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答题瓶颈 寻找得分亮点

2015-07-25林碧春

学周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考题答题规范

林碧春

摘要:高考诗歌鉴赏中,考生如果能选择合理的解题思路,使用规范的答题模式,组织规范的答题语言,突破答题的瓶颈,就可以得高分。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本文将进行探究。

关键词:诗歌鉴赏   解题思路   答题模式   答题语言   得分亮点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少不了古诗词鉴赏这道“菜”。据统计,高考诗歌鉴赏这道题的得分率相对较低。至于原因,笔者认为这与考生的答题策略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答题瓶颈,寻找得分亮点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一、 选择合理的解题思路

解答诗歌鉴赏题,重要的是要读懂诗歌,选择合理的解题思路。

(一)整体感知

要解答诗歌鉴赏中的问题,就要先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感情、主旨。而整体感知环节要读些什么呢?一是读标题。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的载体,它包含很多信息,是重要的切入点。如《咏素蝶诗》这个标题包含了三个信息:(1)写作对象(素蝶);(2)诗的类别(边塞诗);(3)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二是知人论世。诗歌鉴赏中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等,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思想感情等,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读懂诗歌。如在解读《军城早秋》这首诗时,我们要阅读注解中对作者严武的介绍(广德二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这个信息很重要,对考生理解诗的类别、内容、感情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重点品读

在整体感知并获取诗歌的相关信息之后,就要结合考题带着问题去品读了。品读环节最主要是抓住诗歌中与答题有关的关键词。哪些是关键词呢?一是诗中的重要意象。如李清照《声声慢》鉴赏中,我们要抓住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梧桐”去品读。“梧桐”是古典诗歌中凄凉悲伤的象征,理解了“梧桐”,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明了了。二是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像杜甫《旅夜抒怀》中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一句,我们该重点品读什么词呢?细细揣摩,不難发现,“独”字是感情语言,揭示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应作为重点品读词。

二、使用规范的答题模式

读完一首诗后,考生就进入第二个环节——组织答案开始答题,这是关键环节。实践证明,一套规范的答题模式,无疑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因此,我们应在答题模式上引导学生寻找得分的亮点。具体来说,规范的答题模式不仅要“形似”,还要达到“神似”。

(一)形似

如山东高考题《出关》这首诗: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考题提出的问题是:“‘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一位考生是这样答题的:“这句诗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作者感觉到在外特别的清冷,简直无法生活下去,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答案交代了艺术手法,也分析了效果等,似乎不错。但阅卷老师一看就会发现这样的答题太不规范,要想得高分很难。其实,规范的诗歌答题步骤一般来讲分三步:第一步是“点特点”,第二步是“析例句”,第三步是“明作用”。按照这个步骤答题,组织的答案既规范又条理清晰,一定能取得高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考点、各类题型几乎都适合运用以上步骤,但并不是所有的考题都要按上面所分析的步骤答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神似

规范的答题模式,确实可以增加得分的亮点。但有了规范模式的答案不一定就“尽善尽美”,我们在答题时还要追求更高的境界——“神似”。如何做到“神似”呢?这就要求答案既要全面具体,又要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分析,组织出来的答案不能只是“空架子”。如杜甫的《漫成一首》,如果要鉴赏后两句“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是如何写景的,该如何解答呢?组织答案前要结合诗句具体先分析:“鹭”在沙头缩成一团是静态描写,“鱼”在船尾跳来跳去是动态,一动一静。答案的第二步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动静是如何结合的,并将这些描绘出来。第三步也不是用“月夜的美景”这么空洞的答案,而要在“美景”之前加上“宁静”之类的词,使“美景”具体化。这样答题,才真正达到了“神似”的境界。

三、组织规范的答题语言

一套答案,只是模式规范还不能得满分,这就要追求答题的完美与完善了。因此,学生答题时要有规范的答题语言。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是规范的呢?

(一)专业术语

解答诗歌时使用专业术语,诗歌答案就会更加规范。如下面这首《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考题要求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一位考生这样回答:“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这个名称口语化,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黄莺扰了自己的美梦,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显然这里的“清新自然,口语化”“质朴的语言”是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这样的语言是很规范的,能给答题增添色彩。

(二)简明生动的语言

诗歌答题的语言如果不简明生动,也会使原本规范的答题变得黯淡无光。如下面这个答案:“富有表现力的两个字是喧和狎。喜鹊飞来飞去,到处吵个不停,而鸥鸟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飞行,水面上是平静的,不因鸥鸟的到来而掀起波澜。喧和狎这两个词写出了动物自由、欢乐的心情。”这个答案的答题步骤合理,内容具体,有血有肉。但我们不难发现,第二个步骤语言太啰嗦,没有表现力。这样的答案还有什么吸引力呢?特别是“分析意境”等问题,要求我们描绘诗歌的画面,这些画面本身就是美的,如果不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画面怎么体现出“美”呢?

综上所述,如果注重答题策略,突破答题瓶颈,就能提高得分率,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信心。

猜你喜欢

考题答题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来稿规范
邀你来答题
特别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