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2015-07-28邢桂梅
邢桂梅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063-02
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师所讲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当今高中生物教学与时俱进,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一、善用教具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对每堂课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教学内容能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染色体变异》教学为例,“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重难点。我查阅了有关文献,不少教师提出以扑克牌作为教具,认为某种花色从2至A共13张牌是一个染色体组。我最初觉得扑克牌很容易获得,学生对此也比较熟悉,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但实践下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一副牌中所有牌从外观上来看大小一样,与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各不相矛盾;其二,某种花色从2至A共13张牌可以理解成一个染色体组,但一个染色体组不一定是同时来自父方或同时来自母方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三,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学生很难将基因定位到纸牌上。经过一番思考后,我依据教材上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用蓝色塑料片制作代表来自父方的染色体,红色塑料片制作母方染色体。学生分别摆出雌雄果蝇体细胞、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通过比较、分析,学生逐步构建出染色体组的概念,归纳出判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变难为易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浅表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
三、教法多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是现代的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
四、注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事实证明,只有开拓创新之民族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时代的需要与我国现行的教学现状相差甚远,著名的物理学家扬振宁教授,曾多次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虽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反映了我们现行教学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弊端,改革现行教学中的这种弊病,大力推行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过程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传统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偏重书本,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离……这种做法已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不容。现代课程论认为,学科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只有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更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科理论课程紧密结合。
(责任编辑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