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职学生生死观调查分析

2015-07-28时红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死观安乐死医学生

时红军

近年来,大学生因生命意识淡薄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生命与死亡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医学生未来承担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对生命与死亡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行为的效果,其生死观教育尤为重要。剖析医学生的生死观状况,完善医学生的生死观教育,有助于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营造尊重生命的氛围。

一、调查方法

采用无记名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本院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自我认识,对人生价值、人生规划、职业的认识,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及态度,对临终关怀、安乐死、遗体捐赠的看法,对生命教育状况、作用的意见等方面,共计26个条目。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死亡的总体认知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死亡有正确的认知,56%的医学生认为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是生命的一部分”,对于生命终点的来临,认为是“自然规律”的占36%,61%的医学生赞同“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过程”。说明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看待死亡,正确面对死亡。

2.学生对生死观的认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中,选择“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占43.6%,说明大部分学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认为生命是父母赐予的,为父母而活,为父母尽孝的思想比较严重,认为道德高尚对于生命的延续非常重要(41.2%)。

3.对自杀的态度及认识

医学生的生死观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待挫折、自杀的态度以及排解挫折的做法。调查显示,在“产生自杀念头时”有67.67%的大学生选择绝不自杀,说明大多数学生珍惜生命、对待自杀问题比较理性,对生命富有责任感,但不能否认有少数学生在遇到突发的重大困难时还是会有所动摇,认为或赞同自杀是解决烦恼的手段方式,这需要关注。同时也不要忽视可能出现或加剧自杀念头的原因,居第一位的是生理疾患(10.83%),其次是家庭变故(9.24%),第三是情感挫折(6.57%),学习压力(4.44%)和经济困难(1.24%)所占比例较少。

4.医学生对临终关怀、安乐死的态度

医学生未来从事的是与生和死密切相关的医疗职业。他们的生死观既事关自己的生命,也事关他人的生命。在对晚期绝症患者的处置态度上,80%以上的学生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来延长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痛苦,让患者安祥离去,仅有4.27%的学生选择及早放弃治疗。关于医务人员对绝症晚期患者的处置态度,近80%的医学生能恰当地对待绝症晚期患者。由这两项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医学生能珍视他人的生命,具有良好的临终关怀认知能力。但同时仍有部分学生的临终关怀理念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学院校在这方面的相关教育力度不足。在对待安乐死的态度上,66%的学生赞同“安乐死合法化”。虽然整体上大部分同学赞同安乐死,医学生“赞成安乐死合法化”的比例为(75.9%),选择“说不清”的比例较低(12.7%)。我们分析认为这和医学院校学生接受医学伦理和生命伦理教育有关。

5.生死知识的来源及对开展生死教育的态度

生死知识来源及对生死教育的需求程度调查显示,关于医学生的生死知识来源,在被调查医学生中,有51.5%认为来源于社会传媒,19.6%认为来源于学校,23.1%认为来源于家庭,5.8%认为来源于朋友。关于是否需要生死教育,79.6%的学生认为需要,13.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5.6%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关于开展生死教育的意义,74.3%的学生认为有意义,死亡是一门学问;13.2%的学生认为死亡是自然现象,不必进课堂;5.0%的学生认为死亡令人恐惧,不必过分强调;3.4%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关于生死教育的途径,34.8%的学生选择开设专门的生死教育课程,41.6%的学生选择增强实践体验,33.3%的学生选择开展主题活动,24.8%的学生选择专题讲座,32.6%的学生认为应该进行学科渗透,6.1%的学生认为应该完善心理辅导及开展心理咨询值。

三、对医学生开展生死教育的思考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较高,但也有部分医学生由于缺乏生命的意义感产生存在性空虚感[1];绝大部分医学生对于个体生命有较正确的认识,但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有自杀念头的学生比例为28.9%,8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死亡现象,但接近20%的学生存在死亡焦虑或恐惧;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杀念头构成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广大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对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

1.加强生命观念教育

医学生未来将是生命的拯救者,许多生命将从他们的手中重生或者消逝。因而,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明白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尊重他人的生命权才能保证自己生命权利的完整性,尽最大努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善待一切生命。“生命教育内容的深层活力或美感来自于生命教育的本质———生命意义的发现或再发现”[2]。生命教育试图通过个体身心灵或知情意的平衡发展,达成与他人、自然、宇宙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负责任的和谐关系[3]。所以,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医学生更应主动认识和追求,在追求中肯定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意义的融合。医学生更应该明白人生体验的丰富性才是最重要的,成功、失败、快乐、痛苦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因此,遭遇挫折、困难不放弃,面对成功、荣耀不骄傲,也是正确生命观念的组成部分。

2.积极构建生命教育体系

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生命教育是渴望的,91%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开展的生命观教育课程和活动。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体系,应该包括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内容、教学、师资、评价等。应明确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根据大学生特点,确立生命教育的原则和内容。要编写适合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教材,建立师资队伍,开展科学研究。

3.人文课程与医学课程相结合

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医学课程和人文课程为两条主线。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突出医学知识的学习,轻视人文科学的教学;突出学生知识的积累,轻视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培养。因此,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要实现由专业素质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由侧重获取知识教育向增强健康人格教育转变,做到医学课程设置与人文课程设置相统一[4],丰富人文社科课程的种类,积极开展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生死教育课程。

4.营造尊重生命的社会氛围

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医生索取和收受红包、拿回扣、开大处方等罔顾患者生命的不良现象。这些不珍惜患者生命的行为或多或少影响着医学生生命观的建构。只有具有人性和人文关怀的社会,才能使其社会成员懂得呵护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强生死观教育,建构合理的生死价值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走放弃生命的自绝之路;让医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也要推而至之他人的生命亦弥足珍贵,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积极营造尊重生命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医学生坚持不以医疗手段谋取个人私利的原则,本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处处为患者着想,尽职尽责,严肃仔细,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保护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马莹.大学生获得生命意义感的方法与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72-73.

[2]檀传宝.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76.

[3]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1):35-38.

[4]刘宪亮,徐玉梅,徐颖.论医科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医学与社会,2011,24(6):99-102.

猜你喜欢

生死观安乐死医学生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法律形式和道德判断:安乐死与协助自杀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病理解剖医生理解的“安乐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我国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安乐死的立法困境及其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