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着学生教语文

2015-07-27吕青林志明

新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陈星杨树小节

吕青+林志明

【片段一】

(生读第一小节)

师:刚才有同学问“杨树是怎么唱的呢?”谁来说?

生:哗啦啦。

师:这是一个象声词。一起读。

生(齐读):哗啦啦。

师:“刮风时唱得欢快”,小杨树会怎么唱?(生读得很轻)

师:很害羞的小杨树。谁来欢快地唱一唱?(生欢快地读)

师:“下雨时唱得响亮”,怎么唱?(生响亮地读)

师:“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怎么唱?(生轻轻地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小杨树,你们的小手就是树的叶子,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读,你们唱。“高兴时唱得欢快”——

生(边读边做动作):哗啦啦。

师:“下雨时唱得响亮”——

生(边读边做动作):哗啦啦。

师:“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生(边读边做动作):哗啦啦。

师:看着你们的样子,心情一定很开心吧?

生:开心。

【赏析】

这一小节共50个字,陈星老师独具慧眼地从中挖掘出“哗啦啦”一词,并以此为“纲”铺展教学,这是需要相当的语文意识和文本解读能力的。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很少有人会把目光聚焦到“哗啦啦”这个既不新奇也不深奥的象声词上。然而,陈星老师不仅发现了这个词在这一小节中的特殊意义,而且将其教学价值最大化,让学生在读读演演中体悟到了杨树美妙、多变的歌声。

【片段二】

师:小杨树除了唱歌给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听,它还会唱给谁听呢?请你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同桌练习,随后交流)

生■:唱给勤劳的清洁工,让他休息休息。

生■:唱给天上的小鸟,陪它在天空中飞翔。

师:说得真好!老师把这句话打出来。(师在屏幕中打出学生说的这句话)

生■:唱给欢乐的小朋友,让他更加快乐。

生■:唱给可爱的小花猫,伴它在树下讲故事。(师现场打出这句话)

生■:唱给忙碌的工人,让他尽快恢复体力。

生■:唱给勤劳的小蜜蜂,和它一起去采蜜。(师现场打出这句话)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合作下,我们也写成了一首小诗。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难怪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你们的眼中,小杨树能和这么多的事物和谐地相处。

【赏析】

在读完第二小节后,陈星老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说小杨树还会唱给谁听。这一练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诗情才思。他们文思泉涌,各显其能,说出了一句句优美的诗句。而教师则“退居二线”,或适时表扬,或相机点拨,并将学生仿说的句子有选择地打在屏幕上,组成了一首新的小诗。这样的教学,既重朗读,又重表达;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既悦耳目,又动心智,使学生在读读说说的语文实践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片段三】

(生朗读第二小节)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我们来进行比赛,好不好?(生:好。)你们敢和老师比吗?(生:敢。)你先读还是我先读?(生:你先读。)那好,我先读。(师读)现在你们来读。(生齐读)

师:我们谁赢了?

生■:老师赢了。

生■:我们赢了。

师:你们确实读得很不错,但是,老师有一点比你们厉害,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老师做动作了。

生■:老师有停顿。

师:老师有一点比你们厉害,那就是,老师是背下来的!你们能做到吗?

生(齐):能!

师:好,那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自己试着再背一背,可以看看这些提示语。

唱给      小宝宝,

伴他      。

唱给      老奶奶,

陪她      。

唱给      老爷爷,

和他      。

(生兴致高昂地背诵)

【赏析】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对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许多学生畏“背”如虎,只要一听到“背诵”两字,就愁眉紧锁、痛苦不堪。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背诵的乐趣?陈星老师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陈星老师先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教师展开“赛读”。这一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不仅读得认真,而且读出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味。正当学生认为自己的朗读超过了教师时,陈星老师却话锋一转,用一句“老师有一点比你们厉害,那就是,老师是背下来的!你们能做到吗?”,完成了由“读”到“背”的华丽转身。这样的背诵,学生非但不觉得累、不觉得怕,反而将背诵视作一件有趣的事,从而会达到了“寓背于乐”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樟塘小学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星杨树小节
机器人和小鸟
Modeling of cascaded high isolation bidirectional amplification in long-distance fiber-optic ti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system*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跟踪导练(五)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陈星、钟浩、张亚雯动画设计作品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