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表现形式和情感的角度细读《声声慢》

2015-07-28徐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本词声声慢叠词

徐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016-02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而一首经得起时间淘洗的诗词,除了完美统一的形式与内容外,所表现的情感还会有其独到之处,才能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李清照的《声声慢》无疑就是这样一首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情感都相当经得起推敲的绝世好词。本文将从叠词的精准运用、句式与标点符号的推敲、情景交融的鲜明意象、人物形象的塑造、抒情方式的选择等角度逐一解读。

一、叠词的精准运用

本词的起句已经被无数的评家从无数的角度评论过,从形式上来说,这一句全用叠词。但这三组叠词是不能调换顺序的,因为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凄凄惨惨戚戚是面对如此境况的心理感受。其次,这三组叠词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地描述了词人内心的感受。再次,从内容上看,这三组叠词有动作描写,有环境描写,然后是直接抒情,作为全词的起句,营造了寂寞清冷的氛围,奠定了愁惨的感情基调。最后,词人究竟在寻觅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恐怕词人自己心中也不是很明确。但是想要找的东西没能找到,眼前所见之景又如此触目伤怀,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既指向明确又不可具体陈述,叙述既跳跃又衔接自然,情感既压抑又猛烈。这些看似矛盾的特点不仅属于起句,也贯穿了全词。因此,本词对叠词的精准运用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

二、句式与标点符号的推敲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是一句普通的陈述句,字面义也非常简单,天气忽热又回冷的时候,人是最难调养的。乍看之下是在谈论养身,但接下来叙述的是“三杯两盏淡酒”,这又显然不是调养身体而是心理了。一年之中,只有春夏之交与深秋季节是“乍暖还寒时候”,根据下文内容,本词所写应是深秋。秋季本就是一个令人不能自已的季节,这份寒暖不定的外部环境让诗人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心变得更加情绪波动、起伏难安,于是才有了后文借酒消愁的做法。女性作者的细腻易感便在这平平常常的陈述句中体现了出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从形式上来说这是一句反问句,词中还有另一句反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同是反问,一句打了感叹号,另一句打了问号。李清照的原词并没有标点符号,是后世学者加上去的,为什么这样判定,可以吗,合理吗?这种表现形式与作者的情感之间又有何关联?反问句的后面可以打感叹号,用以抒发某种比较强烈的情感。再来看诗句,第一句通过“怎”字形成反问,“怎敌他、晚来风急!”意思直接明确,通过“三杯两盏淡酒”的方式并不足以排遣内心复杂淤积的情绪,更敌不过晚间吹来的急风,身上并没有感觉更温暖,反而寒意入骨。“如今有谁堪摘”一句则不同,虽然句意是明确的如今无人堪摘,但是打上问号,带来了更多探寻追问的意思,留存的联想空间更大,诗意也就更为丰富。所以从句式和标点符号的角度看,本词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情感依然很恰切。

三、具有鲜明特征的意象情景交融

“雁过也”句和“满地黄花堆积”句要合在一起看。两句都在写景,都选用了常见而典型的意象。从整体上看,两句的文意自然连贯,从天上大雁到地上黄花,从往昔之景到眼前所见,时间与空间的过渡衔接自然,极具纵深感。而其意境依然是柔婉细腻的,雁是昨日传情之雁,睹物思人怎能不触景伤怀?黄花是今日凋残衰败之菊花,睹物思己怎能不生飘沦憔悴之感?词人无疑细腻而又敏感,这种敏感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宝贵的财富,但有时却不利于身心健康,因为太容易感受和捕捉到那些微小的触觉,太容易触景伤怀,所以词人也有抗争,也想摆脱这种低落心绪的困扰。然而“三杯两盏淡酒”敌不过“晚来风急”,不去回忆过去,眼前景却又是这般的寂寞萧瑟。“憔悴损”既是花的憔悴,也是人的憔悴,无人能摘既是花的盛景不再,也是人的人生末路无可挽回的无助与苦痛。

四、细腻幽微的人物形象塑造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亦系出名门。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用大家闺秀来形容是很合适的。再加上词人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身为女性的性别特征,这就使得她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别于同时期的其他词人。即使痛楚到了极致,我们也难见畅快淋漓的直接抒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从内容上来说,这句词通过动作描写兼抒情来塑造人物形象。一个“守”字使用得相当准确且生动形象。“守”这个动作,发出动作的主体是长时间一动不动的状态,而她守的对象只不过是窗儿。生活范围的狭窄,生活内容的单调无聊,心境的压抑,词人是无法安然入眠的,所以只能守着窗儿,透过这唯一的出口,挨过每一天,多多少少还能转移一点注意力。可这样的时光毕竟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艰难而又折磨人且毫无快乐可言的,如此痛苦,词人也仅只是以“独自怎生得黑”来抒发,这句词甚至都不是一句直接抒情,依然使用了反问的句式。这样的时光寂寥煎熬而又漫长,还只能独自一人默默忍受。

抗争,抗争无效,再次抗争,再次无效,词人似乎已经认命,决定接受命运加诸的一切,忍受排遣不了的孤单。“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词纯乎写景,情感的体会更多呈现在联想的部分。好不容易到了天黑,却下着绵长细密的秋雨,“点点滴滴”叠词的再次使用既从形式上和词作开头形成照应,又能令读者感受到雨滴梧桐,声声入耳,扰乱心绪,连续不断。对于词人来说,这是怎样的情何以堪!

五、抒情方式的选择

经历了那么多情绪的翻涌,无从回避的现实,无力抵抗的命运,全词进入到高潮部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没采用比喻,但也没有使用直接抒情,依然通过反问的句式来表达。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愁,愁到什么程度,完全没有任何说明。比之于早年载不动的许多愁,此时的愁情却来得更沉重,更打动有一定生活经历的人。在说与不说之间,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之间,词人用她自己的方式将情感推向了极致,达到了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情感的难以超越的高度。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本词声声慢叠词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Asian Flu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声声慢》——李清照的词里人生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