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丝路带”建设视角下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研究

2015-07-29杜颖

对外经贸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贸合作

[摘 要]积极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扩大沿边开放,促进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也为黑龙江省扩大同日、韩等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带来契机。分析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现状,提出应抓住开放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外部发展环境向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地缘交通优势凸显等机遇,将绥芬河综保区等项目建设合作,农业领域合作,木制品及其副产品深加工合作,旅游合作,养老产业合作作为对日的主要经贸合作方向。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组团访日宣传推介黑龙江,互设“经贸代表处”“驻在事务所”等常设机构,大力吸引对日经贸合作专业人才,积极承办东北亚各国经济合作会议。

[关键词]龙江丝路带;物流通道;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6-0010-04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黑龙江省提出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下简称“龙江丝路带”),总体设想是充分发挥黑龙江与俄罗斯毗邻的地缘优势,着力打造国际商贸物流带、要素集聚产业带、互利共赢开放带,助力黑龙江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明确了黑龙江省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在“龙江丝路带”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也迎来新契机。

一、黑龙江省与日本经贸合作现状

1.贸易

日本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贸易伙伴,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6.89亿美元,同比增长3.04%,日本成为黑龙江省第9大贸易伙伴。其后,受国际金融危机、中日关系等因素影响,双边贸易呈下降趋势,继2012年的下降18.04%,2013年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23.15%,在黑龙江省传统贸易伙伴中,日本排在12位,跌出十强。2014年双边贸易额3.717亿美元,同比下降14.33%,占进出口总额的1.0%,降幅比2013年减少了8.77个百分点。其中,对日出口同比下降了20.5%,占进出口总额的1.3%。以机电产品、农副产品等大宗商品降幅较大,分别下降了38.43%和12.83%(1—9月)。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黑日经贸合作出现回暖态势。但黑日贸易增幅低于中日双边贸易增幅。黑日贸易额在黑龙江省外贸总额中占比较小,出口商品多为农产品、服装及衣着类等原字号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种类过于单一,且附加值较低等现状依然没有改变。

2.投资

自2003年“东北振兴”规划出台以来,日本企业纷纷来黑考察,表达合作的愿望和需求。日资企业落户黑龙江省,促进了黑日投资合作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5月,黑龙江省共批准日资项目813家,合同利用外资5.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2亿美元。但在对黑龙江省直接投资国别(地区)中,日本投资落后于美国、英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位列10位之后。2005年,黑龙江省拥有投资企业143家,多为中小企业,投资总额在1000万~5000万美元的6家,200万~900万美元的16家,其他多在10万~200万美元之间,投资规模小。近年来,受两国政治关系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进驻日资企业项目减少,2008年和2009年日本在黑龙江省主要投资国家中分别排在第15位和16位。2011—2013年,日本对黑龙江实际投资额分别为4950万美元、1739万美元和4201万美元,实际投资额连续3年降至5000万美元以下。2014年1—9月,黑龙江省批准日资企业1项,实际使用日资5894万美元。截至目前,在黑龙江省比较有规模的日资项目主要有:总投资1.81亿美元的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哈尔滨森永乳品有限公司、总投资2312万美元的黑龙江北大荒马铃薯全粉有限公司等。另外,在“走出去”战略引领下,黑龙江省企业也积极扩大对日投资。截至2013年,黑龙江省有4家企业在日设立办事机构,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健康食品生产、劳务人员管理等,但总体规模较小。

综上所述,多年来,黑龙江与日本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受气候条件、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黑龙江省深化对日合作的新机遇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沿边开放作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方面突出出来,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为黑龙江省集中精力,充分发挥地处东北亚腹地和对俄开放桥头堡的地缘优势,扎实推进外经、外贸、外资一体联动,进一步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指明了方向。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是黑龙江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具体实践的指导纲领。黑龙江省制定的《推进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工作目标。同时,近期实行的“东北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以及2014年9月实行的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海关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等,都为黑龙江省实深化对日经贸合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2.外部发展环境向好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北亚各经济大国对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美国提出“重返亚洲”,韩国则把加强与中国经贸合作放在首位。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不断取得进展。前不久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达成一致,必将促进中日韩FTA的谈判进程。另外,中俄经济合作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以两国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在2009年9月的《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和2010年1月确立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下,中俄两国正在积极推进俄远东地区和中日韩等周边国家的交通、投资、能源、旅游、农业等多个方面的合作。这表明,在对俄合作中深化与日本的合作同俄罗斯远东地区面向中日韩的全方位开放高度契合。endprint

3.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按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精神,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要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起,完善黑龙江省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以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目前,黑龙江省在建的哈尔滨—牡丹江客运专线、哈尔滨—齐齐哈尔客运专线、牡丹江—绥芬河客运专线,以及规划建设的沿边铁路将构成黑龙江省新的铁路快速通道。建三江、五大连池、绥芬河等机场即将开工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将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新通道的建设将加大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综合承载能力,更好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综合能力,巩固对俄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贡献。值得一提的是,绥芬河口岸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后,将把绥芬河铁路口岸过货能力从目前的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这将有利于通往日本海的物流通道建设。通道的贯通不仅能使港口运输量增长,也使日本与中国东北地区之间的经贸交流更加紧密。

4.物流通道优势凸显

在龙江丝路带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桥头堡”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因其东北亚区域物流枢纽和产业集聚中心的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被赋予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战略节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支点定位。为推动大通道便利化,绥芬河市联合俄、日、韩专家和交通主管部门多次洽谈,协调解决港杂费、定期班轮、运输规范及货物跟踪体系等方面的制约瓶颈。绥芬河在俄、日、韩设立了办事处,积极参与推动交通部国际司主导的中俄日韩国际大通道的会谈与协议签署,发起成立了中俄日韩物流协作论坛。2013年5月,从朝鲜经绥芬河过境俄罗斯儿童服装298吨5天后抵达日本。7月,一批食品样品从日本起运经俄罗斯海参崴港抵达绥芬河,运到吉林省。2014年,又成功地实现通过绥芬河口岸经由位于纳霍德卡的东方港运抵日本大阪和名古屋港的路海联运。这意味着通过绥芬河口岸,向东经由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等海港,陆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日本,改变了东北地区只有通过辽宁大连港才能实现对日本海运的现状,打开了东北新的出海口。绥芬河通道优势的形成无疑有利于黑龙江省扩大同日本的物流合作,形成新的增长极。

当然,在看到上述有利条件的同时,黑龙江省对日合作也面临中日关系复杂化、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对日合作意识较弱,桥梁纽带比较缺乏,因货源有限、俄境内运输成本高等导致的物流不畅等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

三、黑龙江省扩大对日合作的重点方向

中日之间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对于改善两国关系,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在“龙江丝路带”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应从以下几方面扩大同日本的交流与合作。

1.绥芬河综保区等项目建设合作

绥芬河市作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建设的桥头堡、枢纽站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优势。但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改建和扩能不可避免地使绥芬河等地遇到资金瓶颈。通过招商和宣传推介绥芬河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积极吸引日本资金的参与是黑日合作的有效途径。目前,签约和入区的物流企业规模小,且缺乏现代物流技术支撑,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陆海联运大通道运营未常态化、本地产业尚未规模化等制约了保税区物流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绥芬河地缘优势,实现中俄日韩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要素的紧密联系,增大进出口、转口贸易物流量、货值量和金融结算量。还可以利用保税区特有优惠政策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进口日、韩及欧美地区高价值、高关税商品提供平台,拓展国际贸易新渠道。

2.农业领域合作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领域是日本投资黑龙江省的可行且颇具潜力的产业。日本农业专家曾经参与黑龙江省的土壤改良,为黑龙江省与日本的农业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日本发达的现代农业,特别是小型农业机械、土地改造、品种改良等技术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如,日本在开发北海道农业建设过程中所积蓄的高寒、高温差农作物技术特别适合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中日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不仅前景广阔,也符合黑龙江省的资源及省情需要。此外,黑龙江省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明显优势,在绿色农业方面在全国领先,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国内竞争力。在黑龙江建设对日本出口绿色农业基地,扩大对日绿色农产品出口,对于黑龙江和对农产品进口限制较为严格的日本来说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3.木制品及其副产品深加工合作

日本企业十分关注黑龙江省进口木材的资源优势,并有在木材的深加工领域参与合作的需要,如木屑、木炭等都是日本近年具有合作意愿的产品。目前日本对中国木制品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其原因包括技术、劳动力、物流等因素。但黑龙江省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在木材制品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从加工技术等方面产业集聚优势有所体现,加上陆海联运优势显现,对日本的产业合作已经具备条件。

4.旅游合作

旅游对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有直接作用。旅游本身是一项产业,而且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同时又因具有边境要塞这一对日本来说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因此,开展旅游领域的对日合作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黑龙江旅游的日本客人尽管数量不多,但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客源,这为扩大对日旅游合作打下了基础。

5.养老产业合作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加快,养老产业发展备受关注。日本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特别是一些企业敏锐地看到其中蕴藏的商机,来华考察养老产业的发展情况。而对中国企业来说,同日本的养老产业合作不仅包括养老机构,还包括设备器具、人才培养、医院食品等各个方面的合作,极具合作前景。因此,在国家扩大沿边开放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应抢占先机,积极在中心城市及有需求的口岸城市推进与日本的养老产业合作。endprint

四、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对策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定期组团访日宣传推介黑龙江

最近,中日关系在经历了较多波折后出现改善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央及地方的对日交往也随之增多。为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以此为依托,国家旅游局与地方旅游局联合在各主要客源国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推介活动。自2015年1月起,先后举办了“陕西旅游说明会”(日本),“河南省文化观光周”(东京),“河北省观光说明会”(东京)。同时,“河北旅游(东京)推广中心”当日宣布挂牌成立,大连市副市长卢林率团访问了日本福冈。建议黑龙江省在有其他省份先行的背景下,认真研判中日关系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早谋划赴日举行观光说明会,组织相关部门以及各地市组团宣传推介黑龙江省各地观光资源,结交人脉,促进相关经贸合作。

2.互设“经贸代表处”“驻在事务所”等常设机构

目前,黑龙江省以及所辖各市在日本尚无作为交流窗口的代表处,在信息、人员的交流上十分不便。绥芬河市曾提出在日本开设经贸代表处的计划,但未能实现。随着“龙江丝路带”建设推进,黑龙江省同日本的交流将日益增多,在日本设立对口的黑龙江经贸代表处无疑将方便企业对日交流。另外,应吸引日本的各种团体机构在黑龙江省开设事务所。日中经济协会、日中东北开发协会、北海道银行等一些日本颇有影响的社团、经济机构在沈阳设有事务所,极大地方便了辽宁省同日本的交流。

正是得益于这些团体机构驻沈阳事务所的牵线搭桥,辽宁省的对日交流取得丰硕成果。近几年,环日本海沿岸的日本各县对绥芬河市推动的经由俄罗斯远东港口的陆海联运大通路建设颇感兴趣,在绥芬河市经济转型升级、以木制品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地建设过程中,势必也需要扩大对日交流。因此,建议黑龙江省应积极致力于吸引日本的各种团体机构在黑龙江省开设事务事宜。

3.大力吸引对日经贸合作专业人才

黑龙江省在长期的对俄罗斯合作中,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研究俄罗斯的专家学者以及商贸实务人才。与此相比,黑龙江省对日本交流面临缺乏高端人才等问题。一些地市在同来访的日本代表团交流时,有时因日语翻译人才缺乏受到制约。黑龙江省因二战后中国养父母收养日本遗孤等独特的历史因素以及地缘优势,长期以来颇受日本各界的关注,而日语交流人才、专门商务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影响了同日本的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因此,建议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日语及日本研究相关人才,提升对日交流与合作的整体水平。

4.积极承办东北亚各国经济合作会议

一些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各类国际会议已经多次在对日交流较多的地方举办,举办方也在积极寻找新的举办地,这其中也出现过日本有关方面人士想来参加却无人介绍的情况。建议有关方面今后致力于承办包括东北亚名人会、涉及双边和多边谈判的国际会议在内的涉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政治、文化交流等各种国际会议。积极搭建便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参与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永昌.积极开发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J].奋斗,2014(8).

[2]江原規由.中国の対外開放新戦略としての21 世紀シルクロードFTA 建設[J].国際貿易と投資,2014(96).

[3]杜颖.黑龙江省与日韩经贸合作分析与预测.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M].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

[4]严蕾.日中养老产业加强合作是双赢之举——访大阪商工会议所国际部长丸山新二[EB/OL].http://japan.people.com.cn/ 2015-01-30.

[5]杜颖.黑龙江省吸引外资企业状况及课题[D].ERINA REPORT,2012(108).

[6]笪志刚.瞄准新一轮沿边开放龙江起舞弄潮正逢时[N].黑龙江经济报,http://hlj.ifeng.com/economy/detail_2015_02/05/3528955_5.shtml,2015-02-05.

(责任编辑:陈鸿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贸合作
“一带一路”通道下中蒙经贸合作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中蒙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俄边境高校文化产业引领作用
中俄边境高校文化产业引领作用
新形势下推进中蒙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SWOT分析及策略
中国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