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工业化现状分析
2015-07-27胡建勇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胡建勇(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荆州市工业化现状分析
胡建勇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工业化是城镇化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城镇化反作用于工业化,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本文分析了荆州市城镇化工业化现状,将荆州市的城镇化现状与全省和全国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实施农业产业化等措施。
关键词:荆州;城镇化;工业化;现状
1 荆州市工业化现状
(1)从工业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运用霍夫曼比例来分析判断荆州市工业化水平。霍夫曼比例是指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如果得到的霍夫曼比例越小,表示工业化水平越高。以下采用轻工业与重工业产值之比来近似替代霍夫曼比例,分析判断荆州市工业化水平。
表1 霍夫曼比例
表2 2010——2013年荆州轻重工业产值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荆州市工业化过程近似的霍夫曼比例为稳定态势,但现阶段比例大于4,5依据霍夫曼比例来判断,荆州属于工业化第三阶段,即工业化中期阶段。
(2)从产业结构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库兹涅茨模式分析荆州市工业化水平。库兹涅茨将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利用国内生产总值在三大产业的分布状况,得出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表3 2009—2013年荆州三产业结构
近年来荆州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见表3)。三次产业占GDΡ的比重已由2009年的29.3:35.5:35.2转变为2013年23.9:44.7:31.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5.4%,第二产业比重上升9.2%,第三产业则下降%。与库兹涅茨模式比较,荆州工业化目前大体处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的转移过程,即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的过渡阶段。
(3)从就业结构方面进行分析,以配第一克拉克趋势来分析荆州市工业化水平。克拉克利用配第收集了若干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数量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统计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收入进一步增加,劳动力就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一结论被称之为配第一克拉克趋势,并以此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从荆州市的统计数据分析,该地区农业从业人员比重有较大幅度下降,从2000年的56.06%下降到2009年的42.57%;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从43.95%上升到57.43%(见表4)。按照配第一克拉克趋势来判断,荆州市工业化水平总体上处于由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转移阶段——即工业化中期阶段。
表4 2000—2009年荆州就业结构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荆州工业化水平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阶段过渡。
2 荆州市加快工业化进程措施建议
(1)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政府应支持传统产业加快技改扩能、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推动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打造荆州支柱产业升级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抢前布局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引领性强的产业和企业。
(2)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土地、融资、人才等扶持政策,支持骨干企业和行业龙头扩规模、上档次,带动优势产业链式发展、抱团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工业“主战场”作用,支持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完善配套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3)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对工业化起着促进作用,推动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标志,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培刚著.农业与工业化[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08).
[2]胡建勇.荆州市城镇化现状和发展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
[3]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院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j0302)
作者简介:胡建勇(1968-),男,湖北人,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