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2015-07-25王益尔

武术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王益尔

摘要:高职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育肩负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任务。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高等职业体育教育自身发展需求、现代社会职业能力需求、现代职业人健康观需求四方面入手剖析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体育 实用性职业体育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083-03

高职体育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职业化人才的重担。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定向性、实用操作性、专业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体育教育必然肩负职业性教育特性。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在围绕健康教育主线的同时,应建立适用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实用性职业教学课程体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特性,增加与其相适应的职业体育知识和内容传授,树立学生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Ⅲ。

1高职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实用性职业体育教育概念界定

1.1高职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

素质教育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背负的不仅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也不单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传达健康教学理念及终身体育观念。而是在担负高等教育职责的同时还担负了职业教育的特定职责,明确高职体育教育两大属性:

1.1.1健康属性

体育学科的本质属性,即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掌握管理、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增强健康层面),以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1.1.2职业属性

利用体育锻炼的手段和体育载体,着重发展本专业今后从业和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以增强学生就业与从业的竞争力(服务专业层面)。通过体能的提高,使学生尽早的适应工作岗位环境。

1.2实用性职业体育教育概念界定

实用性职业体育教育是在传统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形式、功能和一般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专门结合职业工作特点而开设的,与职业岗位知识、素质及技能相关的,突出职业实用性需要的特色体育教学或专门的职业运动训练。

2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的意义

2.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提供了平台。自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承担机构,形成“六路大军办高职”局面,从此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及内涵发展,树立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具备双重属性即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属性,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需加强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的对接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体现目标的实用化,其知识的传授是以能用为度,以实用为本。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强化岗位需求的实用性职业体育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实习环节及教学与就业环节的良好对接是未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2高等职业体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因此高等职业体育教育既有等同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共性,又有不同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特性。其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体育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德育教育、心智教育,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基于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依旧沿用传统的选项教育模式,首先在教材选用上受竞技体育影响过重,教师为技术而教,学生为技术而学,导致教学目标最终局限在完成运动技术上,篮球专项练习投篮、三步上篮,排球专项练习发球、垫球、传球,严重忽略学生全面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其次是传习式教学模式,强调大统一、一刀切思想,以掌握技术的快、慢、好、坏作为教与学的最终目的,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标准,从而产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再次是重运动技能传授轻运动知识的传播,严重违背知与行的统一。众所周知,高等职业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正规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在教学传播中应注重学生思想意识与行为意识的高度统一,真正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学改革从传统的“传教式”、“大统一”教育转变到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轨道上来,正确定义高职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健康教育属性和职业教育属性。所以高等职业体育教育除了完成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健康体育教育属性以外,应更加注重职业体育教育属性的发展,应以体育为载体充分利用体育锻炼手段,融合学生专业特点,发展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和从业的竞争能力。

2.3现代社会职业能力的需求endprint

现代社会职业能力作为从事职业的综合能力,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竞争日益激烈工作节奏加快,企业对职业人的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职业能力首先是胜任某种职业所具备的任职能力,其次是步入职场后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再次是开始职业生涯后的管理能力。其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中包括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包括社会能力、个人能力。而实用性体育锻炼能够培养个体拼搏精神、进取意志、团队协作等品质,以及个体所需的学习力、执行力、协作力、持续力等能力,因此这种职业体能逐渐成为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体育精神也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符合现代社会职业能力的需求,与时俱进地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根据社会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得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由此可见,“以服务为宗旨”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过程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手段。现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关键是对学生实用性职业体育能力进行培养,在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职业体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打基础,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

2.4现代职业人健康观的需求

现代健康观是四维一体的健康观念,既要注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又要注重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道德健康。当今社会,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从事某一份职业,人生的很大一部分光阴是在职业岗位上度过的。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与社会和环境的亲密接触,体现人生意义与价值,寻找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但是,日益加剧的竞争、超负荷的工作量、朝九晚五的生活,使很多职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身心疾病、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危机等。在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而生活环境日益优化的今天,城市人口集中居住环境变差,体力劳动减少精神压力变大,职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冷漠。伴随职业人工作环境和劳动习惯的改变,“鼠标手”、“手机肘”、“键盘腕”、“干眼病”、“颈椎病”、“焦虑症”等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疾病”也随之产生,危害职场人士的身心健康。职业人在人际接触频繁的职业中,因持续的工作压力、消极情绪体验会造成心身疲惫和消耗状态,导致职业枯竭,威胁职业人的人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工作效率。据复旦大学牵头的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公布数据,从1991年到2013年,中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7.49%,明显高于2013年我国人均GDP8.97%的粗增长率。因此,健康是职业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事业的资本,是幸福生活的保障。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育有针对性地强化准职业人的职业体能,传授预防职业病的知识与运动技能,为准职业人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为今后步入职场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3.1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

基于高职体育教育的两大本质属性,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健康体系和职业体系两大范畴,并分别从各自理论知识传播与实践技能传授出发,满足学生个体健康需求与胜任岗位所需的职业体能,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见图1)

3.2高职院校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模块设计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分类目录,按专业对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劳动时所需的主要身体姿态进行相对应的分类,可分为四类:静态坐姿类、静态站姿类、流动变姿类、工场操作姿态类。依据高职办学理念,融入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对专业职业岗位工作特征的分析和调研,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职业特征,从职所需职业体能需求、职业素养及可能出现的职业疾病人手,选择合适的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培养路径。(见表1)

4高职院校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实用性体育教育,从学校领导层到专业负责群,从体育主管部门到基层体育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实用性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突出定向性、实用性、专业性特点,制定合理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专业培训、兄弟院校观摩、业务进修等手段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体能教学能力。

其次在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体系中明确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要求,完成知识、技能、素质三大基础目标的同时注重职业体能发展目标。制定适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体育教学培养目标相吻合的教学大纲,设置发展职业体能和预防职业病的实用性职业体育运动项目。突出实用性职业体育项目在体育考评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体育评价激励机制,促使学生认识实用性职业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训练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结合素质拓展运动,推动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在课外活动中的发展。根据专业结合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团队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心理素质,挑战学生的体力、耐受力、协作力,有效地将实用性职业体育训练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中,达到课内课外统一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