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省思
2015-07-28王升国生佳根桂春喜
王升国 生佳根 桂春喜
【摘要】经济新常态是对我国发展新阶段的科学判断,继续教育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服务型产业,理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谋划转型发展。文章基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特征和涵义,探讨高校继续教育在认识、规划、队伍、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深层原因,在抓质量、创新、队伍、资源整合、协同等方面做了一点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新常态 继续教育 转型 问题 适应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52-02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并系统阐释了“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这就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
一 当前高校继续教育蓬勃发展,但也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
1.规划问题 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中长期的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层面统筹考虑、研究谋划继续教育发展的机会极少。对蓬勃发展的种类繁多、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的继续教育类型和形式,对继续教育如何管理、如何办学,对学校和院系在继续教育方面的职能分工等,缺乏深入思考,难以做出高屋建瓴式的规划指导,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一个领导一个思路,工作缺乏先导性前瞻性和延续性,短视行为频出,普教化和行政化色彩浓重,给继续教育事业和高校整体工作造成巨大伤害。
2.队伍问题 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存在两支队伍,即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师资,多数教师都是偶尔兼任继续教育课程,对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缺少研究,从企业和社会上外聘教师也是极少数,没有师资共享机制,缺少开放意识,大多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自己跟自己玩”。管理队伍的流动性也很大,尤其是领导层变动快,而中低层管理人员大多缺少培训,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3.分配和财务问题 一些高校继续教育的分配政策不科学,把继续教育纯粹当作“提款机”,不是“放水养鱼”,而有“竭泽而渔”之嫌。高校对继续教育基本没有投入和必要的建设,甚至还因各种原因压缩继续教育发展空间。作为“准市场化”的领域,有些高校对继续教育仍然沿用一套行政的、计划的、大一统的、僵硬的财务政策,忽视市场规律,严重束缚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4.质量和社会效益问题 目前社会上对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始终存在疑虑,这说明继续教育工作并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一些学历教育项目师资不全、内容陈旧、照本宣科、流于形式,一些非学历教育项目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需求。一些高校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不在服务学校发展战略、扩大影响、赢得声誉等方面为高校增光添彩,而把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有意淡忘,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5.适应市场问题 高校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教育,对市场研究不够,对客户需求研究不够,缺乏一支负责培训项目研发、营销推广的专业队伍。继续教育部门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管理意识、风险意识均有待加强,对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都亟需提升。
高校继续教育领域出现这些问题,有其深层原因:管理层存在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高校继续教育长期依附母体未能相对独立,未能主动转型,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反应迟钝,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缺乏科学认识和把握。
二 高校继续教育亟待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
要稳步发展学历教育,提升办学质量,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积极进军社区、农村和中西部,主动服务新业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继续教育,培育继续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发展。高校非学历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提高民众素质、主动适应社会的重要领域,它更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
1.抓队伍建设
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经济新常态的这些要求,迫使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队伍建设。任何工作的推进都必须依靠高素质的队伍。继续教育工作队伍,包括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营销队伍。师资队伍立足本校,大力引入外校和企业、社会师资,以专职教师为核心,兼职师资为补充,保证本校5%的教师能参与或专注于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在管理队伍建设上,鼓励各院系和实体建立继续教育中心,有领导负责,有专门人员;鼓励学校层面的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向服务型、研究型、专家型发展,懂继续教育规律和特点,能正确把握政策方向,有市场观念、项目意识,做到团队精干化、职责清晰化、业务程序化、管理数据化,管理队伍实现专业化。非学历教育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要努力造就一支精通项目策划、课程研发、营销推广、竞争合作的市场拓展队伍,这支队伍目前还很薄弱。这样三支队伍,师资队伍是基础,管理队伍是核心,而营销队伍是前沿,必须统筹建设。
2.抓质量品牌
根据新常态的内涵,“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生产将“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经济新常态对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质量是教育事业的核心问题。品牌则是质量和声誉的体现。人才培养的生命在质量,市场竞争的优势在品牌。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继续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质量有一定的恒定标准,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还应体现个性和时代性。质量的标准最终掌握在学员手上。抓非学历教育质量,必须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及时听取学员意见反馈,注重学后跟踪服务。有实效,才有质量。有质量,才能树立品牌。要注重非学历教育的品牌建设,精心维护教育品牌,要重视品牌营销与推广,使教育效益极大化。
3.抓改革创新
在经济新常态中,“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创新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争取继续教育的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项目创新,使高校继续教育不断获得新理念、新发展。在理论创新方面,要探索继续教育与官产学研合作的关系,探索继续教育与高校服务社会的关系,探索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动,探索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种类的互动。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要探索创新继续教育的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分配体制、激励机制和财务政策,逐步摈弃与市场体制不相称的旧机制,学习借鉴市场运作机制,可在非学历教育领域大胆探索项目负责制和经济责任制。既要归口管理,又要适当分权,逐步管办分离,扁平式管理,公司化运作。在模式创新方面,要探索整合各方资源、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成果,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在项目创新方面,除了专注深耕本校继续教育的传统优势领域,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积极探索为老龄化社会、城镇化建设、社区教育、企业培训、新业态发展等服务的新途径。
4.抓资源整合
在新常态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这就为我们抓资源整合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实体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实体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取得1+1大于2的效果。资源整合就是优化配置,它根据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目的是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它包括能力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和客户资源整合等。出于一定目的,按一定要求,把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集中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某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业态,这就是资源集成。这应该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主要思路。继续教育在高校不是主流工作,继续教育部门也不拥有教师、课程、学科专业、科研项目等核心资源,但继续教育应该成为教育资源的整合机构、集成机构,把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集成起来,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学员、客户和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提升专业素养和个人品味,提高全民素质。继续教育领域的合作办学,继续教育部门在各地开办的学习中心,为企业、行业、机关等开展的各类培训,都是整合资源的成果范例。继续教育首先应该整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使之融合贯通;其次要整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农村教育、企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电大教育、自学考试等,利用学分银行,实现互认互通;第三,还可以整合科研资源、实习实践资源、旅游资源、会展资源、企业资源和国外资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服务。
5.抓协同推进
经济新常态的9个基本特征和8个“更加注重”告诉我们,改革不能单兵作战,必须协同推进。要树立系统观、协同观,统筹谋划,重点突破,相互配合,整体协进。所谓协同,包含协作、合作、同步、协调、协和、和谐等涵义。根据协同论的首倡者哈肯的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协同的结果是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系统中各子系统或要素能很好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集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来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高校继续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系统,需要用协同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作为学校的边缘部门,继续教育必须与高校整体工作协同,在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中、在教学科研全面进步中,积攒力量,整合资源,凝聚共识,协同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牵涉各方,需要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事、师资、财务、规划、宣传、学生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等诸多部门协同配合和支持。在高校内部,要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协同,“教育与管理、服务”协同。为此,高校应该制定继续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形成共识,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坚持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推进质量工程和品牌建设,使继续教育事业在服务高校发展大局中有序推进,为高校争光添彩、增强活力,实现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网站[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97/201202/131092.html.
[2]林世员.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基本问题的省思.职教通讯[J],2013.(22).
[3]徐明祥.社区学习共同体在中国的广阔前景.中国成人教育[J],2014.(14).
[4]王升国、董洁.试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中的几组关系.继续教育[J],2014.(12).
[5]生佳根.成人高教对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作用及服务路径.中国成人教育[J],2007.(9).
[6]朱银友.特色化: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成人教育[J],2014.(12).
[课题来源]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高等院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b/2011/03/033)。
作者简介:
王升国,1973年生,江苏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办主任,讲师,湖北嘉鱼人,研究方向:成人教育、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