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举隅
2015-07-27许冰环
许冰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尽管课标的指向如此清晰,但“内容分析式”教学仍然十分盛行,这是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我们该怎样落实课标精神,还语文课堂的真实面貌?本文就这个问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粗浅的探讨。
策略一:巧用范读,有路可循
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指导低年级的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只从道理上讲技巧,哪个字读重音,哪里语速快,哪里语调低沉……低年级学生是理解不了的。”“强加”的技巧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只能是“外在”的,治标不治本,作用不大。但是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记忆性强,能从教师的范读中,学会正确停顿,学会不同读法,学会根据提示语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等,从而有效缩短认知文本的过程,体会文章的韵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范读。如《荷叶圆圆》一文教学,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想:故事讲了荷叶和哪些小伙伴之间的事?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时,抓住“圆圆、绿绿”两个词重读,让学生像教师这样读,随机板书荷叶的简笔画;范读小水珠的话时,延长“躺、眨”的读音,轻轻地读出小水珠的舒服;范读小蜻蜓的话时,抓住“立”,短促地读出小蜻蜓的神气;范读小青蛙的话时,抓住“呱呱”,大声地读出小青蛙的兴奋;范读小鱼儿的话时,抓住“笑嘻嘻”,面带笑容地读出小鱼儿的快活。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导学生了解重音、确定停顿的时机等,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尽情地朗读,学生表现出了跃跃欲试的急切情绪,读书积极性更高了。
2.巧用肢体语言范读。教学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教师进行范读,读到“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时提高语调,并且做出瞧不起人的样子,眼中流露出鄙夷之色,故意瞟学生们一眼,并用食指指向他们。从教师的范读中,学生接收到的既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是对文本情感基调更深刻的体会。他们一双双小眼睛睁得亮亮的,个个跃跃欲试。可见低年级学生特别在意利用“视觉”获得教师的种种表情。教师范读时通过眼神、面部表情的变化传递着内心情感,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比起边范读边分析“重读、轻读、慢读、快读”的效果好多了。
策略二:巧设问题,有的放矢
教学时,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进行阅读。钱梦龙先生说得好:“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例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的:首先给学生留足时间,让他们静思默想、潜心会文,接着再引导与文本对话:“同学们,什么是‘挣扎?”“飞蛾为什么要‘挣扎?”“‘极力鼓动双翅中‘鼓动前面加了一个词语‘极力,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不断对话中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读懂“挣扎”“极力鼓动”“跃动”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感悟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随着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碰撞,效果不言而喻。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的提问要问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能够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读、思、悟、说中掌握读书方法、表达方法等,成为学习的主人。
策略三:巧妙练笔,有效共生
于永正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的训练,他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练笔能将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断提高练笔的实效性呢?我们可以精心选择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
1.设计想象性练笔。如《黄山奇石》一文,在学生充分感受了黄山奇石的千姿百态、生动逼真后,引导他们以二、三、四自然段中的任何一段为例,仿写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的样子。因为例文就在身边,学生看过的奇石图片又历历在目,于是学生便快速地仿写起来。以下是几句学生仿写的摘录:
仿写1:在一座山上,有一只狗,它的两只前爪伏在地上,抬着头,一动不动地蹲在山上,望着皎洁的月亮。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仿写2:“松鼠跳天都”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只松鼠站在高高的山峰上,抬着右腿,准备跳上天都峰哩!
仿写3:“双狮抢球”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两只威武的雄狮,它们张开前爪,好像正要往中间的石球扑去。
不难看出,学生已经成功地学会了模仿和简单的迁移。只要教师准确地捕捉读写的“练点”,定能促进学生提高遣词造句、有序表达的能力。
2.设计模仿性练笔。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后,出示句式:他的 变成了摇的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写一写。学生所写的内容很丰富,也很生动。有的学生写道:他的耳朵变成了色彩艳丽的贝壳,他的牙齿变成了形态各异的石头。也有的学生写道: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根根柔软的柳条,他的耳朵变成了一把把翠绿的芭蕉扇。还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他的鼻孔变成了庞大的山洞,他的肌肉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以上环节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表达,保证了语言训练的有效落实。
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创设更多的读写空间,寻觅最佳的结合点进行练笔,那笔尖的滑动,是学生与作者的息息相通、遥相呼应,也是从容地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还是揣摩与创造的延伸。小练笔也可以演绎大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