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携手,搞定“怪”宝宝
2015-07-28成祖秀
成祖秀
第一次认识康如森并且留下深刻印象是在9月1号报名的时候。当时,康康和妈妈、妹妹一起来的。班里正做着环境装饰,桌子上、飘窗上堆着装饰材料,墙上挂着没有完全固定的中国风卷筒。康康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兴奋,他不是拽墙上的卷筒,就是拿桌子上的卡纸、彩笔,玩到高兴处竟然爬到飘窗上又蹦又跳……说句不客气的话,在整个报名过程中,他就没有安分过。
因为我们是新老师接手的班级,和孩子、家长都不太熟,康康的表现让我的心揪揪的,既怕他摔下来,又怕他破坏东西,一心只盼着他妈妈快点把孩子带走。康康妈妈也够淡定的,慢吞吞地看着孩子爬高上低也不制止,搞得我们对她都颇有看法。心想:怪不得孩子这样呢,都是家长惯的。
孩子们在第二天就正式开始幼儿园生活。康康果然如我们所料,是一个够难带的怪宝宝:首先,他不遵守规则,喜欢随意走动、撕拽墙上的装饰物;他的注意力连2分钟都难以集中,眼神飘忽,和老师从不对焦;他还缺乏耐性,很少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总是一个人在边缘不停地动啊动……而且怪宝康康对老师的批评十分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在配班老师第N次要求康康坐好没得到回应的时候,我把康康抱过来拢在怀里,微笑着“威胁”他:“今天康宝跟我回家吧,我就喜欢调皮小孩,你这么皮我好喜欢你哟!”我话音未落,没想到原本嬉皮笑脸的康宝竟然满眼是泪地直摇头说:“不好,不好!”
看到康宝的泪,我心里忽然一动,似乎找到怪宝宝的弱点了,我决定顺着这个弱点向家长进行深度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康康在家里也是这样不安定,而且他还非常依恋妈妈,妈妈既要做家务又要照顾康康的妹妹,很少有时间陪他,大多数时候还嫌他烦。有时候,孩子着急了,去找爷爷奶奶玩,爷爷奶奶招架不住康康掏坛摸罐、爬高上低式的折腾,一看到康康进老人家的房间就害怕,无奈时他们甚至把房门紧闭、制造不在家的假象来逃避康康的调皮……与家长的调查、交流结束之后,我进行了大胆地推测:会不会是因为妹妹的存在,让康康失去安全感,从而开始依恋妈妈呢?又会不会康康的一切行为只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力,让妈妈多陪他呢?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把这个推测和康康妈妈交流。康康妈妈当时就说:“很可能是的呢,康康经常都跟我讲,让我陪他玩。我每次都说没时间,而且他有时候背着我教训妹妹,抢妹妹的玩具,有时候偷偷把妹妹玩具破坏掉。每次他犯错误之后,我常说不喜欢他了。康康爷爷奶奶也不敢带康康玩,他太皮了,老人家根本看不住他。所以康康在家经常挨批评,家里人都觉得他太调皮。难道是因为这样才让我家康康性格不好的吗?”
听了康康妈妈的话,我坚定推测的正确性。于是就对康康的心理进行了剖析:在没有妹妹之前,康康是家中独子,全家人围着他转,可是有了妹妹之后,生活的重心有了转移,康康的失落感也随之而来。但是那个时候,康康年龄尚小,还不会表达,他用怪异、超出寻常的调皮的举动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在这些动作的背后,其实孩子只想得到父母的拥抱和长辈的爱抚。然而,因为家长们要忙于照顾小的,还有家务和工作,常常因为疲惫而忽略康康情感的需求……慢慢地,康康的调皮越发严重,和安静、懂事的妹妹相比,康康的表现远远不如两周岁的妹妹。于是,大家都夸妹妹懂事,批评康康调皮,让孩子的潜意识中产生对妹妹的仇恨和对妈妈爱的渴望。当他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会以特别的行动宣泄心中的情绪,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与人相处互动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刻不停调皮的“怪”宝康康。
了解了“怪”宝的形成原因,我对康康妈妈提出几点要求:一、全家人首先要多理解康康的“皮”,用爱与耐心去包容他,每天给他拥抱和灿烂的笑脸;二、不要拿康康和妹妹进行对比,在康康面前告诉妹妹,康康最爱妹妹,康康长大了能照顾妹妹,是个大哥哥;三、妈妈每天至少单独陪伴康康30分钟,这30分钟是全身心的、放松的陪伴,没有妹妹,只有康康;四、从妈妈的角色里出来,做康康的好朋友,陪他玩、陪他疯,走进康康的世界,试着和孩子的世界接轨,接纳他非一般的行为;五、在康康调皮的时候,提醒他注意安全,给他一个做好孩子的方向,多肯定、少否定与恐吓。
听了我提出的要求,康康妈妈当时泪水快涌出眼眶,她哽着声音说一定做到。
与此同时,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也开始谅解孩子的怪异行为:当康康表现游离状、想满教室转悠时,我会把他抱在怀里,表扬他之前学本领很认真,再坚持一下就更棒了;当康康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我会轻轻地提醒他,“玩具宝宝会疼,咱们一起把它们捡起来吧!”;绘画时,康康满纸乱线条,还有乌七八黑的颜色,我会肯定他愿意画画的态度,并利用区角活动的时间进行单独辅导;每当他有点滴进步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小喇叭的方式在班里进行表扬和不断地鼓励;同时,我们利用幼儿离园时间和QQ、微信平台等方式,及时了解康康在家的表现。康康在家里有进步,我们会在幼儿园进行表扬;康康在幼儿园的进步,我们及时反馈,与家长分享……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很注意把对康康的要求隐藏在表扬里,让康康逐步地开始学着遵守规则。
一个月下来,康康变化非常大,最了不起的一次是为了解开绣花板上的绳子,他竟然半个小时没动一直在解乱如麻的绳子;两个月下来,康康的进步更大,他的画终于不再是乱线条,而是有了形象;三个月下来,康康基本能坐满20分钟,能和老师顺畅交流、有许多朋友……
通过康康的变化,给了我一个启示:对待“怪”孩子,不要单纯地用批评来解决问题。要多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从心理层面入手,家园携手教育,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方能真正搞定怪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