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尼梯田

2015-07-26金敏何文

今日民族 2015年5期
关键词:元阳哀牢山哈尼族

文 / 金敏 图 / 何文

哈尼梯田

文 / 金敏 图 / 何文

“哈尼”,意为“居住在半山腰的人”。千百年来,森林、村寨、梯田和河流,养育、铸就着这个民族。哈尼人让生命在隐匿于深山的土地上朴素地绽放,精彩地完成生命的延续,在波澜不惊的生存活动中,在延绵的群山完成了大地上最美的雕塑,创造出了人世间的伟大奇迹——哈尼梯田。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哈尼人把每一个细节都密切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环境里,使梯田稻作农耕文明成为遵循自然规律、善待自然环境的农耕典范。可以这样说,梯田是哈尼人真正的人生舞台,梯田是哈尼人对生命最真实、最真情、最发自内心的演绎。

哈尼族大多数居住在蘑菇房里,房子形状如蘑菇,由土墼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屋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它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乡美景!正因为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才让勤劳善良淳朴的哈尼人在群山的斜坡上自上而下开辟出了独有的哈尼梯田,引来泉水滋润作物生长。

走在哈尼山寨,随处可见变化莫测的云海,森林、村寨、梯田掩映其间,美不胜收。哈尼人凭着怎样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开垦出如此壮观的梯田?看过许多的梯田后才明白,哀牢山顶的茂密森林是水的源泉。由于哈尼族居住的地方多为海拔较高的山寨,山高坡陡,山脚为河谷,立体气候明显,河谷干热的气候使江河水大量蒸发,水蒸气遇山顶的冷空气后形成云雾,继而凝聚成雨水,倾泻下来,滋养了广袤森林。森林巨大的贮水作用,使降雨在高山森林中形成无数溪流、泉瀑、水潭、池塘,无数溪泉沿着千沟万箐潺潺而下,滋润了梯田,也孕育了深厚的哈尼梯田文化。

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在人们口耳相传的酒歌中,以“哈八惹”的形式讲述了哈尼族从诞生、发展到迁徙各地,直至今日所居之地的路线、历程、各迁居地的生产、生活、社会状况。后来人们便根据这酒歌整理成现在的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这部史诗提到,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西北部的羌人,上古时代游牧于青藏高原东部。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哈尼祖先“和夷”因战败而迁徙到大渡河一带。在大渡河,哈尼先祖再度战败,部众继续南迁,到了昆明附近。隋唐时期,哈尼先祖在昆明一带又遭遇战争。那次以后,据说哈尼族祖先把很多东西都埋到地下,离开昆明,一路南下进了哀牢山,最终定居了下来。

站在哀牢山哈尼山寨的顶峰远眺,天是那么蓝,又是那么辽阔。在大山的脊梁上,是满目的梯田,从山脚到山顶,一层层、一块块、一条条、一台台,绵延无尽。历经千年沧桑而不渗漏、不溃决、不倒塌,每一块梯田都是哈尼人祖祖辈辈用生命和血汗垒成的。直到今天,哈尼梯田仍然是哈尼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哈尼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它既不像北京故宫、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遗产那样,已经成了文物古迹,丧失了当年的功能,也不像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处,只是单纯的自然景观。红河哈尼梯田是哈尼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相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活的文化遗产。

在这直上云天的梯田里,哈尼族广种稻谷及各类杂粮瓜果,哈尼长街宴吃的东西全部都是来自梯田中的产品。每年10月10日左右的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妇女们准备近40种风味菜肴,各家男主人将鱼、竹笋、木耳、蘑菇等梯田中的特产和高粱焖锅酒端到指定的街心,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百来张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条长龙,每年慕名而来看梯田美,吃哈尼菜的人络绎不绝。不论谁,只要愿意,都可以融入这浩浩长龙宴之中,体验哈尼风情。

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也来到红河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纳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有人说,再华丽的词藻,用来形容元阳的那片土地,都显得苍白无力,再伟大的摄影师,置身于这片大地,思维都会犯困。“如果你是一个驴友,你不到元阳,元阳会替你感到难过;如果你是一个拍友,你不到元阳,上帝也会替你感到难过!”

(责任编辑 赵芳)

猜你喜欢

元阳哀牢山哈尼族
明代荆州知府李元阳扪月庵记碑刻及相关历史背景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
SWOT视域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游到山顶的鱼(外一首)
元阳梯田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学校您好
听哀牢山(外一首)
穿行于无量山与哀牢山之间
哀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