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学视角审视语文教学目标

2015-07-27黄丽红

新教师 2015年6期

黄丽红

常听语文教师抱怨: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确实如此吗?笔者从二者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发现数学的教学目标用词明确,教师能清晰地知道最后应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些目标教师可当堂通过一定的手段检测出来。而语文教学目标多是运用模糊性的词语,教师难以把握要教到何种程度才算是达成目标。因而语文教师不妨以数学视角审视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力求让语文教学也能达到“清清楚楚一条线”。

一、突出准确性,让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

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全面、准确、具体、切合实际。唯有制订好教学目标,上课才能有的放矢。但我们只要翻看小学语文《教师用书》就会发现,“感受”“体会”“领悟”这类词语比比皆是,作为执行教学的一线教师,操作起来往往漫无目的、毫无章法,归结到底还是教学目标设定得不明确。而数学则不然,常用“了解”“知道”“掌握”“运用”等词语,程度明确,层次清楚,操作性强。另外,数学的教学目标之所以明确,还因为它往往能够通过一定的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答题来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这些都值得语文教师借鉴。

以《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为例,可否将《教学用书》中所制订的“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改进如下:1.通过分段,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爬山虎的脚。2.抓住关键词语,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课后拓展阅读《佛手瓜》,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来了解事物的特点。再以老舍的《猫》为例,《教师用书》中所制订的目标之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可否更明确地将目标设定如下:1.抓住关键句,运用连接词,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默读课文,知道作者从不同方面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且尝试运用这样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

二、遵循科学性,让教学目标符合认知规律

数学的教学一般符合认知规律,也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其目标的制订往往符合认知规律。以《角的度量》为例,教学目标之一是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所以课堂上,教学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学生也容易掌握知识点、提高能力。而语文的教学目标大多比较虚泛,以《巨人的花园》为例,《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因此,语文教者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容易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学生则水过无痕,最终落入“神马都是浮云”的尴尬境地。

当然,语文教学内容较数学繁杂许多,如果每个教学目标都要像数学那样符合认知规律也不现实。但是古语说得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倡导“一课一得”,根据语文学习的本质,每一堂语文课遴选一个明确而集中的教学目标,让它符合认知规律,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获、有所长进。仍以《巨人的花园》为例,本课是王尔德的经典童话,而童话的特点是把动植物拟人化,充满幻想、夸张。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点时,教者便可制订这样的教学目标:温习旧童话,了解童话特点;想象画面,让植物们会说话,让动物们会做事;读写结合,模仿例子写童话。这样的教学目标清晰、准确,且体现了学习童话的规律。根据这样的目标进行教学,课堂容易达到高效。

三、增强实践性,让教学目标与练习相一致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学学科一般会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一个例题后配上相应的习题,意在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但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即使……也……

1.(?摇?摇?摇?摇)天下着雨,(?摇?摇?摇?摇)他还是准时到达了。

2.(?摇?摇?摇?摇)不抓紧时间,(?摇?摇?摇?摇)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3.(?摇?摇?摇?摇)给你一双翅膀,你(?摇?摇?摇?摇)飞不上蓝天。

这是一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教辅中《古诗两首》的课后作业,但似乎放在小学中高段哪一课都可以用。我们不妨来对照这一课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够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可以明显看出,这份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是不吻合的。这样的练习做得再多,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关系也不大。那么,语文教师能否学习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的作业呢?下面以笔者设计的《鸟的天堂》一课的作业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句子“魔法镜”:下面的句子,我们拿“魔法镜”一照,它就会摇身一变,变成生动的画面。抓住关键词语,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选择一个句子,模仿例子写一写。

例句:我有机会看清楚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画面:我仿佛看见这株大树就像一把巨大的可以遮天蔽日的雨伞,枝叶是那么茂盛,还长出了数也数不清的绿色的脚,每只脚伸入到泥土中。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我们急急地走到岸上,一眼望去全是平坦的一望无际的水田,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地,浓浓的厚厚的铺着一层黄花,风吹过来一阵阵的甜香。(选自丁玲的《记游桃花坪》)?摇

本单元的重点目标之一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设计这样的练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巩固课上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形成能力,达成教学目标。之所以选择课内课外两个句子,是为了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求,做到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实践证明,语文教师以数学视角审视教学目标的制订,易于突出教学目标的准确性、科学性,增强实践性。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