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成本管理探析

2015-07-29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华辉

中国商论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信用风险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华辉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成本管理探析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华辉

摘 要:信用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然而其不仅给企业带来效益,也会给企业增加成本和风险。本文立于足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通过对商贸流通企业的信用成本构成和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行业协会监管机制,加强信用档案建设,强化信用管理意识,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关键词:交易成本 信用成本 信用风险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糟糕的信用管理举措必会引起企业成本的增加,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商贸流通企业连接着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商贸流通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存在着赊销等涉及信用管理的问题。当前,一些发展良好的商贸流通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信用风险,协助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加强了企业信用管理的作用。商贸流通企业赊销业务的开展及相关信用政策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的加速流通,提高了市场占有率。然而,赊销是具有成本的,也就是信用成本,赊销问题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信用成本管理风险,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率,已成为各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正是为此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的成果。

1 理论分析

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假设交易成本为零,认为价格形成机制无所不能,可以有效地组织、协调市场交易行为。然而,发源于罗纳德·科斯的两篇巨著:《社会成本问题》和《企业的性质》的新制度经济学却认为市场交易活动中存在着交易成本,进而形成了交易成本理论。科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将“交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认为交易成本是可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理由。在科斯的理论中,企业之所以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是为了达到节约交易成本这一目标。科斯(1937)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具体而言,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签约成本、谈判成本、监管成本、处理违约时发生的成本。威廉姆森(1985)从气氛、信息不对称、少数交易、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投机主意和有限理性六个原因出发探析了交易成本理论的三个特征:商品的特殊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频率,并将经济运行中所需要的代价和费用定义为交易成本。简而言之,张五常(1999)认为交易成本是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因为大家的相互交集和交易,进而产生的各种成本的总和,包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一切不直接发生的成本。

对于交易成本的计量,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在实务中,由于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等限制,很难得到理想的结论,甚至有学者认为,交易成本也许是没用的概念。对于交易成本计算并不存在一致的共识,张五常(1999)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只要能得出交易成本的优劣程度就可以了。将交易成本进行计算和比较是为了确定它们之间的顺序,只要能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合理排序,进而检验社会活动的优劣即可。

2 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成本构成和信用风险分析

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科斯将交易成本概括为“利用价格机制而产生的成本”,进而论述了企业组织存在“管理费用”用以替代市场,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应当包括在交易成本中:(1)谈判、协调和签约的费用;(2)寻找相对价格的付出;(3)其他不利因素产生的支出。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成本是指其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与客户就赊销问题达成合同约定和保证合同实现而产生的有关成本,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成本:议价成本、保证执行成本、信息成本、违约成本、决策成本等。议价成本:针对合同、价格、产品而产生的讨价还价成本。保证执行成本:保证客户是否根据合同约定完成交易产生的成本。信息成本:为了与客户进行有效信息交换而取得客户信息的成本。违约成本:所需付出的客户违约时的事后成本。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所产生的企业运作成本。

商贸流通企业信用风险是指:在产品交易过程中,以信用关系规定为媒介,客户不能按期履行合同规定而给公司造成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产生坏账、呆账,造成资金短缺,引起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公司无法经营下去。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包括:(1)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及变化情况判断不明确。(2)对客户调查不足,客户信息掌握不充分。(3)应收账款的收账政策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到位,回款不及时。(4)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审批管理不严,导致错误的决策。(5)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选择不准确。外部原因主要包括:(1)外部经济环境加剧企业的竞争程度。(2)社会诚信环境没有为商贸流通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的软硬件设施。(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失信行为的惩戒制度。(4)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第三方机构发展不够。(5)家族式经营管理思维过分关注人脉关系的作用,阻碍了企业信用管理。

3 商贸流通企业完善信用管理的对策

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普遍存在着小而乱的情况,特别是在信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就要求各方面积极采取行动改变现状,本文依据上文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完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商贸流通企业应实施严密的信用管理制度,随时撑握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将那些存在信用问题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商贸流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1)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及时计提坏账准备金。(2)建立应收账款清收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额作为销售人员的考核目标,加强货款的回收。(3)建立内控制度,健全赊销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赊销控制制度。(4)健全客户资信管理制度,让有关部门人员及时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以便做出合理决策。(5)制定客户积极回款的政策及相关奖励政策,使得客户积极地付款,加速货款的回收。

3.2 强化商贸流通企业的信用管理意识商贸流通企业要想实现良好的信用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完善的外部监管环境,也需要企业通过设置自身有效的管理体系,从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信用管理意识开始,充分认识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和信用管理水平,防患未然,将信用管理意识武装到每位员工身上,继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

3.3 加强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

商贸流通企业为加强合作之间的信任度和信息的公开透明,应继续加强商贸流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市场环境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很严重,使得商贸流通企业很大程度上具有信用管理上的风险,严重阻碍了其自身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地获取有关信息,为市场上所有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档案,降低信用管理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对称。

3.4 完善行业协会及其监管机制

国家在执行“抓大放小”方针的情况下,往往重点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相对而言,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商贸流通企业往往不能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有效监管。因此,建立和完善商贸流通业行业协会,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就显得势在必行了。有效的行业他律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商贸流通企业的信用监管,降低了风险。

3.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商贸流通企业自身去解决信用管理成本问题,需要我国结合商贸流通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业相关法律、法规,为商贸流通企业在各信用管理环节提供法律保障,奖惩有度,营造良好的信用管理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 科斯.企业的性质[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 张五常.交易费用的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1999(1).

[3] 蔡秀花.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民营科技,2011(12).

[4] 吴建军,汪鑫.基于交易成本的企业信用风险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

[5] 陈小萍.完善商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的思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b)-072-02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信用风险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信用风险管理:从理论到实务》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高等教育收费之本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