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与人的城镇化问题探究
2015-07-25王慧军
王慧军
[摘 要]人的城镇化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城镇化。从人的城镇化视角分析,目前小城镇文化建设还面临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后,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缺陷等问题。搞好小城镇文化建设,应由片面追求城镇规模的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小城镇的文化建设和推进人的城镇化为中心,实施新兴小城镇文化发展战略,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小城镇,完善小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群众参与小城镇文化建设,真正使新兴小城镇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实现人的城镇化。
[关键词]小城镇;文化建设;人的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5)04-0089-04
城镇化的外在表现是城镇规模的扩张,但其实质是人的城镇化,这是城镇化的核心。人的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之一就是要提高新市民的现代城市文明素质,做到生活有文化,因此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与人的城镇化密切关联,对促进人的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的城镇建设对物质与技术层面过于推崇,而对人的发展不够重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经济的城镇化领先于社会与文化的城镇化,而这不利于人的城镇化。如何进一步抓住城镇化的本质,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发挥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在人的城镇化中的作用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与学术界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新兴小城镇文化与人的城镇化
(一)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人与城市文化是双向相互生成的关系,两者在人的创造活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人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和主体。”[1]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也可以称为人化,是在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互动中产生的,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文化的丰富内容。文化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的活动提供了价值和制度的规范体系,文化指导与制约着人的行为,人时时受到文化的熏陶,经受一定文化模式的锻造,并进而塑造人格,这些内容在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和人的城镇化中都有所体现。
“从理论角度分析,人的城镇化就是城镇人口发展与城镇合理建设相结合。”[2]
人的城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人与人的关系,倡导平等自由精神。人的城镇化中人与人自由平等关系的本质就是要实现每位新市民平等地享有公民权利。(2)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新型城镇化要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发展理念,其中以新市民的可持续的生计能力和生计方式发展最为核心。(3)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城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其主旋律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搞好新兴小城镇的生态文明建设。(4)人与新兴小城镇的关系,实现人与城的统筹协调发展。人的城镇化要高度关注城镇人口过度集聚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的城镇化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的发展本质上与市民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同步的,因此,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市民人文精神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P31)
新市民是创造新兴小城镇文化的主体,在建设新兴小城镇文化的同时,也置身于新兴小城镇文化氛围中,接受小城镇文化的熏陶,使得自身素质在不断提高。(1)小城镇文化发展的实质体现为新市民人文素养的提高。小城镇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新市民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科学教育的发展,这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小城镇新市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的城镇化中的各种关系;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适应社会进步和人的城镇化的需要。(2)小城镇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新市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文化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条件,人的发展也必须依靠文化的发展及其教化、哺育和滋养。文化是人的创造,人是文化发展的产物。”[1]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会不断完善和优化小城镇人文环境,小城镇的文化建设水平越高,新市民的素质就越高。
(二)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城镇化
由于小城镇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新兴的,所以目前对小城镇文化建设还没有引起政府和学界的足够重视,但小城镇文化建设对促进人的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1)实现人的城镇化,不但要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新的文化生活。因此,城镇化不能把文化搁置在外,而要予以高度重视。(2)实现人的城镇化需要建立更加公平的制度,城镇的管理制度也要更加民主化。让更多新市民有参政议政和表达权利的机会,而这些机会的取得和利用是以新市民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为前提的,所以要加强小城镇文化建设,提高新市民的素质。(3)人的城镇化是让新市民对城市文明认同,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时会有文化的失落,感觉他们的文化是落后的,但又难以融进城市文明,进而产生文化迷失,而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就是要弥补这种文化迷失。(4)城市精神对新兴小城镇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实现人的城镇化要求新兴小城镇必须具有良好的城市精神。培育小城镇的城市精神,要冲破权力本位的困扰,培育人的敬畏意识,新市民的这种意识要在小城镇文化建设中加以塑造。(5)实现人的城镇化需要建设法治城镇,使人们在一种良好的秩序中生活。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同法治化建设同步,建设法治城镇要加强对新市民的法制教育,使他们摆脱法盲状态,而这些都是以小城镇法治文化建设为前提的。(6)实现人的城镇化要彻底改变农民那种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加强小城镇文化建设,可以发展小城镇创意文化产业,提高就业水平,以此保障新市民的生活质量。
二、从人的城镇化视角分析小城镇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不适宜的小农意识与较低的文化素质endprint
当今农村很多地区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庭院经济,决定了农民大都缺乏协作精神,仍然具有浓厚的小农意识。要在这样的文化经济环境中进行小城镇文化建设,实现人的城镇化,必须冲破和摆脱小农意识的束缚。农民文化知识的贫乏使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动力,限制了农民认识世界,制约了农民直面人生新机遇和迎接新生活挑战的勇气,产生了一些不利于新兴小城镇文化发展的不良现象。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城镇化要求农民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适应城镇文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使农村薄弱的文化基础遭到破坏,一切围绕金钱转,农民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素质滑坡。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城镇化要求有较大差距,传统落后的农村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他们走向现代生活的步伐,阻碍了人的城镇化的实现。
(二)落后于城镇化进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了相当的改观。但就整体看,文化相对落后仍然是当今中国农村的基本现实,城镇化进程中落后的农村文化不利于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与人的城镇化。(1)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得有些地方文化事业经费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2)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3)农村文化服务人才不足,尤其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阻碍着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些问题在有些新兴小城镇建设中不仅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反而有加剧的趋向。地方政府对这种状况难脱其责,不少地方对小城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小城镇文化建设难以提到议事日程当中,一些具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目前,地方政府将文化发展战略列入城镇发展规划中的比较少见,小城镇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规划,不利于实现人的城镇化。
(三)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存在缺陷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缺陷,“最主要的是这种城镇发展模式忽视了人的发展,导致我国人的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使得城镇化难以有质的提升”[2]。对比人的城镇化的新型发展模式,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为:
空城现象,扩张式发展导致城镇有城无人;伪城问题,片面式发展导致市民有名无分:病城问题,超载式发展导致城镇外实内虚和黑城现象,粗放式发展导致城镇环境失调。这些现象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忽略小城镇文化建设有关,不利于人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要受文化的制衡,蕴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合乎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指文化是改变传统的先导。城镇化建设要合乎民族文化传统并以优秀的文化为先导,也就是说城镇化建设要保持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使城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进而促进人的城镇化。目前小城镇发展中的结构雷同、布局雷同和建筑雷同,使得城镇化失去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人文因素相当缺乏,显然不利于人的城镇化。文化是某一地域人们特殊品性的体现,把人和本地区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文化得以传承。小城镇的结构、布局和建筑是新兴小城镇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新市民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氛围,对人的城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城镇化建设保持地域文化与传统,就能突出小城镇的特色,使小城镇建设避免雷同现象而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城镇化。
三、搞好小城镇文化建设,加快人的城镇化进程
“文化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灵魂,城市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持”[4]。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由片面追求城镇规模的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小城镇的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等为中心,真正使新兴小城镇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
(一)吸纳文化元素,实施新兴小城镇文化发展战略,为实现人的城镇化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
新兴小城镇建设要有承载自己历史的文化发展战略,也就是小城镇文化建设的纲领和文化建设规划,其中对文化发展的投资力度、文化项目建设以及检测标准等基本规划要素,都要有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确保规划的正确贯彻,发挥文化建设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的城镇化。从运行角度分析,小城镇文化建设要实现良性发展,即是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发展;从质量角度分析,要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即是以形成高新技术含量为主的先进生产力和结构合理的产业基础上的发展;从模式角度分析,要形成具有不同特色和不同功能的新兴小城镇的新型典范;从效益角度分析,小城镇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要同步甚至高于小城镇经济发展速度,并且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找准小城镇文化比较优势,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小城镇,使新市民在这种特色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中提高自身素质,加快自身城镇化
在新兴小城镇建设中要防止片面的“现代化观念”对文化建设的冲击,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就必须要找准其所在。新兴小城镇特色文化转变为产业,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要不断突出和扩大小城镇文化特色,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其影响力,使之成为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支柱。一是尊重原生态文化。小城镇文化建设要以原生态文化为灵魂,尊重历史,保持地方传统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二是改造自然生态文化。青山绿水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最好恩赐,在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中要利用文化对自然生态进行包装和利用。三是发掘保护历史文化。小城镇的文化建设要以历史文化作为突破点,继承、保护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广大新市民高尚情操,激发其爱国热忱,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城镇化。四是营造现代工业文化。小城镇文化建设要形成以现代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科技园区等多种现代工业元素融合的现代工业文化小城镇,让新市民在现代工业文化的氛围中完成人的城镇化。
(三)完善小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新兴小城镇就业,为人的城镇化奠定物质基础
一是地方政府要适度扩大公共财政中文化投入的比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新兴小城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使用效益。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以提高新兴小城镇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培养新兴小城镇文化骨干,提高其公共文化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三是鼓励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政府应拓宽和建立多元的文化投资渠道和机制,形成以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参与的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投资机制。四是积极发展小城镇文化产业。加强和完善小城镇文化产品和市场开发,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利用文化产业扩大就业,为实现人的城镇化提供物质基础。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支持群众自发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小城镇文化建设中实现人的城镇化
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升小城镇文明程度。小城镇文化建设离不开广大新市民群众的参与,他们当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小城镇的文化建设中,各级政府要尊重和利用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实现人的城镇化。
参考文献:
[1]董 濮.和谐社会构建中城市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
[2]李玉明,陈建平.人的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思路[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鲍宗豪,等.城市的素质、风骨与灵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张 涵.新型城镇化中的文化经济发展研究[J].理论学刊,2014,(4).
责任编辑:张新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