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麻药生境及认知使用状况调查
2015-07-28施婷等
施婷等
【摘 要】 采用文献、走访、问卷调查对云南省大麻药生境、分布状况及当地民众对大麻药认知状况、使用现状开展调查。发现大麻药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偏西,在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民间用“姜制”、“麸制”来达到减毒的效果。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为大麻药进一步的后续开展人工种植及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大麻药;生境;资源分布;药用状况
【中图分类号】R93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60-03
大麻药为豆科植物丽江镰扁豆(Dolichos appendiculatus Hand.-Mazz)的根或茎。本品辛麻,温,有小毒,具有祛风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主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1],吐血,衄,便血[2]。研究发现大麻药还有抗癌、利尿、抗肿瘤、抗痛风等功效[3-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皂苷、生物碱、黄酮等[7-10]。
本调研以大理市为核心,同时还涉及文山、漾濞、祥云、宾川、洱源、鹤庆、永胜、富民、禄劝等14个市县,采用文献、市场调查、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麻药分布、生境状况及当地民众对大麻药认知状况、使用现状开展调查。以期寻找新药源,发现新用途,实现老药新用及民族民间药物的传承和发展。
1 调研方法
1.1 大麻药分布及生境调查 查阅《云南中草药》、《云南植物志》、《云南民族药志》、《大理中药资源志》等相关文献,昆明植物所标本馆标本及其记录,掌握大麻药在云南的分布范围。对云南省野生大麻药资源进行实地调查,调查范围包括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昆明市等共14个县市地区。各产地温度与降水气象数据由中国科学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生境及土壤相关数据均为实地调查所得。
1.2 大麻药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
1.2.1 走访调查 通过拜访民间资深医药世家,走访乡村医生,寻访药农,药材市场收集信息等方式了解当地群众对大麻药的认知及使用情況。
1.2.2 问卷调查 设计"云南省大麻药认知和使用情况的问卷",共10个相关问题,对样本人群施测。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民族等);对大麻药的认知与使用情况(了解程度、使用情况、配伍方法、炮制方法、减毒解毒方法等)。调查对象选取大理市、洱源县、鹤庆县、永胜县、禄劝县等7个代表县市民众。调查前对所有调查项目进行解释与说明,由受试者自行完成,因某种原因(如文盲)不能完成者,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逐项核对后填写完成。问卷填写完整者为合格问卷,筛除漏填的不合格问卷。抽样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94.8%。总的认为问卷"设计较全面详细"、"能涵盖大麻药云南产地民众对当地药材认知与使用情况",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 调研结果
2.1 大麻药形态特征 大麻药基源为豆科植物镰扁豆(Dolichos appendiculatus Hand.-Mazz)的根或茎。缠绕状草质藤本,长约2m,根粗壮,圆柱形,外表褐色具纵纹,茎纤细,有三棱,无毛或近无毛,三出羽状复叶。小叶卵圆形,长3~4cm,宽1.5~2.5cm,两面有稀短毛;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纤细,有花1~4朵;萼阔钟状,长3cm;花冠白色,长10~12mm。荚果线状长椭圆形,稍弯,长5~6cm;种子青色,有紫斑 。
2.2 大麻药分布情况 实地调查和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查阅结果表明,大麻药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偏西,尤以大理州为多,滇东北的昭通、滇西北迪庆、怒江及滇南的德宏、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暂没有采到植物标本。
2.3 大麻药生境状况 大麻药分布地区的气候带类型包括: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海拔范围1800~2500m,分布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在732~1051mm之间,年平均温度在13.9~17.9℃之间。土壤类型包括红壤、砂壤、黄壤、腐殖土,多为腐殖土,且较为潮湿。大麻药多生长在山地斜坡的阴面,坡度范围多在35~45度。
大麻药的生长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为严格,生态环境对其分布制约较为明显。多局限分布于坡地林木下或灌丛中,少数分布于平地稀疏草丛中,群落盖度多在50%以上。在地形复杂多变的区域又形成相对独立的片状(岛状)种群,其各种群间缺少中间联系环节。
2.4 大麻药认知状况问卷调查 调研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74份,回收率94.8%。其中男性259名,女性215名,年龄为18~65 岁,平均年龄44.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9例,初中225例,高中101例,大专及以上49例。调查结果显示69.3%的群众对大麻药不了解,21%的群众对大麻药有一定了解,9.7%的民众对大麻药有较深的认识且能够准确辨识,后者绝大部分是当地的"草药医生"或是以挖药售卖为生的药农。有一定了解和完全了解大麻药的民众年龄段全部集中在50岁及以上,且学历均偏低,大部分只接受过中小学教育(见图2)。对能够准确辨识大麻药的人群,我们发现其中73%的人对大麻药的了解来自于口口相传的民间经验,其余27%的人对大麻药的了解是来自各种记载云南草本药物的书籍(见图3)。
2.5 大麻药的药用情况 《云南中草药》记载,大麻药根二两,泡酒,分次服,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云南中草药选》记载,大麻药鲜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日服两次,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云南中草药》记载,大麻药根粉适量,用三棱针刺破皮肤(开放性骨折不需刺破),调酒外敷,治疗骨折。《文山中草药》记载,大麻药鲜叶适量捣烂或干粉敷患处,小夹板固定,治外伤出血,骨折;大麻药(炒炭)一至三钱,水煎服,日服两次,治吐血,咯血,便血。
民间用药方面,大麻药与消炎、活血,祛瘀之疗效中药配伍(如五爪金龙、土三七等)外敷,治疗跌打损伤;大麻药、一支蒿、独定子、草乌、紫金龙、马钱子,以药方调酒外敷,治疗风湿痹痛。
2.6 大麻药的炮制 大麻药微毒,大理白族对生品的大麻药采用"姜制"、"麸制"的方法来减低大麻药的毒性,大部分情况下直接使用,不做任何炮制。当误服或过量服用致使中毒时,一般用绿豆甘草汤或者糖水来解救,其糖水解毒的可靠性与作用机理还有待于后续科学验证。
3 小结
大麻药在云南的认知程度较低,仅在一些专业人士及年纪较大的当地居民有所了解。其在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现代研究分析其在抗肿瘤[3]、痛风[4]等方面也具有不错的表现,但大麻药的毒性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云南民间用"姜制"、"麸制"进行炮制以达到减毒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大麻药的深入研究以及作云南民间骨科用药的市场需求,使大麻药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产地农牧民滥采滥挖的情况十分严峻。大麻药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根部,一旦采挖,资源在短时期内难以恢复。建议加强对大麻药的合理限量采挖管理,同时应当尽快开展大麻药的人工栽培种植。
参考文献
[1] 于洪才.外敷中草药大麻药散治疗闭合性骨折和软组织损伤86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12):2583-2583.
[2] 云南省卫生局革命委员会.云南中草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1.
[3] 田成国,杨燕云.大麻药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通讯,1977,7(2):8-12.
[4] 黄厚聘,程才芬,林文琴. 大麻药总皂苷的抗癌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82,2(4):286-288.
[5] 贵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组.大麻药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细胞呼吸的影响[J].科学通报,1975,25(7):339-342.
[6] Chen L,Mola M,Deng X,et al. Dolichos falcata Klein attenuated the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 in vivo and in vitro. J Ethnopharmacol,2013,150(2):545-52.
[7] 浦湘渝,吴大刚,杨崇仁.大麻药的三萜皂苷成分(1)[J].云南植物研究,1984,5(4):321-324.
[8] 冯胜初,徐任生,韩国强.大麻药皂苷的结构鉴定[J].中草药,1985,15(1):47.
[9] 王琼,王真. 大麻药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5):583-585.
[10] 彭金咏,许丽娜,韩旭.大麻药中两个新异戊烯基黄酮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J].分析化学,2007,35(6):1444-1448.
(收稿日期: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