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庄高原苗寨的如歌行板
2015-07-27白付平
文·图 / 白付平
赵家庄高原苗寨的如歌行板
文·图 / 白付平
赵家庄从字义来说是“赵姓人家居多的村庄”,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个地处乌蒙山西南麓,隶属马龙县深沟苗族村委会的村寨几乎都是张姓和杨姓的人家。如今,这个因千年苗族芦笙歌舞而被誉为“音乐圣地”的村落已是今非昔比,苗家人彻底告别了“桃树开花,苗族搬家”的历史,在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安营扎寨”200多年,发展到今天已有150户500多人口。近年来,马龙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更将其打造成曲靖乃至全省都首屈一指的苗族“美丽乡村”,犹如云岭高原崛起的一颗“苗族明珠”,吸引着四面八方无数人的眼球。
这是一次朋友聚会,也是一次音乐旅行。
六月天似娃娃脸,尽管阴雨连绵不是出行的好天气,但仍然挡不住曲靖、普洱两地音乐家来马龙苗族村寨采风的脚步。没有进村,雨雾中才隐隐约约见到村庄的一点轮廓,大家就迫不及待下车步行,一双双眼睛被这个绿色掩映中的“世外桃源”吸引着。松树、梨树、桃树、李树郁郁葱葱,一条亮堂堂的水泥路通向村子中央。马龙县民宗局局长毕洪祥带着我们一路探访,眼见苗寨的龙潭水是绿的,依山而居的村庄是绿的,就像曲靖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张明武所说:“赵家庄的绿是自自然然地生,坦坦荡荡地来,没有造作,没有污染,它宛如云南高原上苗寨流淌的一部绿色神曲!”
“芦笙王”韩尚云(中)带领徒弟表演芦笙歌舞
嗅着苗寨绿色家园的芳香气味,拐过弯来到小村文化活动室,穿着节日盛装的苗族村民早已等候。只见他们五彩缤纷的盛装在细雨霏霏里更显光鲜,宛如绽放的一朵朵花儿。顷刻间,芦笙曲、敬酒歌像浪潮般扑面而来。他们演唱的是《牛角酒》:“阿几牯牛捏着绕,筐啋落佐阿莫呲……”让人为之震惊,这千年的苗语古调竟然在这深山夹皮沟中有幸听到了,紧接着他们又翻译成汉语唱道:“小小牛角酒汪汪,小妹捧着喜悠悠……”听得大家笑逐颜开。可接下来村民拉着的那条红绸就难以通过了,最令人担心的是眼前那杯斟满苗族情谊的足有四两的牛角酒,如果不喝就进不了村,但喝了就得醉趴下。咋个办?这时,当了十多年民宗局局长的毕洪祥解释道:“只要懂得回敬他们的礼俗即可,双手捧着牛角酒原地转三圈,再把酒递回去,他们就会笑着放行了。”原来如此,难怪苗家人把喝牛角酒又称为“喝转转酒”。
音乐家们也和当地苗族老乡们在小村文化活动室前歌舞起来。细雨中的歌舞,一浪高过一浪。特意从黑石头村赶来的年近七旬的苗族老人张荣学“满脑子苗族文化,满肚子苗族歌舞”,性格开朗的他随口就用苗语唱道:“你像一只小雀,羽毛漂亮,天天唱歌。你是一只小雀,飞到我心里做窝。你这只小雀,为什么这样迷哥?……”这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苗族小伙子讨好赞美小姑娘的歌谣。张荣学老人意犹未尽,他又诉说起苗族创世史诗《古歌》:“雷神玛由梭一直下了整三年的大雨,结果洪水滔天,除了福哥和福妹兄妹二人钻入葫芦得以逃生外,所有的人都遭洪水浩劫。洪水退后,天神竺妞对他们说:‘你俩必须结成夫妻。你俩不成婚,天下断人烟。’迫不得已,兄妹俩只好成亲。后来福妹怀胎七年,生下了一个像大南瓜一样的肉团,兄妹俩将肉团砍成一百块碎片,每块碎片即变成了一家人。”这流传民间的《古歌》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苗族先民曾经历的血缘婚,如泣如诉,感人肺腑,让音乐家们听得脸上挂满了激动的神色。
这时毕洪祥说:“走吧,到寨子里转转,进大村后你们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大村中的百年核桃树像一把把绿色的巨伞,几条幽静的水泥路像老牛背上的经络通向各家各户,一栋栋崭新漂亮的红砖楼房拔地而起。浓荫如盖的苗寨显得宁静而神秘。最显眼的是一堵白色墙面上绘着的一幅巨型“跳月”图画,画面形象生动。张荣学老人说:“苗族‘跳月’多在春天举行。《史记》中对苗族的‘跳月’就有过记载,《续文献通考》中也有‘苗人休春,刻木为马,祭以牛酒。老人之马箕踞。未婚男女,吹芦笙以和歌词,谓之跳月’的描述,清人陈鼎在其《黔游记》及《滇黔土司婚礼记》中有对苗族‘跳月’习俗的记载是:‘跳月为婚者,元夕立标于野,大会男女。男吹芦笙于前,女振金铎于后,盘旋跳舞,各有行列。讴歌互答,有洽于心即奔之。越月送归母家,然后遣媒妁请聘价等。’历史悠久的苗族‘跳月’,是春上苗族男女青年举行‘择偶’的活动,俗称‘春嬉’。”
从小就受苗族“跳月”熏陶的张荣学老人,此时已深深融入“跳月”的情感世界,只听他唱道:“要老要枯只有那土里的莴苣菜,要分要离只有那东西南北的陌生人;离别了别人不要紧,离开了妹妹呀,就像刀子割掉了哥的心。”六十多岁的村民杨慧芬也亮开嗓子对唱道:“浅水深水一起过,千言万语慢慢说,离开别人没关系,离开了哥哥呀,就像刀子剌进了妹心窝。”两位苗族老人的对唱悦耳动听,音乐家们彻底被这原汁原味的古老苗歌所征服了。普洱市文化馆刘馆长说:“我走过全国很多苗族村寨,竟然还有六七十岁的苗族老人能把古老的苗族情歌演唱得如此美丽动听,实属罕见!”张荣学老人笑着说:“现在党的政策好,赵家庄苗寨建房有补助,农业有返补,生活好了,更想唱歌跳舞了。”
说笑中,一行人一边欣赏着一幅幅苗族音乐歌舞的墙体画,一边倾听张荣学老人神采飞扬地介绍苗族“采花山”活动场面,马龙县深沟苗族村委会书记沈家侯也着重介绍了苗族歌舞中最经典最古老的《婚礼歌》。普洱市音乐家协会蔡主席感触颇深地说:“我们远道而来马龙县深沟赵家庄苗族村,没有白来,这趟旅程开启了我创作苗族音乐的新课题。”
在这块孕育着苗族音乐艺人的土地上,被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音乐艺人”的韩尚云远近闻名。如今已当上深沟苗族村委会主任的他,更成为带领徒弟传承苗族芦笙歌舞的“芦笙王”。今天闻讯而来的韩主任说:“祖宗留传下来的芦笙歌舞很古老了,也很珍贵。早在清朝时,文人田雯在《苗俗记》中就有‘男编竹为芦笙,吹之而前;女振铎继于后为节,并肩舞蹈,回翔婉转,终日不倦……’的记载。”他断言,苗族芦笙歌舞文化早在贵州威宁甚至在湖南中原地区就有了,历史可追溯至八九百年前。
为传承苗家祖辈的芦笙“血脉”,韩尚云十六岁就拜苗家老艺人张开发为师,师傅很严厉,每天清晨,他伴着公鸡的打鸣声,在静悠悠的苗寨里怀抱着芦笙爬树干、倒挂树枝,苦练吹奏基本功。如今已为人师的韩尚云早已桃李满天下,这次他带领徒弟20多人在赵家庄苗族村子中央为我们演奏了芦笙组曲,既有古老的神韵,又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他们的演奏让人感觉不仅是芦笙歌舞,更是一部气势恢弘的交响乐。韩尚云激动地说:“芦笙歌舞是我们苗族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我就是把命搭进去了,也要把它学好并传承下去。”
赵家庄苗族的歌舞世界里,到处都有古老的苗族音乐元素在流动。张明武情不自禁地即兴唱道:“苗寨儿美,歌舞儿美,苗家人更美,美得人儿醉,美得心儿飞……”这也让我想起了那首《如歌的行板》:“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再各自流浪,很感激曾经和你在地球作伴,有聚有散随星球在运转,一路心跳演奏着如歌的行板,道别的尾音像旋律飞扬……”
(责任编辑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