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隐性文化建设例谈
2015-07-27苏伟毅
苏伟毅
学校隐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属于精神观念层面,亦即学校精神,它是学校师生行为模式的根本,学校物质环境建设的依据。学校隐性文化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突出学校的核心观念和办学的价值取向,且要注意文化的统一性,使之一脉相承,更不能出现自身文化的冲突。
一、核心文化
学校隐性文化需要有文化核心进行统领,这是学校文化的源头与起点。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下简称“丰泽第三实小”)构建新办校的文化内涵是:立足文明古国,探寻文化之根、教育之魂,以《中庸》、儒学的“诚”文化为立校的思想之源。“诚者,物质之终始,无诚不物。”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人之道也。”“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诚”,是事物客观规律的遵循,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也是为人处世立道的根本;“诚”,这一精神实体起着化生万物的作用。在办学中,我们也应该遵循“诚”之道。
二、学校校训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体现,也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反映,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现实中,一些学校的校训标语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师生中感召力不高,认同程度很低,尤其常见“四词八字”的口号式现象多,所用词语一样或雷同,只是排序不同而已。丰泽第三实小把握“诚,真实无妄也”之内涵,拟订校训——“真实、信实、踏实”,作为全校师生的训诫。
1.真实地教育教学。教师做到真抓实干,学生得到真才实学。教育教学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做个知书达理、健康向上的人。
2.信实地为人处世。诚实守信,是人应有的品德。汉朝王符《潜夫论·实贡》:“夫高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胡锦涛同志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也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内容。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守信,就要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这也是每个人应有的职业品质。
3.踏实地工作学习。踏实是一种心态,坚定自信,不浮不躁,谦虚谨慎,超越自我;踏实是一种能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严谨细致,团结协作;踏实是一种习惯,发现问题,寻求方法,乐观向上,滴水穿石。不浮不躁,谦虚谨慎,作为全校师生的训诫。
三、办学理念
丰泽第三实小秉承“诚”文化思想,确立“和谐、灵动、智慧”的办学理念。“和谐、灵动、智慧”是中华优秀儿女的体现,也是他们不断在追求的境界。和谐是和而不同、谐而皆美的状态,是发展、成长的基础前提;灵动是发展、成长的过程方式;智慧是发展、成长的目标追求。这理念贯穿着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引领学校发展。
1.办学思想。办学思想的提升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前提和灵魂,决定着学校办学发展的方向。丰泽第三实小充分认识“诚”之根本在于真,以此树立“办真校、治真教、育真人”的办学思想。不管在什么时代,对于教育来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在现实中,不“诚”现象诸多:对自己不诚,表里不一,人格分离,造成心理疾病;对他人不诚,尔虞我诈,坑蒙拐骗,造成人际危机;对自然不诚,残害生灵,肆意破坏,造成生存危机;对社会不诚,腐化堕落,狂暴索取,造成发展危机。育真人是我们的目标,“真”就应体现在品德高尚、知识修养、技有所长、身心健康等方面。培育真人,就需要我们办真校、治真教。表面作秀高大上,内在实际虚假空,办学内涵浅薄,多而有之,这不是我们所要的学校;过分功利、拔苗助长、模式育人、禁锢驯化,不在少数,这也不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应让教育归真,还学校本真,创办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真学校。
2.治校理念:“三园”建设。着力进行“和谐家园、灵动学园、智慧校园”的构建。“和谐家园”就是要做到:师生、师师、生生关系三和谐,创设良好的人文氛围;教师学生、校园环境、制度文化三和谐,创设宜人的教学氛围;学校、家庭、社会三和谐,形成有效的育人氛围。关于“灵动学园”,我们认为人是高级灵长类动物,是有灵性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灵活的、自主的、生动的,充满着灵性;学校是学生个性张扬、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的乐园。而“智慧校园”,就是要让学校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习得技能的,应更多地启迪师生智慧,知识技能有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而智慧需要去点化,是终身受益的,学校要培养智慧型教师和智慧型学生。
3.管理理念:“三阶”管理。推行智慧型的“三精”管理(人员精干、业务精通、项目精品);灵动性的“三细”管理(计划制定周细,过程落实仔细,检查整改微细);和谐化的“三化”管理(繁杂的事情精简化,精简的事情细致化,精细的事情习惯化)。对管理人员、管理内容、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管理目标等方面,如何实现精细化进行有效探索,提升学校、班级等管理育人的成效。
4. 教学理念:“三维”教学。开展“三维教学”——“智慧的服务型教学行为,灵动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谐的发展性课堂文化”教学研究,以《“服务型教学行为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研究》申报立项省级“十二五”规划2012年课题,于2013年12月成功结题。促使转变“服从型”教材观、“控制型”教师观、“灌输式”教学观,树立“服务型”的教材观、教师观、教学观;着力构建“三灵”(灵活、灵通、灵智),“三动”(能动、主动、互动)的学习方式,该成果也在省教育厅开展的名师送培下乡活动中进行辐射。
5.文化风气:“三风”建设。“和谐”校风——和而不同,谐而皆美。和,才能形成合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和”不是乌合之众、牵制发展,而是百花齐放、发挥所长,从而达到一种谐美的状态。“智慧”教风——智于教书,慧于育人。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教习,更是灵魂的唤醒,智慧的碰撞。“灵动”学风——灵活学习,主动发展。学习的最大原动力是内因起作用,在于内在潜能的激发,主动发展;学习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不是千篇一律,要充分体现灵活性。
当然,在办学中,既要重视学校隐性文化,也应重视学校显性文化,进行校园文化的系统建设。学校的文化内涵,通过物质化、行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化为师生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师生的思想、引领师生的行为,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识别系统,从而“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