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关公之死”为例看毛本对嘉靖本的叙事艺术之改

2015-07-25杨秋蓉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关公叙事

杨秋蓉

摘 要:通过对毛本和嘉靖本“关公之死”的比较,总结出毛本对嘉靖本叙事艺术之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叙事角度,二是叙事速度,三是叙事逻辑,四是叙事空间。这些修改不仅促进了叙事情境的合理性,而且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三国演义的整体艺术水平。

关键词: 关公;毛本;嘉靖本;叙事

众多周知,毛本相较于嘉靖本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动。这些修改取得的艺术效果如何,曾经在《三国演义》的研究史上引起过争议,但单纯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讲,毛本要超过嘉靖本。本文将从毛本和嘉靖本中对“关公之死”的描述,来比较毛本对于嘉靖本在叙事艺术上的主要改动。

一、叙事视角之改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整体上采用的是全知叙事,但其中部分章节也不乏限知叙事。但是,在某一个场景描写中,如何在全知叙事和限知叙事切换,嘉靖本处理得并不熟练,也没有这样的自觉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叙事的混乱,降低了小说的叙事水平。

禅师命行者观之,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右随从二将,口中但呼如前言不息,行者回报禅师,禅师知是关公与关平、周仓也。(嘉靖本)

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是关公。(毛本)

比较这一段中的描述,主要改有两点:一是由“禅师命行者观之”改为“普净仰面谛视”;二是由“左右随从二将”改为“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二者都是限知视角,在嘉靖本中是以行者的角度来观察,二禅师未见就知道是关公、关平、周仓,瞬间由限知的视角转变为全知的视角,这是嘉靖本叙事视角的混乱。既然使用行者这个人物视角进行叙事,那么,只有全知全能的叙事者才知道的信息就必须加以排除。况且对于禅师认知周仓、关平之事,这是不符合事实逻辑,普净知遇关羽,事见于第二十七回,那时关、周二人还未随侍,因此普净根本不识。而这一点在毛宗岗的改动中,已经表现出了其对视角充分的认识以及自主性。在毛本中,将行者的视角转变为普净的视点来观察,他先是仰观空中,并未认出是什么人,后来遥望山顶,才认出其中之一为关公,另外的一黑一白,仍然不知道是谁。观察的距离由高到低,视线自上而下,描写非常真实,所以毛评曰:“关平、周仓,在普静眼中写出,妙在不知其人。”假如“仰面谛视”,一看便知是关公,就不符合艺术的真实了,更甚者,如果一看即知左右两人是关平、周仓,就荒谬离奇,超乎情理了。

二、叙事速度之改

叙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嘉靖本在动态叙事中,有大量的的评赞,形式包括诗歌、赞、论、评等。而有些评赞迫使叙事时断时止,严重减缓了叙事的既定速度。例如关公归神一节,叙事者先是加进诗歌四首、赞一首、后又转载传灯录一段,传一段,长篇赞诗一首,连篇累牍,令人无法卒读。关公已经去世,但在如此长的本文篇幅内,故事却没有任何进展,原地踏步不前,像这样的描写,就是对叙事速度的极大阻碍和延缓。毛本只保留了两首诗,基本上无妨叙事的自然流动。

对于嘉靖本中某些内容的加入影响叙事的既定速度,毛本将其删去,很明显的一个例子:

走不得四五里,前面喊声又震,火光大起,潘璋骤马舞刀杀来。(毛本)

走不到四五里,前面喊声大震,一彪军出,为首大将乃东郡发干人也,姓潘,名璋,字文珪,骤马舞刀,向火光里杀来。(嘉靖本)

很明显毛本将二位将领的籍贯、字删去,因为这两个人的介绍,截断了故事的正常发展,两人对战之计,突然穿插一段无关系的人物简介,如火如荼的战争场面一下子冷场,中断了故事的发展,使得故事缺乏该用的张力。

并且为了加快叙事速度,毛宗岗对本文中的人物对话也多有删汰。小说的人物对话,不是日常闲聊,可以漫无边际,信口开河,它必须简洁精练,紧凑适当,能为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服务,否则就会阻碍本文的正常运行,且无助于艺术的表现。

三、叙事逻辑之改

小说艺术必须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所谓逻辑,指内在的统一性。逻辑的存在,能使具体同一属性或者是同一环节的事物视同为同一事物,能使由这一细节推至或者认识别的细节,从而把人物事件的过程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文本缺乏逻辑,就会造成意识的零碎散乱,使阅读不能集中,有碍于对小说的深度理解。

嘉靖本的叙事逻辑,在某些地方存在遗漏的地方,毛本对其进行增补。

公痛哭而别,与子关平、都督赵累引手下二百余人,开放北门,奋然突出。比及天晚,吴军见之,不敢阻挡,四下逃窜。(嘉靖本)

公亦与泣别,遂留周仓与王甫同守麦城。关公自与关平、赵累引残卒二百余人,突出北门。(毛本)

这段话中有两个改动的地方:一是增加了“遂留周仓与王甫同守麦城”;二是删去了“比及天晚,吴军见之,不敢阻挡,四下逃窜”。首先加入了“周仓”,主要是为了对应嘉靖本中“周仓自刎而死”,否则人物出现的“突兀”,而加入周仓主要是“为后文伏笔”。此外毛本删去“比及天晚,吴军见之,不敢阻挡,四下逃窜”,主要是在嘉靖本吕蒙向孙权献计时,提及了“唯北门只用弱兵守之,关公必走北门无疑”,可知关公从北门突围是吴军料想之中的事情,既然是料想中的事情,就无慌乱之说了,不合情理,所以在毛本中将这吴军逃窜的描述删掉,可谓是煞费苦心。

四、叙事空间之改

在小说中,人物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生存空间,本着这一目的,毛本适当修改了嘉靖本中部分人物的活动空间。诸葛亮就是一个例子。

孔明复奏曰:“刘焉长子刘瑁之妻吴氏,守寡在家。此妇美且贤,乃吴懿之妹也。懿少亡父母,将妹入川,傍刘焉度日。有一相者相吴氏曰:‘此女后必大贵,非后则妃也。因此刘焉有妄想之心,遂娶与长子刘瑁为妻。娶不数月,瑁患心痛而死。其妇寡居,川人皆知其贤。某素知大贤,方敢劝王,可纳为妃也。”(嘉靖本)

法正复奏曰:“吴懿有一妹,美而且贤。尝闻有相者,相此女后必大贵。先曾许刘焉之子刘瑁,瑁早夭。其女至今寡居,大王可纳之为妃。”(毛本)

从这两段的比较来看,毛本对比嘉靖本主要有如下几点的变化:一是语言更加的简练,这在叙事速度之改中已经涉及。二是上奏者由孔明变成了法正。首先看看毛本对娶吴氏这件事情的看法,“笃于异姓兄弟,岂忍忘同族兄弟”,“法正做媒,颇为不正”,“玄德应允,大是从权”,取同族兄弟的妻子在毛看来“颇为不正”,而刘备取寡妇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是从大局方面来考虑。如此看来毛本是对寡妇再嫁或者是取寡居之妇这种行为是不大赞同的。而嘉靖本中对于这种不大合乎伦理之事,由不管是嘉靖本还是毛本中可谓“仙人”一般,身上无半点瑕疵的诸葛亮提出,无疑会损害处于道德高地的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所以在毛本中诸葛亮就不再出现,他的位置由法正代替,诸葛亮在毛本中生存空间的损失,正是为了保护其形象,在这个意义上毛本中诸葛亮的活动空间的缩小是非常有必要的。

诸如此类,毛宗岗对嘉靖本叙事的修补还有很多,这些修改不仅促进了叙事情境的合理性,而且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三国演义的整体艺术水平。把这些看似芥末之微的艺术加工累积起来,可以看出毛宗岗是在着意追求精致完美的叙事艺术,这种对小说叙事艺术的自觉追求,不仅全面发展了古代小说叙事理论,也促进了小说叙事理论的成熟。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关公叙事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关公
关公工艺
《建党伟业》的爱国情怀叙事与当代启示
平凡人悲凉的温情与温柔的绝望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