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式标准化初探与实践

2015-07-26白遵光王昭辉代睿欣朱首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阴茎术式筋膜

白遵光,王昭辉,代睿欣,朱首伦,胡 萍,潘 俊

(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 510120)

阴茎癌扩散的主要途径是淋巴系统转移,腹股沟区是其转移的第一站。该区域淋巴结是否受累以及受累程度,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阴茎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比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更明显影响预后[1]。对于局限性阴茎癌,腹股沟区的淋巴结清扫,除了能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外,还可能成为一种治愈性的治疗措施。经典的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inguinal lymphadenectomy,ILAD)疗效确切,但因并发症发生率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改良ILAD通过缩小清扫范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但影响了控瘤效果[2]。近年来,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术 (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VEIL)因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控瘤效果,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3]。我们从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对5例阴茎癌患者实施了双侧VEIL,术中参照经典ILAD清扫范围,利用解剖标示定位,采用了“区域淋巴结整块清除”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平均年龄58.4(49~72)岁。平均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5(20.3~26.1)kg/m2。平均病程6.8(4~12)个月。全部病例均一期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原发灶病理高分化及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各2例,疣状细胞癌1例。

1.2 手术方法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的TNM 分期(第7版)[4]:pT1期4例,pT2期1例。术后服用抗生素1个月,行B超检查提示腹股沟区仍可探及肿大淋巴结,排除远处转移及手术禁忌症,行VEIL。

1.2.1 术前准备及标示 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患者平卧位,双下肢外展30°,外旋。用记号笔将预定清扫范围的体表投影予以标示。上界是腹股沟韧带上2cm,内界为内收肌外侧缘,外界为缝匠肌内侧缘,两肌相交处股三角的顶部为下界(图1)。术者站于患者两腿之间,监视器放置于患者头侧。

1.2.2 工作通道的建立 距股三角顶部正下方3 cm取1.5cm切口(图1A点),经该切口用手指在Camper's筋膜浅层与深层间钝性分离,扩大该间隙。以手指为引导,分别在距A点6cm,股三角内、外侧标记线外约3cm处置入10mm(图1B点)及5mm Trocar(图1C点)。经A点置入10mm Trocar,放入观察镜。

1.2.3 清扫区域解剖标示的显露 前界:Camper's筋膜浅层。经A点向深部分离,可显露一半透明白色膜性结构,此为Camper's筋膜浅深层的分界面。该平面以上的浅层组织内含有供应皮瓣的血管丛,需保留。该平面以下深层组织内含有腹股沟区浅组淋巴结,属清除范围。后界:髂血管的表面。需切开阔筋膜及股血管鞘后显露。内、外侧界:分别是内收肌外侧缘和缝匠肌内侧缘。在股三角的顶点处切开阔筋膜,并沿角两边继续向头侧分离,即可显露该两组肌肉。上界:腹股沟韧带上2cm。阔筋膜的上缘附着于腹股沟韧带,沿阔筋膜向头侧分离即可显露。下界:股三角的顶点。按压体表标示作为引导,在内收肌与缝匠肌交汇处,打开其表面覆盖的阔筋膜即可显露(图2)。

1.2.4 整块清除标示区域内的结缔组织 用超声刀沿上述各解剖标示分离,建立前、后、左、右、上、下6个解剖平面,整块游离股三角区域内的拟清除结缔组织,其中包括Camper's筋膜深层、筛筋膜、腹股沟韧带以上2cm区域内的Scarpa's筋膜、股静脉上段与髂耻肌内侧及腹股沟韧带下缘间的结缔组织、该区域内的阔筋膜和大隐静脉节段,以及股血管表面的血管鞘组织。大隐静脉在清扫区域下界平面及汇入股静脉处行两次离断,腹股沟韧带下缘至股三角顶点间的股血管鞘前部完全清除。标本经由A切口取出。

图1 VEIL体表标示及穿刺套管位置

图2 清扫区域解剖标示

1.2.5 术后处理 留置术区潘氏引流管,接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液连续2d少于15mL为拔管指征。用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双侧腹股沟区。双下肢穿筒深至大腿的弹力袜。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2 结 果

5位患者的手术由两位术者完成:一位术者完成前3例,另一位完成后2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63.5±8.8)min/侧,淋巴结清扫数目(9.4±2.7)枚/侧。其中1例患者双侧腹股沟区均检出阳性淋巴结,该患者每侧还检出癌结节各1枚。整个手术过程基本无出血。引流管留置时间(6.6±1.4)d(表1)。

所有患者均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2(13~35)个月。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建议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患者拒绝且不同意行辅助化疗及放疗,仅间断服用中药治疗。术后5个月,患者右下腹壁及右腹股沟区皮肤出现散在结节,组织活检提示为鳞状细胞癌皮肤转移,目前术后随访22个月,仍存活。其余患者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并发症包括血清肿1例(单侧),局部穿刺抽液后加压包扎,无再发;轻度下肢水肿1例(单侧),平卧后可减轻,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年自行完全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伤口感染等皮瓣相关并发症。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2/10)。

表1 5位阴茎癌患者行双侧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VEIL)的基本情况

3 讨 论

2006年TOBIAS-MACHADO医生等[5]完成了世界首例VEIL,其后在多地开展。张秀杰等[6]于2010年完成国内首例VEIL。该术式与经典ILAD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下降,且控瘤效果与经典术式相当,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VEIL开展时间较短,病例数量不多,在清扫方式及清扫范围方面还未形成规范,我们在参照经典ILAD清扫范围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淋巴结整块清除”的方法,利用解剖标示定位,建立解剖平面,规范清扫范围。同时,充分发挥腔镜手术解剖精细、创伤小的优势,简化手术步骤,规范操作流程。

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分为浅深两组,浅组位于Camper,s筋膜深层,深组位于卵圆窝内股静脉内侧。既往无论是ILAD还是VEIL都是将两组淋巴结分部位清除行病理检查。因为,依照AJCC的TNM分期标准(第6版)[7],深组淋巴结阳性较单纯浅组淋巴结阳性有着更高的临床分期。修订前的欧洲泌尿学会(Europe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EAU)指南也将深组淋巴结阳性作为建议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独立因素[8]。然而,解剖研究发现,腹股沟浅、深组淋巴结除了按顺序回流外,还各自直接接受阴茎不同部位的淋巴回流[9]。例如包皮和阴茎皮肤的淋巴液经腹股沟浅组淋巴结回流,而龟头和海绵体的淋巴液可经浅、深组淋巴结两种途径回流,甚至直接汇入髂外淋巴结。因此,2010年颁布的AJCC的TNM分期标准(第7版)有关淋巴结转移的分级分期中,已不再将浅表和深部淋巴结区别判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以及修订后的EAU阴茎癌指南中盆腔淋巴结的清扫指征也已不再参考深组淋巴结是否阳性,而是以全部盆腔淋巴结中阳性淋巴结的数量,以及是否合并有节外侵犯为依据[10-11]。基于上述指南和行业标准对腹股沟淋巴结阳性意义的重新认识,在清扫术中将区域淋巴结分浅、深组分部位清除送检已无临床意义。因此,我们提出了“区域淋巴结整块清除”方法,不再将浅、深组淋巴结分别清除,而是将整个清扫区域内的淋巴组织完整清除。该方法既可避免传统清扫术因组织辨识不清或显露困难而造成的淋巴结遗漏,对于淋巴结阳性者还可减少因分部位清除导致区域内淋巴管、血管引流暴露而增加的肿瘤播散风险。通过方法的改变,术中只需在清扫区域外围辨识并显露解剖标示,确定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位的界线,进而扩展为6个解剖平面,将平面间分割出的包括浅深、组淋巴结、阔筋膜、大隐静脉节段等组织整块清除。与传统清扫方法相比,术式明显简化,手术难度降低,同时也有利于术式的标准化和推广。

在区域淋巴结整块清除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两个有争议的问题:①大隐静脉是否保留:经典ILAD主张切除清扫区域内的大隐静脉,因为有许多淋巴管围绕在其周围,而且腹股沟浅表淋巴结的下组主要集中在其汇入股静脉处,保留不利于达到根治效果。改良ILAD建议保留大隐静脉,认为可以减少术后下肢水肿等并发症。本组病例未保留大隐静脉,并且在清扫区域内两次离断该静脉,行节段性切除。从随访看,术后1例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水肿,但1年后自行缓解,说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②是否保留阔筋膜:同样,经典ILAD不保留,而改良术式保留。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无论是经典还是改良术式,都存在相对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皮瓣缺血、感染、坏死。发生的话,失去阔筋膜覆盖保护的股血管将直接暴露于术野。因此,经典术式在切除阔筋膜后,行缝匠肌转位覆盖于股血管表面,以替代阔筋膜的保护作用。而改良术式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保留阔筋膜。但随着VEIL的开展,皮瓣相关并发症已基本消除,股血管暴露的风险也已化解。本组病例将覆盖于股三角表面的阔筋膜完整切除,一方面只有切除阔筋膜,才能打开股血管鞘,完成后界的显露及淋巴清扫;另一方面,阔筋膜切除后,才能清晰显露缝匠肌和内收肌的边界,有助于清扫区域的内外侧界的定位。有研究显示[12],阔筋膜下方无来自于阴茎的淋巴引流,而阔筋膜表面则集中分布了腹股沟浅组淋巴结。因此,将阔筋膜连同其表面的结缔组织一并切除,也可最大化地清除肿瘤负荷区域的淋巴组织。

本组病例在完成手术的同时,就术式标准化进行了一些探索。从目前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外,本组病例由2位医生完成,其中后2例的术者在前3例中担任第一助手,从完成情况看,两位术者在手术相关指标上无明显差别,说明这种以解剖标示定位、规范清扫范围的手术方法,学习曲线短,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值得临床推广。

[1]CLARK PE,SPIESS PE,AGARWAL N,et al.Penile cance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3,ll(5):594-615.

[2]CATALONA WJ.Modified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carcinoma of the penis with preservation of saphenous veins:technique and preliminary conclusions[J].J Urol,2008,140(3):306-309.

[3]TOBIAS-MACHADO M,TAVARES A,ORNELLAS AA,et al.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a new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for radical management of inguinal nodes in patients with 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J Urol,2007,177(3):953-957.

[4]EDGE SB,BYRD DR,COMPTON CC,et al.AJCC Cancer Staging Magenual[M]//.Penis,7th ed.New York:Springer,2010:447-455.

[5]TOBIAS-MACHADO M,TAVARES A,MOLINA WR JR,et al.Video endoscopic inguinal lymphadenectomy (VEIL):initial case report and comparison with open radical procedure[J].Arch Esp Urol,2006,59(8):849-852.

[6]张杰秀,张炜,宋日进,等.腹腔镜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例报道.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0,9(2):1375-1376.

[7]WALSH P C.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 [M].第9版,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997-1006.

[8]PIZZOCARO G1,ALGABA F,HORENBLAS S,et al.EAU penile cancer guidelines 2009[J].Eur Urol,2010,57(6):1002-1012.

[9]DEWIRE D,LEPOR H.Anatomic considerations of the penis and its lymphatic drainag[J].Urol Clin North Am,1992,19:211.

[10]NCCN Guidelines Version 2.2015Table of contents penile cancer[EB/OL].http://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gl_steeri ng_committee.asp.

[11]HAKENBERG OW,COMPÉRAT E,MINHAS S,et al.Guidelines on penile cancer[EB/OL].http://www.uroweb.org/guidelines/online-guidelines/.

[12]M ICHELETTI L,LEVI AC,BOGLIATTO F.Anatomosurgical im plications derived from an embryological study of the Scarpa striangl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groin lymphadenectomy[J].Gynecol Oncol,1998,70(3):358-364.

猜你喜欢

阴茎术式筋膜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隐匿性阴茎如何诊治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阴茎弯曲会闪性福的“腰”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