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文化保护为抓手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漾濞县罗里密示范村建设纪实
2015-07-27漾濞县民宗局
以特色文化保护为抓手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漾濞县罗里密示范村建设纪实
罗里密自然村坐落在漾濞彝族自治县富恒乡北部,距县城122公里,与云龙接壤,跃龙公路穿境而过,是一个民族文化深厚,山川富饶、人杰地灵,极具代表性的彝族聚居村。现有农户89户,286人,其中彝族人口279人,占总人口的97.6%。
罗里密村全景
罗里密村里乡土文化十分发达,有历史悠久、丰富而别具特色的婚丧、刺绣、服饰文化及民族宗教文化。彝族村民能歌善舞,能说会道,仿佛一个个都是诗人,蕴含赋、比、兴手法的精彩山歌便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创作的智慧结晶,他们的“打歌”“唱山歌”热情奔放,“唢呐”“婚嫁”等民俗活动情浓意深,极具传承和保护价值。但罗里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群众综合文化素质还相对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等因素都制约着罗里密彝人的发展。
2013年,罗里密自然村被列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工程的实施为村里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建设项目包括以彝族古老婚俗收集整理及光盘制作和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主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程,以道路硬化和村庄亮化为主的民生改善工程,以林下中草药种植为主的产业扶持发展工程,以1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创建为主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等4个项目。总投资480.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80万元,部门整合392.8万元,群众以劳折资8万元。通过示范村项目的建设,实现村寨的民族化、特色化、本土化,促进了民族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改善了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基本实现“五好八高”的目标。
传承民族文化
抓住关键 狠下功夫
抓好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在民族文化繁荣示范上下功夫。罗里密村是彝族聚居村,彝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本民族的优秀人才代表、民间艺人,各种民间传说异彩纷呈,原生态彝族传统文化保存相对完整,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投资33万元,建成800平方米的民族文活动中心和120平方米的文化展览室,能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使民族文化得到延续和传承,同时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3万元,对彝族古老婚俗收集整理及光盘制作,使群众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让民族文化充分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使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在民生保障示范上下功夫。罗里密位于县城以西,云龙的黄金公路穿境而过,距州城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到100公里。近年来,虽然修通了富恒乡到罗里密村的柏油路,但进村道路硬化、村间道路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文化娱乐设施等都未实施,基础设施薄弱。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361.9万元,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2000米、通村道路硬化7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盏、新建垃圾处理池3个和卫生厕15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群众人居环境和出行条件,有效解决村内交通运输不便的难题;村庄亮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使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保护环境、清洁家园的意识得到提高。
突出产业扶持带动,在民族经济发展示范上下功夫。产业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罗里密村的泡核桃、烤烟、畜牧业、林下种植业等产业己初具规模,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林下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投资80万元发展续断和重楼示范区各10亩,带动发展面积40亩。通过特色产业种植扶持项目,提高了示范村林下中药材发展水平,促进了示范区特色经济产业化发展,走出一条发展致富的新路子,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切实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民族知识宣传培训,在民族法制建设示范上下功夫。宣传培训工作是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法规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政策、法规,投资5.9万元,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建设和民族知识、法律、法规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培训。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户创建活动,使示范户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发挥示范作用,在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方面起到模范作用。通过宣传培训,确保了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
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关系和谐示范上下功夫。罗里密有秀丽绝伦的山水,清泉飞瀑,群山叠翠,林木众多,在绿海般的原始森林中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在这样的宜居环境中,罗里密村风正,村民纯朴。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和茂密的森林等优势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项目实施,使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人文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广大群众的生存质量得到优化,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村民都积极争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建设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有效推动了社会更加稳定,民族关系更加和谐。
几点经验
1. 示范村建设必须注重规划,做到规划先行。规划是示范村建设工作的前提,精细指导、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尤为重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做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2. 示范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通力共建。示范村建设点多面广,投入大,仅靠民族工作部门有限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整合资金投入。将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统筹安排,积极协调发改、水利、农业等部门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捆绑使用、统筹安排”的原则,把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有效衔接,互取优势,互相配套,形成协调发展,共同受益,通力共建的格局。
3. 示范村建设必须彰显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示范村的建设既要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又要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特色。要始终突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要坚持保护、开发和利用并重,挖掘、传承和创新并举的原则,对民族文化精品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4. 示范村建设必须注重产业扶持,实现助农增收。示范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全部工作的核心,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帮助当地群众找到一条稳定的增收路子,让农民尽快增收致富。结合自身实际,培育和扶持特色产业,只有生产发展了,群众增收了,示范村才能焕发出生机、持续发展。(漾濞县民宗局供稿)
(责任编辑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