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2015-07-25左秋侠
左秋侠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穿插歌曲、故事、谜语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效率
一、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只有认真备课,将所有的问题通盘考虑,才能有备无患,也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首先,备教材。教师要充分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完成教学目标。其次,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针对学生的学情制定教学计划,以免出现学生觉得简单或过难而影响教学的情况。最后,备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在紧要处设置问题,让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走近编者,读懂意图
任何课程都是以文本为载体,语文课尤其如此。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实现这个对话,首先一定要以实现教师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为前提,教师要走近作者、读懂作者,了解编者的意图,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到底写了什么,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如《永远的歌声》一文,教师在备课时一定深入钻研,把好文章的“脉”,读懂编者的意图:其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纯洁、诚挚的情感;其二,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精彩语句,学习作者是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方法。教师要紧紧围绕编者的意图设计教学: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一典型事件,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明知山有虎,为什么还要不顾生命危险上山挖草药?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件童年的事表现人物品质的?这样,通过把好文章的“脉”,教师与文本有效对话,了解作者的心,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动真心,讲真情,引导学生跟着作者的思路去读、去思,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趣味教学,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小学生天性爱玩,对于一些枯燥的知识表现出一种厌倦的心态。但他们同时又具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小学生都具有比成人更强的荣誉感,一点点的物质奖励,甚至是几句夸奖的话语都会使他们万分激动,之后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该科目的学习活动中来。对于那些差生,教师要找出症结所在,并进行有效的弥补,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即使是点滴的进步都要认可和表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他们掉队的问题。真正地解决了个别学生的厌倦问题之后,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会更加浓厚,水涨船高,班级的整体成绩也自然会提升。
四、有效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课堂上,我们提出问题,一是为了课题的引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疑惑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二是了解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接下来进行弥补。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以教学目的为中心,这样也便于学生有的放矢。教师设置问题要使答案精准、面窄,不要太过笼统,比如:“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对于这样的问题,由于文章内容丰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但是如果我们把问题设置得更加精炼一些,比如说:“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做人的道理呢?”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中心思想上,就可以得到合理的答案。所以,在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一定要避免空洞、凌乱,一定要做到目的性、针对性、引导性的高度统一,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做到提问的有效性。
五、開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知识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课堂教学只是教学活动的方式之一。学龄前儿童在入学前就已经在语文的“听、说”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这些知识就是来自于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是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成为小学生入学后学习的基础。可见,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辅助。小学生天性爱动,知识基础有限,这影响了他们注意力的集中和对事物的想象能力。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但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做一片美丽的叶子》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收集叶子,对它们进行仔细的观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的叶子图案。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奇思妙想,思路各不相同,有的设计了一个落叶秋景的图案,有的设计了一个用落叶拼成的房子。这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自然知识和情感体验。可见,通过将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习空间,把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强有力的支撑。科学合理地驾驭、使用课外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必备的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认真挖掘,就能充分发挥其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以实际行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梁波.让兴趣成为语言学习的常青树[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