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用之学

2015-07-29谭运长

粤海风 2015年3期
关键词:孟尝君偏向有形

谭运长

本刊上期卷首语谈及“三无主义”,得到众多读者,特别是编辑出版界朋友的呼应。“三无”之中有一个词:无用,觉得可以多说几句。

在我们眼下这个时代,人们似乎普遍认为:有没有用,是衡量一个人或事物是否具有价值的根本标准,有时甚至被视作唯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形下,社会风气显得浮躁,短视,急功近利,导致许多怪现状。在距离物质利益最为接近的经济生活领域,这大概还算可以理解。然而,在思想、文化、教育等问题上,似乎同样流行以“有用”为标准。

其实,“用”之一词 ,正确理解起来,也不会是那么简单的。用,有短时之用,有长期之用;有有形之用,有无形之用;有物质之用,有精神之用;有作用于事之用,有作用于人之用。等等。而以“有用”为标准的社会风潮,其实就是偏向于短时的、有形的、物质的、作用于事的用,而忽视长期的、无形的、精神的、作用于人的用。说到底,就是在较长一段时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形下,经济生活领域的一些观念、方法、原则、标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整个肌体之中了。思想、文化、教育之类,本身就是长期的、无形的、精神的、作用于人的,可人们往往也按经济生活的思维来衡量与要求之。

比如说,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以与科研经费相关联的所谓“项目”为依归。而这些“项目”的设立,多数情况下,都是偏向于短时的、有形的、物质的、作用于事的“用”。久而久之,那些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或者思考较为长远、深入的,或者出于学者个人的研究偏好、具有真正的创造性与独特性的,在体制内的科研队伍里,已是难得一见。

《战国策》里有一则“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冯谖自称没有什么能力,却要求寄食于孟尝君门下,并且不停地发牢骚要待遇。孟尝君一一满足他,也从未要他做什么“有用”的事。有一次,冯谖自告奋勇帮孟尝君去薛地收租,临行前问:“收了租,要买点什么回来呢?”孟尝君说:“你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吧。”于是冯谖赶到薛地,将田户召集起来,说:“孟尝君体谅百姓的劳苦,决定免除今年的租税。”他让田户将契约文书拿来,一一核对,然后一把火烧掉。回去复命,冯谖对孟尝君说:“您说家中缺什么买什么,我看您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一点‘义,所以我把收租得来的钱,全部为您买了‘义回来。”后来孟尝君在朝廷失势,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封地薛。感恩戴德的百姓扶老携幼,在道路两旁迎接他。孟尝君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我今天终于见到了。”

不妨设想一下:这个冯谖,要是出现在我们当下,结果将会如何呢?他恐怕早就给“末位淘汰”了。国家养士,若是没有人“市义”,可算到了危险的地步。

猜你喜欢

孟尝君偏向有形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狡兔三窟的故事
未定义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比较各种类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评价干眼患者的治疗偏向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偏向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