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养迫切性探析

2015-07-28高彦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途径意义

高彦

【摘要】曾经历史悠久旗帜高扬的人文精神,在日益功利和世俗的信息化社会逐渐被淡漠,高职院校的市场功利取向日趋明显。高职院校大学生 “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为人文精神严重缺失。本文试从人文精神含义、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培养误区、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及人文精神培养途径等方面探析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养的迫切性。

【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现状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93-01

在日益自觉务实的经济话语时代,高职院校曾以自身的独特性,对社会一线生产实践服务的切实性进入人们的视野,赢得社会的认同,开创了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醒目局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日益功利和世俗的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的市场功利取向日趋明顯。聚焦实用专业岗位技能,淡漠人文精神,有的学校甚至舍弃“人文”传统,把大学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凸显,与大学的真正使命背道而驰,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养迫在眉睫。

一、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里尔克说:“一棵树,长得超出了它自己。”

人高出自己的部分就是精神和灵魂。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不是因其会生存,而是因其精神与灵魂的深厚与丰富。人文精神,就是超出普通生存的诗意存在。除了基本生存,他还懂得爱、善良、奉献、美和感动……人文精神以对人基本存在的超越性思考,直指人的生存本质,成为人类最高贵的核心。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与培养误区

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第一,在知识层面,人文知识显现贫血;第二,在价值层面,对人生、生命的认识残缺不全;第三,在感性层面,情感责任淡漠;第四,在理性层面,行为操守失规,有的甚至误入歧途。高职院校的市场功利取向、工具理性论调日益泛滥,一种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悄然形成,并由此形成许多误区。

误区一:重技能轻人文

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质,表现在大规模砍减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视这些课程为“肋骨”甚至“阑尾”,可有可无。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大多在60%以上,不仅理工科的学生缺人文,社会学科甚至学文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点知识、懂点艺术,却缺少人文!

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柏认为,完整的教育应包括“学习做事”与“学习做人”两个方面,“学习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学习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优势互补,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教育专家徐国庆尖锐指出:“如果教育被扭曲为简单的技能练习,那就与动物训练无异。”

误区二:只教书不育人

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完全不理会学生的兴趣、个性及需求,也不大研究教法,彼此只是制造商与产品的关系,培养人文精神的意识淡薄。所以出现了只教书不育人、只管制不育人的状态。高职院校的课堂中玩手机、看电脑、睡觉等现象比比皆是,老师熟视无睹。

误区三:人文知识就是人文精神

高职院校有一种怪相:常常密集型举办系列活动,抢答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文问题,以为知道一些人文知识就能培养出人文精神。活动看似热闹,但往往是任务型的活动,为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指标,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活动能给学生带来哪些益处?在学生精神品格塑造、内涵修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方面有没有帮助?由知识转化成素养,需要熏陶、浸染、积淀的唤醒过程,人文精神决不是一个通知、一个指令、一个活动就能促成。

误区四:自我不需要培养人文精神

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效果普遍不好,原因之一是权威式教学管理,老师往往怪怨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素质差。其实从理论上说,学生完全是以一个合格者的身份进入高职院校的,老师抱怨的那部分,恰恰就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学生进来是合格的,毕业的时候合不合格,那就是对学校、对教师的检验。只看到他们的表象,缺少关注他们的心灵,课堂效果差,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反问:自己是否具备人文精神?

当我们迫不及待地把本属于自己失误的事实强加于学生时,我们哪里知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真实情景,已经成为他们拒绝我们的强有力理由!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

任何以实现政治目的或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职业教育都将是短路行为,教育应该关注人的生命价值、潜能、个性、全面发展等方面。只注重专业技能而欠缺人文精神,只能成为“机械人”、“工具人”,最终事与愿违。不同层次的企事业单位明确表明,缺乏的不是技能人才,而是具有执着、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懂得奉献、善良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技能可以通过短期强化训练达成,而职业操守、人文精神绝不是一日两日可为。因此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途径

(一)前提——树立现代人才理念

正如古希腊人所描述,人的灵魂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教育者应该用人文精神之火去点燃这团火,唤醒对自由、梦想和幸福的追求。树立现代人才理念,以育人为中心,培养学生形成完满个性、健康人格、创新开拓意识和自由开放的精神。尤其在教法上下功夫,蕴精神于知识,纠正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倾向,交还人的精神自由,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学生。

(二)关键——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21世纪高职教育的归宿所在。在专业课程中贯穿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促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为高职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营造氛围。

(三)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树立“教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加强学校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建立学校人文教育模范榜,教职工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不断充实自我,提升精神品格境界,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与精神导引,树立用心灵关注学生、以精神影响学生、用真诚服务学生的意识,起到耳濡目染的育人作用。

(四)抓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抓手。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熏陶品质,涵养精神。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点燃心灵,提升能力。三是建立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激发兴趣,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设,突出大学精神和理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

(五)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综合素质评估档案

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综合素质评估标准及学生档案。将学生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及人文社科类比赛等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及时录入学生档案,为增强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意识增加砝码。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在人文精神面临尴尬冷落之时,重新召唤渐行渐远的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在忙于生源大战、竞争激烈的当下,或许正可以成为高职院校的一根救命稻草。

参考文献:

[1]邝春明.高职院校应实施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

[2](德)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许苏民.人文精神[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途径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