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7-28李跃英
李跃英
摘 要 本文主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题,总结出几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式方法。通过这几种方法的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兴趣在学习数学知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026-01
小学数学属于初级逻辑性思维课程,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教师的简单讲解,学生自然不易理解,完成教学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特点,切实营造活跃课堂气氛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在各环节营造多种情景,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用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在导入新课时,我采取让学生数数本班学生有几人的方法,先调动起学生数数的兴趣。接着,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我采取让学生上台演示小棒的办法,组织大家进行数小棒的数数训练。先是1根、1根地数,一直数到数字100,然后,再一个10、一个10地数,在数完100个数字后,为了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我先让学生比较小棒的根数的多少,再让学生比较小棒捆数的多少。就这堂课来说,我充分利用数小棒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次动手、动口、动脑,整个课堂显得极其活跃、欢乐,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也得到体现,学习兴趣相应就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折、比较,从而发现问题、掌握新知。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一)》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区分物体形状,我结合教材实际,从现实中找来了口缸、饮料瓶、手电筒电池、小皮球、乒乓球、魔方、字典等物品,在讲台上一字儿摆开,然后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面对这一要求,好多同学跃跃欲试,兴趣十足,纷纷上台进行操作。结果,就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他们学会了按“圆柱”“方形”“球体”特征对物体进行归类,整个课堂显得既活跃轻松,又欢快和谐,学生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现实问题去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与存在。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举生活事例:“今年你有7岁,爸爸有36岁,爸爸比你大多少岁?”或者“你家现在有14只小鸡,妈妈上街又买回来4只小鸡,现在你家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在现实中通过测量自家房屋占地面积、按市场价格计算今年家里出售辣椒的收入、算一算家内水桶的体积等等,来进一步把应用题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心需要,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激起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环节上的设计,要富有灵活性,具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这样的环节过程,既可面对优秀生,亦可面对后进生。此外,教学内容上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学习规律,既照顾到优秀生永不满足探索研究的心理,也能让后进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就各有所得,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体学生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学会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学会灵活地运用小学数学教材,将教材与社会联系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个教师都必须注重加强教材内容与世界生活的沟通,在教学中学会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材,并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欲望,从而形成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知识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成长。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