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中后踢技术运用的调查与分析

2015-07-25穆桐

武术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调查与分析跆拳道

穆桐

摘要:全运会跆拳道比赛是我国最高水平的赛事之一,集合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运动员,而各个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技术使用也各有千秋。文章通过对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男子比赛录像中后踢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跆拳道后踢技术分析、方法要领以及分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详细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新规则对转身动作得分的改变,后踢的训练方法和在比赛中的运用的调查与分析及其重点难点等,阐明后踢技术具有动作的快速,惯性带来的巨大力量及其较强的隐蔽性,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使得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后踢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意识的培养及重视;还通过分析后踢技术,结合新规则在比赛中后踢转身技术动作得两分,来制定它的训练方法,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教学,训练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跆拳道 后踢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055-04

1前言

跆拳道主要运用腿法得分,其技术大体有8种,包括前踢、横踢、后踢、下劈、推踢、勾踢、双飞、后旋踢等八种腿法。其中,后踢是跆拳道观赏性最强的技术之一,也是比赛中运用较多的动作之一。借助旋转的惯性,后踢力量十分惊人。在实际比赛中,后踢常是扭转局势,克敌制胜的绝招,但由于加入了转体动作,加上背对对手,一旦使用不慎,容易被对方攻击,因此后踢技术的掌握更具难度。我国自开展跆拳道运动以来,在类似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奥运金牌也带动了这项运动的发展,现在学习跆拳道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相比较世界其他跆拳道强国而言,我国的跆拳道选手尤其是男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技术使用的掌握与临场发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我国对于跆拳道技术尤其是跆拳道后踢技术的研究并不多,本人希望通过查阅相关后踢技术的资料、分析比赛中后踢技术的数据得出更全面的有关后踢技术的训练和在比赛中运用情况的资料,为今后的专家研究相关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男子组58kg、68kg、80kg、+80kg级决赛铜牌赛共12场比赛的录像。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跆拳道资料,掌握科学选材,训练的新成果,了解我国相关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当前有关后踢技术的研究动态。

2.2.2数据统计法

使用数据统计法列出技术动作的使用次数与成功次数,进一步分析技术动作。

2.2.3录像观察法

从央视网搜录像视频,观看2013年中国第十二届中国全运会跆拳道58kg、68kg、80kg、+80kg级比赛。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跆拳道后踢技术分析、方法要领以及分类

3.1.1跆拳道后踢技术的迎击、反击、进攻后踢运用的时机调查与分析

后踢技术在实际比赛中的运用其实相比较而言是算少的,由于加入了转体动作,加上背对对手,一旦使用不慎,容易被对方攻击,因此后踢技术的掌握更具难度。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比赛中若不是出其不意,或者被逼无奈运动员是很少使用这一技术的。在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跆拳道四个级别的比赛中,在决赛以及铜牌争夺战的过程中,大体统计所有运动员共使用55次,但是得分率却只有16%,所以说,跆拳道运动员在使用后踢技术时更加小心。下面我就本次全运会运动员的后踢技术的迎击、反击、进攻后踢运用情况作了如下统计:

表1主要是选手在此次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跆拳道四个级别中决赛以及铜牌争夺战中所使用的后踢技术的次数统计,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越是级别小,使用次数越多,58公斤级和68公斤级总共使用了36次,而比较大级别的则相对来说使用的较少,这表明级别小,相对而言机动灵活性就高,使用起来更有效,所以小级别的运动员可能更热衷使用。但效果也不是绝对的,也看个人的平时掌握的技术水平。

表2中的八名运动员基本全是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获得跆拳道前四名的选手,他们对后踢技术的运用也不是非常多,而且成功率远远低于正向踢法,如横踢,双飞踢。在这些运动员里使用最多的是江苏运动员吴进华,经统计发现他特别喜欢用后踢,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总共使用过10次,但是从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可能运用的时机把握的不对;而使用效果最好的当是解放军山东籍运动员马兆勇,他使用过6次,其中有四次得分,他有一次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后踢是对北京选手刘啸波的决赛中,在后退中直接击中对手的头部得到三分。

3.1.2跆拳道后踢技术练习的难点与重点的调查与分析

后踢技术练习的重点:后踢时上身要与踢出去的腿保持在在同一个平面内,还要要控制住肩部,不能随踢出去的腿而随便转动;在提腿时大小腿必须要做到充分的回收,力求做到蓄力然后准备下一部动作;转身、提膝、后踢三个动作不仅做到要连贯还需更有力。

后踢技术练习的难点: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始终追求腿法的动作要达到“快”、“准”、“狠”的特点。后踢的力量、速度、准确性做到比较高,那么在实际比赛中打反击或迎击的时候,大部分运动员擅长运用这个技术。后踢技术属于难度很高的动作,因此在实际比赛中相比较起其它动作来说,使用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因此在实际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还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换句话说,要是想把后踢这一技术运用好,必须具有非常优秀的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活性,要不然的话,在实际比赛中会得不偿失。

在此次第十二届全运会上68kg级江苏选手吴进华尤其热爱使用后踢技术,他在比赛中由于身高不占优势,所以自身的机动灵活性比较好,所以在比赛中会乐此不疲的使用这一技术,效果还算不错,尤其是复活赛与青海选手肖伟奇的比赛中以及铜牌争夺战与安徽选手沈雨的比赛中,吴进华在前两局频繁使用后踢技术,因为后踢技术常常与转体相结合,动作也比较潇洒,常常博得现场观众的掌声。endprint

3.2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详细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3.2.1跆拳道后踢技术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进行调查与分析

后踢技术动作是一个跆拳道中非常典型的转体踢击动作,各个不同阶段密切联系,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技术动作必须要有很好的连贯性。

在本次全运会男子跆拳道80公斤上级决赛中,解放军山东籍选手马兆勇就将后踢技术运用的比较合理,总共使用了6次,有4次有效得分,有效率达到了80%,其中防守反击得到了1分,主动出击得了3分,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防守反击中,都有有效得分的出现,并且动作十分漂亮,这说明虽然在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有可能技术掌握的很好,但是在实战中,只有时机运用得合理才能有好的结果,否则也许事与愿违。

3.2.2跆拳道比赛中场地区域对后踢运用的调查与分析

图1就是跆拳道比赛的场地示意图,在本届全运会男子68kg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刘洋与辽宁的康程的铜牌争夺战中,刘洋的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显得进攻比较消极,于是康程就利用场地的大小,尽量将刘洋逼出8米德边线,这样当运动员双脚都离开8米区域以外那就需被警告一次,两次警告,对方的一分,如果一名运动员超过八次警告,则被判输掉比赛,最后刘洋惊险的以得到7次警告(其中有5次是被逼出有效区域)、只比对方领先一分的形式获得了铜牌,所以,男子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提高在不同比赛区域使用后踢技术的能力,同时将不同比赛区域位置和后踢技术及自身特点相结合,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后踢使用技战术

3.2.3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站架对后踢运用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左前闭势、开势使用旋转踢技术共50次,占调查的91%,左前准备姿势是后踢技术使用的优势准备姿势,该姿势有利于男子运动员使用后踢技术。说明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后踢使用80%以上以右腿技术为主;后踢技术左右腿技术相对比较均衡,说明右前开势是本次全运会铜牌赛、决赛男子运动员很难找到后踢技术进攻、反击合理战机的准备势,也是男子运动员使用后踢技术的弱点准备姿势。体现了本次比赛男子运动员后踢技术使用站架的特点同时,应加强右前开势后踢技术使用能力的提高。

3.3通过新规则对转身动作得分的改变,后踢的训练方法和在比赛中的运用的调查与分析

跆拳道的新规则却有所改变为击头得3分,旋转踢和后踢得2分,其他技术得1分,主裁判读秒不加分;但是原先跆拳道的规则是运用合理有效动作准确、有力击中躯干部位得1分,击中头部得2分,击倒对手(对主裁判读秒情况下)追加1分;也相对应的比赛场地的面积也变小了,运动员的脚下步伐的幅度要严格控制,否则就会存在越出边界而犯规的情况。这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巨大的考验,这就要求运动员对跆拳道的技术动作的掌握与使用更加严谨、规范。

3.3.1跆拳道后踢技术在新规则下比赛中运用的优势与劣势调查与分析

现以北京奥运会跆拳道比赛作为例证,在韩国获得的4枚金牌选手中,全部都是靠在最后或者关键时刻的后踢技术来获得最后比赛的胜利。还有就是在雅典奥运会跆拳道男子大级别比赛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那就是韩国运动员文大成使用后踢技术击倒希腊的亚历山大的比赛,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在跆拳道新的规则出现以后,这对于包括韩国运动员在内的那些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的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全面展示跆拳道的舞台。而对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中国跆拳道来说,新规则下的后踢技术使用就显得捉襟见肘,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的最好成绩是2013年7月19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的第18届跆拳道世界锦标赛上山东籍运动员马兆勇获得的87公斤级的亚军。

在本届全运会上,运用后踢技术的选手得分效率也不高,很少运用,就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后踢技术是作为反向技术的典型代表,难度系数非常高,技术使用比较讲究时机,对于熟练运用这些技术所需要的战术、专项能力、技战术,以及对时机、距离的判断等要求也非常高,我们都知道,反向技术的攻击点大多在躯干部位的正中点、头部,但是人体在快速移动的情况下,对这一攻击目标的运用一不小心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新规则下在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更加有利于基础扎实的运动员,而我国的运动员一般十四五岁才开始练习,有的甚至转行而来,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童子功”,所以在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就没有那么熟练和得分效率。所以对于我国的运动员来说,新规则下后踢技术的运用劣势大于优势。

3.3.2跆拳道后踢技术在新规则下比赛中运动员运用后踢技术受到的心理影响调查与分析

本次全运会的男子跆拳道的比赛里,大多数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都要采用后踢技术想要追分甚至反败为胜。新规则确立后,运用后踢技术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尽管得分率并没有明显增长,但是技战术的种类却在增多,自然而然的使用次数也会增多,分析认为这是新规则调整对反向技术得分的运用,大大地激发了运动员使用向后踢技术这类的反向动作的动机。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打法都越来越趋向于大量运用原来被忽视的反向技术动作。

3.3.3跆拳道后踢技术在新规则下训练中应注意的技术细节改变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重点训练对后踢技术进攻时机的把握。在模拟比赛的训练中,必须要让每一个运动员熟悉后踢技术动作使用的整个技术要领过程,在充分把握好运用时机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和提高后踢技术动作击中移动目标的准确性。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利用一切训练机会或者器具来升华后踢技术动作规范和质量,逐渐的稳步的提高后踢技术在实际比赛运用中的得分率和成功率。

第二,要想尽最大力量发挥跆拳道的后踢技术在实际比赛中的使用,这更依赖于平时训练过程中不同技能、知识、技术要领的积累以及对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心理素质等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的完整锻炼。后踢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自动化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使用的基础。那么,在实际比赛训练过程中就要进一步要求运动员努力掌握好这个后踢技术,只有做到这样才有可能在跆拳道的攻防技术中得到充分使用。

3.4重点难点

3.4.1重点:跆拳道后踢技术的分类、要领、技术分析与在新规则下男子跆拳道比赛中后踢的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全运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新规则下使用的后踢技术明显更加急进,为了抢分,在三种后踢技术中,运动员使用最多的是组合性后踢,一般与旋转和在一起使用,这样更有效果,而另外两种技术,进攻性和防守性后踢使用的差不多,这两个动作不如组合性后踢使用的效果好。

3.4.2难点:通过比赛录像调查与分析和应将查阅的有关资料文献

通过本次全运会跆拳道的比赛录像,我们了解到,中国男子在跆拳道项目上还只是个初学者,那么对于跆拳道技术的掌握与理解更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后踢技术作为跆拳道中的转身攻击技术,在实际比赛中是能够直接反击或与其他动作配合来主动进攻得分或者被动防守,如果运用的好就会给对手以重创,详细来说,这个技术能够用于对对方胸、腹或头部的进攻,还可以用于防守反击对方的直接或者主动的进攻。但在实际比赛中它的难点也在于,当你的爆发力、灵活性以及准确度达不到一定的标准时,你得不到分数不要紧,更可怕的是更容易受到对方的攻击,反而得不偿失。

4结论

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中后踢技术的运用给我们留下了一定的印象,这项技术属于反向踢法中比较难掌握、在比赛中比较难发挥的一种技术,但也是比赛中比较高得分的一种尝试。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跆拳道中的后踢技术在比赛双方有一定的距离时使用,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得分率以及防守效果都会更高。使用后踢技术会有两种结果,如果使用合理,不仅可以得分而且会赢得很漂亮,这种技术的转身、提腿等姿势做出来非常潇洒漂亮;但是如果使用技术以及时机不合理,不仅自己不能得分,有可能被偷袭反而失分,所以说在使用时必须要注意谨慎。希望这次的研究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对这一技术的理解的素材,也能够加深对后踢技术的理解,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能够从这篇论文中的搭配一些启发以及兴趣,真正的为我国的跆拳道运动增添一份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与分析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词块教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与分析
青少年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