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
2015-07-27蒋超旦
蒋超旦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6例患者,对以上患者给予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方法治疗,观察患者TIMI血流改善、左室射血分数、ST段回落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经过联合治疗患者TIMI血流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ST段回落率情况较治疗前均收到良好效果,术后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冠状动脉手术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内注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改善疗效。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替罗非班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急性心肌梗死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出现危险。临床治疗中,若冠脉内含有血栓及不稳定血斑,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严重者可导致血栓脱落、远端微循环栓塞,局部血小板集聚和血栓形成。本研究从针对以上情况,在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射,分析联合治疗的优势,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数据[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6例患者,男59例,女47例,年龄63~82岁。纳入标准:①发病至开通时间<12 h;②冠状动脉闭塞直径≥2.5 mm;③病变部位血栓负荷较重,管壁无明显弯曲及严重钙化现象。④经沟通后同意采取此法给予治疗、并签订同意协议书患者。排除标准:①具有活动性内脏出血者;②有主动脉夹层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史;⑤对本实验药物过敏者;⑥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血管重建者;⑦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⑧具有抗凝血治疗禁忌症者。
1.2 方法
所以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PCI治疗前普通肝素5000~10000 U(110 U/kg),①若手术时间超过2 h在根据凝血时间,适量补充。治疗治疗方式为:PCI开始治疗前,静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10 μg/kg,3min推注完,然后0.15 μg/kg·min静滴30 h,冠脉造影应用常规肝素。②送入血栓抽吸管至病变远端2 cm处。抽吸后,冠脉内注射0.2 mg硝酸甘油及盐酸替罗非班,观察记录TIMI血流变化,选择合适的直径支架进行置入术。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文献[3]将TIMI分为4个等级,心肌灌注分级标准TIMI 2~3级,sumSTR>50%为心肌灌注良好,TIMI 0~1级,无反流现象,sumSTR<50%为心肌灌注不良。所有患者出院前给予心电图记录LVEF,同时记录术后3个月不良事件。
2 结 果
给予相应治疗后,106例患者中,TIMI2~3级例数为98例,sumSTR>50%为91例,无sumSTR<50%的患者,LVEF%为(49.2±2.2)%,经过相应治疗后TIMI血流量、sumSTR>50%的比率及LVEF均优于治疗前。收集术后3个月后患者数据,经调查分析,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术后不良事件发生。
3 讨 论
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疗效,分析此法的临床治疗优势。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6例患者,给予患者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后,观察TIMI血流改善、左室射血分数、ST段回落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TIMI血流改善、左室射血分数、ST段回落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4]。所以,冠状动脉手术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内注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改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参考文献
[1] 方 毅,陈家林.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学,2013,8(20):75-76.
[2] 严 卫,王齐兵,姜燕飞,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4):478-480.
[3] 柯福升,宋克义,郑志英,等.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8,1(2):106-108.
[4] 王俊英,王左岩,彭建军.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5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