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三点主张
2015-07-27傅彩虹
傅彩虹
一、多重激趣,提高探究积极性
兴趣是一切教学之源,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就算教师有再好的教学技巧也是白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变严肃压抑的课堂氛围为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兴趣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教学热情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口语表达、肢体语言、表情等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温柔可亲的,是自己的朋友,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和敬爱的感情,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激情有很大的帮助。
(一)预习激趣
正式上课的时候才告知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是最不可取的传统灌输式教学。这样的“开场白”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且摸不着头脑,多数时候学生会产生被迫接受教材内容的感觉。探究式教学更应该避免这一点。教师应该提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在上课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精卫填海》时,提前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先搞清楚精卫是谁。在上课时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和背景较熟悉,这样教师教学起来会更方便,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加有兴趣和激情。
(二)活动激趣
对小学生而言,将游戏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教师可在讲台上放几个鸡蛋,然后让学生分小组照着鸡蛋的样子在自己的画纸上画下来。把语文课上成美术课或者是活动课,这就好像是在做游戏一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其对课文的熟悉度和理解程度在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增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探究式思维,同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教具激趣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使用一些教具辅助教学的话,对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事物、训练形象思维等非常有帮助,同时,也能够快速直接地激发学生探究真知的冲动。例如,在教学《一粒种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头几天就向学生展示要用来做实验的豆子种子,然后和学生一起当场把种子放进容器开始培育,之后就由教师来培育豆种并随手拍摄、记录发芽和生长情况。等正式讲课时,把容器拿到教室让学生观察种子的模样,然后,打开ppt,一张一张地展示种子发芽生长的情况,相信学生都会异常惊讶且对接下来的课文讲解相当感兴趣。
二、合作学习,培养探究自主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异于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探索的方式,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自己所未知的事物。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就算再新奇,那也只是一个人的力量,而合作式的学习则可以把很多好的新的奇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综合起来,这样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针对课文内容抛出一些有趣的话题或者问题,让学生们按小组模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探讨,之后再内部推选一个小组代表发言。这样一来,每个组的主要观点就能在全班范围进行分享,个人的力量综合成小组的力量,最后各个组再进行筛选,综合成班级的力量。像这样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在其中体会到自我的成就,也能享受到集体的“荣耀”;每个人的特别想法都能得到表达,每个人都能拥有不同的见解。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从而激发投身到小组活动中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这样合作式的学习也能节约课堂时间,在较短时间内对全班几十个人的观点进行综合和提炼,然后通过小组的模式表达出来。这样,既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同窗情谊,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质疑拓展,使探究成为习惯
(一)重质疑,促进不断探索
“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提问”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无论什么问题,只要跟所学内容相关,不管是不是显得幼稚,也不管是不是会被同学嘲笑,只要自己想知道、想弄清楚,就大胆地向教师发问。要知道,这样的提问是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他们学会去探究去挖掘真知的第一步。
要想让学生学会大胆发问,教师要花心思去慢慢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专家还是教师或者是书籍都不一定完全正确,甚至教材也会有出错的地方。所以不应该太过于相信权威,要学会大胆质疑,应该把自己不懂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勇敢地提出来,尽管有的时候是胡思乱想和天马行空式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自我示范如何质疑,进而逐步地引导学生们学会正确质疑、勇于发问。
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质疑,还应该正确处理学生的提问。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敢于提问的行为表示肯定,不要立刻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头论足。之后,教师应该在自己确切知道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向学生做出解释和引导;若自己对问题答案不太明白或无法确定,无法立刻做出回答,则应该向学生申请给自己一点时间进行考证,在进行讨论、考证和确认后再给学生讲解正确的答案。
(二)重拓展,初步养成探究习惯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内,教师要着重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让学生选择性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想要阅读的文章或者书籍。同时,教师可以和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阅读,顺便起到监督的作用。学生在进行了课外阅读之后,会产生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问题,不但可以向教师提问,也可以向父母提问或者自己翻阅资料来查阅答案。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也有效训练了他们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相当有益。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