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万里护航“鸟道”安全(下)
2015-07-25虞宗霖
虞宗霖
地球上鸟类迁徙的篇章,远比人类最宏大的史诗还要壮丽。年复一年,鸟类用自己固有的方式,书写着它们自己的生命史。古老而又神秘的“鸟道”,到底隐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一直以来,也吸引着人们想要去探寻个究竟。
为了解开其中的奥秘,了解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翅膀的迁徙故事,科学家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想方设法给候鸟们戴上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戒指”——鸟类环志。鸟类环志是指在鸟类种类及数量比较集中的地点,如繁殖地、越冬地或者是迁徙中途停歇地,通过捕捉鸟类或者是通过救助再放生的方式,将带有国家环志中心通信地址和惟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彩色塑料环、彩色旗标等固定在鸟儿的小腿或跗跖上,然后放飞,以便其他地点再次捕捉并放飞或观察到被环志的鸟类个体。
作为研究候鸟迁徙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鸟类环志,可以知晓关于它们的寿命、活动范围、繁殖能力等丰富的信息。然而,这种普通环志也存在着很大缺憾,比如受回收条件影响导致信息反馈的严重滞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人们对候鸟迁徙追踪的技术手段已经相对完善,尤其是小型卫星信号发射器的应用,能够实时传输被环志鸟类的空间环境数据,如具体位置(经纬度)、高度、速度和航向,更有利于便捷及时地掌握鸟类的动态。通过对此类信息的回收以及观测记录所提供的信息,研究人员就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候鸟迁徙的时间、路线、范围、高度、速度和种群数量、年龄等生态学规律。从高空看世界,它会很美,而从太空来看鸟类迁徙,真的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收获。此次“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就使用了由湖南环球信士提供的目前全球领先的佩戴型GPS环志设备,为部分雁鸭类候鸟进行佩戴。其中,在鄱阳湖区域约为20只雁鸭类候鸟安装了GPS环志,包括:豆雁、天鹅、鸿雁、灰雁等。在洞庭湖区域,也为包括豆雁在内的候鸟安装了GPS环志。
这些GPS环志都经过了编号,当把这些鸟儿放飞后,地面的追踪人员就能及时、准确地跟踪到它们的迁徙路线和途经的栖息地点,甚至是全程追踪它们的实际迁徙线路,为研究和保护种群提供非常宝贵的数据。
从普通环志到带全球GPS定位的环志,这是技术手段上的一大进步。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技术进步,使得我们此次“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的地面三个追踪车队中的实时追踪车队,可以根据安装在候鸟身上的卫星跟踪器传回来的位置信号即时跟踪,挑战了天地同步的新纪录。
除了新技术,新媒体的使用对于研究候鸟的迁徙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据“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核心志愿者,来自湖南长沙的周自然介绍,在此活动之前他曾发起过一个简单的微博活动,通过汇集全国各地网友的力量,来了解大雁的迁徙路线及迁徙终点。正是源于他的这个简单的微博活动,最终促成了今年春季“跟着大雁去迁徙”全国候鸟迁徙直播大型公益活动的举行。
借用当年毛主席评价红军长征时说过的一句话,“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其实,把这句话套用在此次“跟着大雁去迁徙”全国候鸟迁徙直播大型公益活动上,会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时22天,由南往北,途经湘、赣、鄂、皖、豫、苏、鲁、冀、京、津、内蒙、辽、吉十三个省市,三条追踪路线总行程超过了两万五千公里,“跟着大雁去迁徙”全国候鸟迁徙直播大型公益活动开创了我国民间候鸟迁徙追踪考察和保护的先河,这是国内第一次万里护航“鸟道”安全公益活动,它实现了首次规模最大、参与者最多、影响力最大。它像宣传队和播种机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在全球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候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集中表现和共同自然资产,每年春秋两季,全球候鸟迁徙的九条路线有三条路线会通过中国地域(我国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停地,也是部分鸟类在此繁殖、栖息的重要区域,是国内外鸟类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地区),中国的湿地系统负责为这些候鸟提供栖息地和饵料。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国内经济虽然完成了西方国家两百余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但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与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脆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整体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很难得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
在本次活动的西线启动仪式上,核心志愿者周自然在东洞庭湖畔的候鸟迁徙标志碑前宣读《鸟道宣言》时,就说道:“我们居住的环境,包括湿地、滩涂、树林、海岛,不仅仅属于人类,它可能也是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环节,作为鸟道存在可能比人的历史更久远。”“人类不能随意占有、开发,至少要给鸟类留出活命通道。”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面临的巨大危机,开始着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对于候鸟和湿地的重要价值,也有重新的评估,划出了湿地红线,也陆续新建了一批湿地保护地。同时,各类NGO组织、民间机构和爱鸟的人们则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积极地实施候鸟和湿地保护行动,宣传候鸟和湿地保护的理念,候鸟和湿地的境遇正在逐渐改观。
不过,相比较于候鸟种群数量及湿地的消减速度,这种努力还远远不够。怎样才能唤醒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候鸟和湿地保护行动中来,也成了此次“跟着大雁去迁徙”全国候鸟迁徙直播大型公益活动的一个工作重点。可以看到,与以往不同,此次“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通过三条追踪线路,在完成一路追踪跟拍和记录候鸟的迁徙情况同时,在沿途的各分站也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交流活动:包括在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候鸟和栖息地保护的宣教与研讨活动,当地保护成果及保护机构和个人展示,当地候鸟及栖息地生态友好状况调研及保护机制研讨,部分重要栖息地的迁徙标志立碑仪式,当地候鸟驻留期间的观鸟活动以及当地候鸟及栖息地相关的科普、影像等展览活动。
“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的三个追踪车队,就好似三根“针”,在所经过的三条追踪路线上,通过丰富多彩的分站活动,穿起了各省市的爱鸟周活动,并为各省市的爱鸟周活动增添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更有影响力的传播途径,覆盖了更广阔的受众面。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对于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是一个历史的突破。
对此,本次活动的总指挥、保护地友好体系发起人、中科院动物所解焱博士就说:“我国的自然保护发展至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候鸟生存的危机,但仍然远远不够,专业人士的力量非常有限,公众将会成为重要的保护力量,需要更多的公众来参与寻找和记录候鸟在各地的生存状态、候鸟迁徙的过程、面临的威胁、各栖息地的现状与问题。因此,这一次,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国各地的公众参与保护行动,一起来研讨各重要栖息地如何建立起可持续的保护机制。”
解博士说的很对,只有当全社会动员起来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来了,我们所生活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起来,像候鸟这样的野生动物自然也会多起来,可以说,这才是我们此次公益活动最终极的目的。
其实,在经历了22个昼夜,途经了13个省市,长途跋涉上万公里之后,现在回首“跟着大雁去迁徙”这一段令人难忘的行程和付出,发现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公益环保活动那么简单了。在“跟着大雁去迁徙”三条追踪路线会师北京野鸭湖进行分站活动时,作为活动联合发起方之一的《汽车与运动》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周丽娟女士就非常感慨:“‘跟着大雁去迁徙’是一项户外自驾运动,也是环保运动,是专业运动,更是审美运动。”
的确,“跟着大雁去迁徙”首先它是一个户外自驾运动,由斯巴鲁远行SUV担任指挥车辆的三条追踪线路,从北京出发,先分别抵达鄱阳湖和洞庭湖这两个出发点进行队伍的集结,然后在启动仪式之后分别跟随候鸟北上,并最终顺利到达各自的终点:内蒙古的呼伦湖和吉林珲春的敬信湿地。三条线路的总行程累计超过了两万五千公里。如此长距离长时间的户外自驾,并不多见。它对人员和车辆,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挑战。尤其是对于车辆性能,它的可靠性对活动的成败就非常关键。东线随队的一台追踪车辆,在鄱阳湖启动仪式后北上的途中,就因为自动变速器故障警示不得不退出队伍。庆幸的是,作为三条追踪线路指挥车辆的斯巴鲁远行SUV,两辆森林人和一辆XV,无论是在公路行驶还是OFF-ROAD方面,表现都非常可靠稳定,使得我们执行追踪任务的大部队可以像大雁一样去完成此次远行,并在路况多变景色也多变的途中,享受着不同的心情和驾驶乐趣。
户外自驾游的乐趣,总是会令人向往。但如果可以边自驾边投身公益,由此所带来的那份心灵上的无限乐趣,会让人更加地迷恋。区别于普通自驾游的是,此次“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我们除了欣赏候鸟和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除了体验候鸟迁徙的壮观与震撼之外,参与行动的队员们更是通过一路跟拍和记录候鸟的迁徙情况,同时对伤害迁徙鸟类和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和保护,从而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能量。一种身心乐趣和成就感、责任感、荣誉感交织在一起的体验,实在美妙。而这种结合了公益环保、科学考察、知识获取和野外徒步等多个体验环节的长途自驾方式,让队伍中的很多爱鸟志愿者都兴奋不已,在活动结束后就开始计划明年的行程。
正如前面我们说到的,此次“跟着大雁去迁徙”全国候鸟迁徙直播大型公益活动,它开创了我国民间候鸟迁徙追踪考察和保护的先河。其实,不仅如此,它也为国内众多的自驾游爱好者开辟一种新的出游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推动国内环保、公益、生态观鸟游的兴起。
我相信,这将是一个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