕.支教下乡的文化思考[J].大家,2012(10).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名师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