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泾河综合整治研究

2015-07-25张润平李效禄

陕西水利 2015年3期
关键词:东庄泾河渭河

张润平 李效禄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泾河是我省关中地区的第二大河流,沿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泾河文明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秦代郑国渠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使得当时“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历代又兴修了白公渠、丰利渠、广惠渠、通济渠、龙洞渠等,使泾河成为我国的“天然水利博物馆”。及至近代,李仪址倡修“关中八惠”,泾惠渠作为最杰出的代表,惠泽一方,利及当代。新中国成立以来,泾河流域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利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福祉。为极力支撑彬长能源产业带、东庄水库和西咸新区的建设,巩固渭河综合整治的成果,对泾河进行综合整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泾河概况

泾河发源于宁夏泾源县,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于高陵县注入渭河,全长455km,流域面积4.5万km2。陕西省干流长266km,流域面积0.9万km2,沿岸涉及西安、西咸新区和咸阳3个市区的10个区县,72个乡镇,180万人口,265万亩耕地。陕西省泾河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彬县、长武一带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河道宽阔、滩槽明显,是渭北黑腰带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永寿、淳化和礼泉的部分地区为丘陵沟壑区,河谷狭窄、基岩裸露,水能和旅游资源丰富,是规划建设的东庄水库区。张家山以下为河川阶地区,河床宽浅、河曲发育,两岸地势平坦,随着西咸新区、泾河工业园区的发展,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示范新城,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

泾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景观丰富,历史遗迹众多,泾河上段有彬县大佛寺、花果山水帘洞、隋牛弘墓、公刘祠、柳毅庙、马刨泉等历史文化资源。中段依托东庄水库和独特的峡谷风貌将建设世界级的水利风景区。下段有我国历代修建的郑国渠、泾惠渠等水利工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泾灌溉工程技术的演变,是我国的“天然水利博物馆”。2011年,省水利厅投资1.2亿元,在仪祉陵园的基础上修建了李仪祉纪念馆,目前已拓展建设成陕西水利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500m2,展出面积2127m2,成为水利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内多所大学教学实验基地。

2 存在问题

(1)洪涝灾害频繁,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据统计,泾河平均6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是典型的洪水灾害多发区。1966和1996年两场洪水,造成淹没耕地3.9万亩,冲毁耕地5200亩;2010年洪水,亭口镇全镇进水,受灾人口2210人,倒塌房屋2800余间。泾河也是渭河大洪水的主要来源,渭河历史上的四场特大洪水,其中三场来源于泾河,且量级都在1万m3/s以上,给泾河和渭河下游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2)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水污染治理滞后。

陕西泾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值的25%,全省平均值的50%,水资源严重缺乏,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治理滞后,工业污水、农业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依然存在,现状泾河大部分河段达不到Ⅲ类水质标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水质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河道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河流生态健康。

泾河河道内乱采、乱堆、乱建现象非常严重,加之沿岸植被稀少,兼有塌岸、滑坡因素并存,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导致河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功能下降。

(4)缺乏系统规划,河道功能未能充分释放。

泾河现有治理工程规模稀少,且大多年久失修,无法形成统一的防御体系。近年来出现城市建设与河道争地现象,严重束窄侵占河道,加重了洪水威胁,河道自然环境功能逐渐萎缩。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及系统开发,河道文化功能未能充分释放,与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差甚远。

3 整治的必要性

(1)泾河综合整治是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支撑。

泾河泥沙占渭河来沙的70%,黄河来沙的17%,《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等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加强泾河综合治理。2014年,东庄水库项目建议书通过了水利部审查,重要支流治理项目《陕西省泾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并上报水利部。结合东庄水库和重要支流治理项目建设,加快泾河河道综合治理,不仅是对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支撑,而且对建设关-天经济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2)泾河综合整治是陕西省水利可持续发展构架的重要支撑。

以乙型脑炎病毒P3株基因组cDNA为模板,用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100 μL扩增体系:模板4. 8 μL,上下游引物各2. 4 μL,5×PrimeStar Buffer 20 μL,DNTP Mixture 4 μL, PrimeSTAR HS DNA Polymerase 1.2 μL,dd H2O 65. 2 μL。扩增程序:94 ℃ 3 min、94 ℃ 30 s、57 ℃ 1 min、72 ℃ 1 min、72 ℃10 min,30个循环。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胶纯化回收(按照DNA回收试剂盒操作)。

随着治水兴陕战略的实施,推动“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建设,先后对渭河、汉江进行了综合整治工程,成效开始显现,沿河两岸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区域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泾河的综合整治,有利于延续和提升渭河治理的成果,促进关中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泾河干流综合整治也是我省大江大河治理和重点工程布局,是构建纵跨南北、横贯东西、覆盖全省的水利可持续发展构架的重要支撑。

(3)泾河综合整治是泾、渭河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泾河洪水场次频繁,量级大,暴涨暴落,洪量集中,经常给泾河和渭河下游造成灾害。泾、渭河两岸人口密集,城镇密布,农业、工业、教育、科研等基础设施完备。随着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加快,结合渭河治理,及时对泾河进行综合整治,形成泾、渭河防洪工程体系,对缓解泾、渭河严峻的防洪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中地区是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同时,为配合东庄水库的建设,对泾河干流超前规划,保障入库水源得以涵养、行洪河道得以畅通,将为水库建设运用创造良好的河道环境。

(4)泾河综合整治是沿岸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泾河陕西段所在关中西部地区作为国家经济战略西移的纽带和桥头堡,担负着承东启西、辐射四周的带动功能。泾河上段有重要的能源、电力产业基地,中段有东庄水库重大水利项目,下段有西咸新区的新型城区建设,这些重要设施不仅依赖泾河提供安澜的防洪保障,而且需要加强泾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来提供水资源保障,加强泾河治理与开发紧迫而重要。通过实施泾河综合整治,在现有沿岸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构建河流与沿泾城市及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促进河流治理开发,打造关中北部绿色经济崛起的先行区。

4 整治思路

(1)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治水思想为指导,紧抓关-天经济区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借鉴渭河、汉江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结合泾河特性及沿岸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带动沿线经济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促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总体布局:通过“整治河道、建设堤防、防护岸坡、连通道路、整理滩区、保护湿地、配置水量、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等措施,系统整治,构建“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配置与保护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四大体系。依据总体布局,拟定泾河综合整治空间布局为:“一河、两岸、三区”综合治理。

一河:充分利用泾河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泾河建设成为水源涵养、水沙可控、水质安全、河流健康的全信息化管理示范性河流。

两岸:划定河道两岸的边界控制“红线”,合理布局两岸城乡建设区、农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优化配置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确保泾河开发有序、管理科学、利用合理。

三区:分上中下三个区段按照不同的思路治理。上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为生活、生态预留足够的空间,通过岸坡防护、河道清障和污水防治,减少入库泥沙、涵养入库水源,确保“一河清水”入东庄。中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原有自然生态,通过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营造东庄库区的良好生态环境,适度发展旅游业,打造“关中大峡谷”、“陕西三峡”。下段有效控制开发节奏,通过全面河道综合治理,为生活、生态、生产预留足够的空间,充分释放河道功能,支撑两岸经济社会发展。

5 整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1)防洪安全保障体系:结合河道自然特性及东庄水库建设,分段治理。上段通过护岸护滩工程建设和沟壑治理,防治塌岸等引起的水土流失,拦截泥沙,减少入河泥沙。中段配合泾河东庄水库建设,利用其巨大的防洪和拦沙库容,拦蓄洪水泥沙、调水调沙。下段加强河道整治、堤防工程建设,疏通主槽,增加干流排洪能力。通过整治,实现“设防洪水不淹没、超标洪水可调度、河岸稳固安全、河道平整有序、道路便捷通畅、水沙调控科学”的治理目标。

(2)水资源配置与保护体系:完善泾河水量调度体系,统筹调剂水资源。通过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建立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网络,对跨界断面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和监督。通过整治,实现水资源“统一调度、合理开发、保障基流、水质达标”的治理目标。

(3)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以泾河生态长廊建设为基础,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建设,开发利用沿岸人文历史资源,建设滨水景观,改善沿岸的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在主要支流河口布设自然保护区和人工湿地,保护和恢复现有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乡村河段建设生态林带和岸滩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岸边林带、滩区绿地、生态湿地,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建设绿色生态河流。建成以泾河为轴线的生态景观长廊,实现“水清、岸绿、自然、清新、多姿多彩的家乡河”的治理目标。

(4)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按照新时期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着力构建具有比较优势、体现沿岸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发展整体质量和水平。在遵循泾河沿岸各县(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泾河两岸的自然环境承载力,按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以新型产业、旅游观光、滨河开发区为主体的低碳环保经济产业带。形成以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生态良好为主,以城市新区、工业园区为骨干,滨河小镇、新型农村星罗棋布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示范带。

6 保障措施

泾河综合整治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战略任务。必须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从健全机制、广泛宣传、加快东庄水库建设、保障吸引投资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才能全面实现各项目标。

(1)吸引多方投资,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在充分利用国家重要支流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合理选择BT、BOT和股权投资等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具有一定效益的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创新融资方式,探索利用工程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充分发挥社会金融机构的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2)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目标任务。泾河综合整治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和目标任务。成立省、市、区县各级领导机构,加强督促检查和责任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广泛宣传引导,树立治河新形象。通过传播媒介和举办展览等形式,大规模、多层次和多途径地宣传泾河整治,增强公众参与意识,使社会各界全方位地了解泾河治理前景,自觉服从整治要求,树立河道治理的新标杆。

(4)加大依法治河力度,强化科技创新。运用法治思维解决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在综合整治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组织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综合整治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随着渭河、汉江全线综合整治的顺利进行,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可研获得国家批准立项,泾河东庄水库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陕北引黄工程、咸阳亭口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一个横贯东西、纵跨南北、覆盖全省的现代水利框架初步形成,“水美三秦、水润三秦、水兴三秦”已经成为陕西对外一张靓丽的名片。尤其是渭河、汉江的综合整治成效初显,极大地调动了泾河两岸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整治泾河的积极性和期盼,也为泾河整治从规划、资金筹措、建设管理、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建设,更加增强了综合整治泾河、打造美丽新泾河的紧迫感;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鉴渭河、汉江综合整治成功经验,尽快启动泾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必将使泾河资源得到持续开发和合理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使泾河与渭河一起以更加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三秦大地,滋养两岸人民迈向更加绚丽辉煌的明天。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东庄泾河渭河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故乡
故 乡
山西翼城王庄乡东庄村:苹果树变身“摇钱树”
影像里的乡愁记忆
东庄水库70年的6次规划
幸福的泾河水
追求幸福教育 培养幸福的人——莆田市秀屿区东庄中心小学幸福教育“1+6”模式
泾河油田裂缝型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幸福的泾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