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素养,磨砺教师成长
2015-07-28梁汉强等
梁汉强等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编号:19070251)、广州市花都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高中青年教师学科素养促进研究”(编号:HDJS20120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83-01
一、研究背景
(一)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青年教师成长是社会期望所在,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战线的新手,资历浅,经验少,容易受到来自家长、学生、领导、同行等方方而而的不信任,青年教师必须尽快成长,以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期望。
青年教师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我校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大(目前我校教师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78名高中教师,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下图是我校教师年龄分布图:
当前,我校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坚力量的骨干作用正逐步显现青年,教师成长更是学生发展的保障,对于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来说,拿到师范大学的毕业文凭,并不意味着已经能够胜任高中教学,相对于其他职业,担负着教育教学重任的教师,更要尽量缩短职业适应期,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方而尽早成熟。
(二)青年教师的成长,核心要素是学科素养的发展
教师的角色首先聚焦在学科教学上,学科教学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主渠道,没有一位教师能脱离学科教学的角色,因此,学科教学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木,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必须具备良好扎实的教学基木功、融会贯通的学科知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等学科教学专项能力,所以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学科教学能力是其成长的核心要素。
“学科教学能力”是在“PC K”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教师的专业功底与教学基木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的总和。
二、我校提高青年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发展的策略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1.专家讲座。
请专家到校为教师们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2014年11月24日,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邓子平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李群教授以及广东省2013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莅临我校,对我校老师进行了教学工作指导和讲座。象这样的名师专家讲座,在我想每个学期都开展多场,特别是各年级根据自己年级的实际,经常性的请专家和名师到校跟老师们进行培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学习培训。
每年都会组织初、高中毕业班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14年我们组织了毕业班的老师到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请大学教授和专家为我们老师们讲解当前教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老师们受益匪浅。同时我们对教师进行分期分批的教学培训,学校的班主任参加了班主任的专项培训,各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到广州第师范学校参加“科学课堂”的专项培训。此外,我校送出多位老师参加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为期三年的培训。
3.教研比武。
13学年上学期我们组织了学校的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的示范课近20节,进行高级教师的示范课30多节;2014学年第一学期我们组织评选了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进行了花都区实验中学第七届青年教师竞赛评比活动,评选了一批学校的教坛新秀;第二学期我们开展高级教师示范课活动。
4.评优激励。
在学校经常组织各种评优活动,激烈教师们成长,除了上面说到的教学比武评比,还有学校每年一次的校、市、区先进教师评比,各种教育教学评比活动,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老师们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教育评比活动,获奖项逐年增加,见后面表。
5.师徒结对。
为了更快的培养青年教师们成才,我们在各教研组开展了师徒结对的活动,由省市区的骨干教师和名师和青年教师们结对子,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聘请了区教育室主任到我们学校开设工作室,有计划到校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指导。
6.名师引领。
校长梁汉强作为广东省第一批“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实验班的课,为广大教师们做出教学示范。
三、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
我校近两年来实施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取得的成果是明显的,从下表可见一斑(数据为全校):
近两年我校教学成绩得到大幅提升,这与我们对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
四、反思
每位教师从工作开始,就应当立志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一般来说,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阶段可以这样划分:转正(1年)→校园新秀(3-5年)→申报一级(4-6年)→区教坛新星(5-7年)→市十佳青年教师(6-8年)→申报高级(8-10年)→市优秀教师(10-15年)→南粤优秀教师(15-20年)→申报特级教师(20-25年)→申报正高级教师(25-30年)…
结束语:
我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科素养的提升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更希望通过今后的不断探索,找到一条适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