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化学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5-07-28赵国良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5年7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赵国良等

【摘要】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人才竞争力正成为当前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文章通过应用化学专业未来职业职位需求数量与技能要求、未来专业人才分层培养的必要性、以及专业技能培养可操作性等方面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并反思了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的经验与做法。

【关键词】专业技能 培养模式 实践 应用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53-02

我校的应用化学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化工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化工化学科研及管理人才。由于专业是依托理学的师范专业发展而来,使得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模式、专业能力建设以及如何让毕业生更自信地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等问题一直困扰并影响着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影响着专业未来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在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引导与构建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职业适应的现实要求与学生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毕业生具备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偏实验),但缺乏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操作、运用与应对能力。而职业前途与职后收入偏低问题也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度,导致半年后离职率较高。同样,过多过频的职业变更,又影响到个体的总体收入水平,易陷入一种低收入、不稳定的职业漩涡中,从而严重影响专业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专业亟待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推动满足未来职业需求与职业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积极开展以技能与岗位适应为目标导向的能力与知识建构实践。

一、专业技能培养实践模式创新的思考

如何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积极推动以技能与岗位适应为目标导向的能力与知识建构实践,我们开展了广泛调研与分析,从未来专业职业职位需求数量与技能要求、人才分层培养的必要性、培养模式改革的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制订了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实施的“展翅计划”。计划的具体做法是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与专业特色发展需要,以学生的学术能力发展与职业技能发展为两冀,通过第一课堂的专业课程与课程群改革与建设,积极开展二、三课堂的实验、实训工作;通过专业技能系列实践活动,各级科研项目与课题申报;院、校、省、国家级各类化学化工竞赛活动参与;结合专业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开展全面且又分层次、分类型的专业技能训练实践。让“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成为专业师生的共识。

(一)未来应化专业职业职位需求数量与技能要求的思考

当前我省应化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包括产品研发、分析测试、生产工艺与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四大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与优化,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未来我省化工产业的装备升级与调整步伐还将继续加快,导致用人单位对化工类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要求不仅表现在未来产品研发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更高,且大多要求硕士、博士;高科技快速分析测试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分析测试岗位也有更高更全面的素质能力要求,且用工数量减少;由于企业出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人工费用的要求,普遍通过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工艺与生产线,使得生产一线的操作与管理等生产岗位,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意义更多是生产仪器仪表操作、检修与事件应对,生产管理与协调等方面,用工数量也相应减少;同样专业化的销售人才也需要更为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沟通技能支持。

(二)未来专业人才分层培养的必要性思考

应化专业职业职位需求数量与技能要求分析表明,对专业学生,按照其性格特征、学习能力、未来职业志向等方面开展尊重学生意愿的分层次教学不仅可能,而且可行。专业在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与专业特色发展需要的同时,以学生的专业学术能力发展与职业技能发展为两个层次,开展全面且又分层次、分类的专业技能训练实践。

专业着力制订两套培训计划,学术型发展更为关注专业理论与基本技能,以考研为目标,加强科学研究训练,以科研与项目训练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的主线,推动能力建构,以科研项目与论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职业型发展则在关注专业理论与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以职业能力的获得为目标,更加关注企业岗位能力训练,以课程生产项目仿真、生产类实践实训、各类竞赛参与、专业相关技能证获得等作为专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的主线,推动职业能力建构。

(三)专业技能培养的可操作性思考

为推动专业技能培养实践,专业根据我省化工企业对应用化学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对本专业毕业生开展了“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基本能力重要度调查”,调查包括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等35项基本工作能力,从专业层面进行调查与解读,结合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要度、基本工作能力的工作要求水平、基本工作能力的毕业时掌握水平、基本工作能力的满足度、创新能力的重要度与满足度等分项统计,形成了本专业优先改进能力分析图,这些工作为技能训练计划与方案制订提供明确指向与指导。

专业通过“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设计的反向推导流程”,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修正,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与完善等工作,提出了应用化学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项目的改革与实践方案。努力推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丰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内涵,也将为专业建设凝炼新特色,从而有利于专业整体教学改革与推进。

二、专业技能培养实践的反思

尽管专业在建设初期就意识到专业基本技能与职业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调整与改革步伐相对滞后。而到了真正面临毕业生就业实际困难时,专业积极化压力为机遇。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与实践,专业在毕业生技能培养实践上也取得了一定收获,无论是专业就业率、考研率、各级竞赛获奖、还是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结、反思过去的努力,觉得应从下面几点重点作为。

(一)以职业能力建构为导向,加强实践的针对性

专业技能培养,要以职业能力建构为导向,重点关注并突出训练与实践的针对性。在专业层面,专业多次组织项目组下企业调研、小范围试点应用,认真完善真实性生产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的基本要求、标准与考核方法。结合CBE教学模式要求,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入手,结合职业职位环境要求与能力标准要求,整合编制了《应用化学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办法》。

相对学生而言,专业在认真分析毕业生职业去向,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同时运用CBE教学模式,努力打造符合专业特色的专业技能培训模式,提高训练针对性。结合CBE教学模式三要素要求,具体做好三点:①以《应用化学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办法》为纲领,结合职业资格认定考核与考证要求,明确提出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内容与要求。②以《生产性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为依托,结合专业职业环境与岗位能力要求学习解读,让技能标准的每一个特定的步骤要求均能符合教学展示与示范的要求,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体验与习得。③基于正确的学习方式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某种特定的技能,培训中应关注并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构筑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体系、提升实践的有效性

鉴于专业毕业生职业适应困难实际,因此必须加快构筑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体系、进一步提升实践的有效性。为此,专业以行业与毕业生调查为基础,依据工作过程导向和CBE理论,在系统分析了专业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结构与能力要求的同时,确定从优化课程设置、专业课程群建构、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学术科研活动推动、能力竞赛体系完善等,全方位构筑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体系。其中学术科研实践体系以科研与竞赛为两大主线,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计划)在内的省、校、院及导师科研课题参与,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等:专业学科竞赛则包括国家、省、校、院四级比赛参与。实践表明,学术科研与竞赛实践体系建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推动实践环节上层次、上水平。

要有效提升实践的有效性,还应细化专业技能训练的量化管理。积极构建并完善量化管理的四个必要条件,从制度准备到内容安排、从实践设施与条件创造到培训师资保障等,积极引进企业技术人才,参与学生技能实训。同时,针对实训中可供量化的管理内容要关注主要内容与操作步骤的准确描述,将对设备与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作为量化的重点。量化管理也要体现合理性、渐进性、公正性的实施原则。

(三)全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学生训练主体性

为全力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技能实训工作,专业从整合专业课程资源入手,全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应化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反应工程》、《化工仪器及仪表》、《化工原理》、《化工设计》等,以及配套的实验课程。原来课程内容相对偏重理论,且交叉重复、主次不清,加上原有的教学模式缺少职业应用与学术发展的分层教学引导,导致知识难度处理困难,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学生疲于应付,既不利于学生学术发展,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为此,专业基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从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教学方法配套改进入手,确定了以“门数适宜,重点突出,相互支撑,融为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推动教学资源优化与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加快课程、教材、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

同时,为有效改善实验课程理学背景过深的实际困难,积极借鉴并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教学程式,以项目与产品研发为对象,推动学生主动实践、关注课程知识的有机联系。构建具有工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项目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的个体专业能力结构。同时结合理论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与工艺思维,增强动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推动课程教学的学生能力主体性实践,专业还积极鼓励老师申报校院各级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实践项目,要求老师在项目实践中牢牢围绕学生主体性主题展开。同时专业积极推广“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以精细化工工艺设计与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的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选择合适的任务作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开展教学活动,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同时完成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项目教学法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特色,体现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理念。当然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也要关注关键点与细节,比如在项目教学法运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充分参与讨论和设计的机会;而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则要做到从教学案例讲解到实际访问、体验与练习的结合,做到从文字描述与视频图像、到多媒体深度演示结合。

参考文献:

[1]戴维.格仑斯基,社会分层[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21.

[2]邬凌羽.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各阶层子女优质高中入学机会差异研究——以浙江省J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2010,(5):101.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应用化学》编委团队介绍-陈义旺研究团队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衡水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