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语文的命题趋势与应对策略

2015-07-25聂炎针

学周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聂炎针

摘要:本文对高考语文的新动向做出了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分析,强调了对于传统文化考试的必要性,揭示了分辨是非能力在信息筛选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应对策略做了尝试性的论述,最后还强调了思路清晰和答题规范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考分析  应试策略

高考历来都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也是教学的鲜明旗帜,领导着广大教师向着某个预想的方向前进。研究高考改革,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对于高考备考更是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高考的新动向,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一、传统文化考点分析与应对策略

仔细研究今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我们发现它在保持总体框架不变、整体考核范围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做出了一些调整。在《考试说明》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考查,这是与当前思想文化建设,重塑国人道德价值观念的大形势紧密相联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宗教信仰的意义和作用,维系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于无形中影响和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决定着我们对于善恶是非的判断和衡量。《考试说明》的这次调整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是广大人民对于中国传统精神价值观念的深切呼唤,是语文教育本应该有的题中之意。所以,必须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广大教师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侧重,注意传统文化形式和内容实质的区别与联系,避免走回读死书、学死书的旧道路上去。

在考题总体框架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把传统文化考核体现出来的题型应该在文言文、诗歌鉴赏和语言文字运用上。那么,如何应对这一考核变化呢?

文言文考试和诗歌鉴赏考试都保持原来的复习策略即可,因为这两个题型是以考察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为基础,传统文化的体现应该是春雨润田般的无影无形,应该不会出现直接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还是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考题形式有:汉字书写、楹联、传统礼节、古代文学常识等。这就需要我们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一是要强调硬笔书法练习,把书写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加以重视;二是夯实诗歌教学,让学生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楹联,在懂得合辙对仗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境界,体现传统的美德;三是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选读原来私塾中常用的启蒙读本,如《三字经》《弟子规》等来丰富传统知识,接受那个时代的文化熏陶,这对于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行为是非常有帮助的;四是拓宽古代文学常识,这是个可以集中突击的问题,可以通过大量的信息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识记古代文学创作的大概情况,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通过对创作者的研究来认识影响他们思想的文化源流,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从中获得某种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士”是非常有道德操守,有价值追求的读书人,正是我们可以汲取力量的地方。

此外,了解传统文化还有两个不错的渠道。一是阅读人物传记,比如《孔子傳》《老子传》《李煜传》《陶潜传》等,通过传记的阅读可以看到在古人心中最有价值的信仰是什么,看到他们对于社会和世界的了解和认识。这是比较容易的学习方式,能够让我们对古人的生活有个大概的了解。二是阅读笔记小说,不仅可以阅读《世说新语》这样的人物随笔类短文,还要阅读明代的三言两拍,从那些生动的故事中学习古人的道德操守、思维方式等。

二、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和应对策略

今年新增了新闻类文本的阅读,在《考试说明》中,这个题目是以比较阅读的形式出现的,我们发现考察的重点:一是概括对同一事件报道中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不同;二是比较由于视角不同、立场不同、目的不同报道侧重点有哪些不同;三是针对某一现象不同记者有哪些观点分歧。可以说,这是个与时俱进的考题设计,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社会舆论的关注,从侧面反映了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分辨是非正视听的重要性。

用比较阅读的形式出题,阅读量明显加大,难度增加,由于学生对新闻体裁不熟悉,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类文体的特征、表现手法。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应试能力。另外,面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不能放弃对文学类文体的阅读复习。据北京市年前考试统计,采用新闻比较阅读题型后,学生得分率大幅下降,甚至低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所以在注意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同时,还要加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具体方法:一是要让学生懂得新闻的体裁特点,加强他们对新闻文体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围绕某一个社会事件选择同时期不同媒体的不同评论,让学生习惯媒体的各自发声,让学生知道在各种意见相左的报道中,会有偏离事实的失当报道,然后再选择持续的报道,直至还原事实的本相。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任何媒体看似言之凿凿的说辞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往往会因为调查不够深入、立场不够客观而导致报道的失真。更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许多人并不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往往是夸大其辞或者闪烁其辞,混淆视听,他们容易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而甘心做标题党,以此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三、理清思路,规法答题

高考语文和中考语文有许多内容都是前后相沿、彼此联系的。它的难度体现在题材的拓宽和思考的深度上。如果从思维方式上来加以区别的话,那么可以说中考语文还可以依靠感性思维获胜,而高考语文则要依靠理性思维了。高中生已经成人,就需要有理智,表现在学习上就是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问题要分点说明。所以,在高考语文中,无论是考试说明中增添的新内容还是传统的考题,都需要学生厘清自己的思路,把问题想清楚后,再分条回答。

这里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让学生养成分点回答的好习惯,让他们习惯用清晰的思路去想问题,用规范的语言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反复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现象,做题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反复讲,会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对此,教师要抓纲务本,革新复习方法。比如诗歌鉴赏可大力挖掘课本的应试价值,利用已做过的典型试题以少胜多,提高复习效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对这首怀古诗比较熟悉的优势,让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己出题、自设问题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强化答题的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题目是怎么出的,为什么那么出,怎么回答才算规范。

参考文献:

吴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J].考试周刊,2012(9).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