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 互联共享传自“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的声音

2015-07-25本刊编辑部采编报道

商业文化 2015年23期

本刊编辑部采编报道

产业融合 互联共享传自“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的声音

本刊编辑部采编报道

2015年7月21日上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5(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大会以“产业融合,互联共享——新技术、新机遇、新生态,共筑安全网络新空间”为主题,围绕行业发展、技术演进、网络空间治理、网民权益保障等话题,开设“国际互联网高峰论坛”、“中国互联网高层年会”、“2015中国移动互联网年会”等四大主题论坛与20余个分论坛,邀请行业领袖、互联网大佬、专家学者及国内外顶尖企业代表与知名媒体人等,共同聚焦互联网前沿技术,共同探讨互联网行业热点,共同展望未来五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趋势。全方位深刻诠释“互联网+”概念。

工业和信息化部长苗圩为大会开幕致辞。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与诸多的行业、领域、业态在深度融合,成为了塑造国家数字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继去年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以后,今年又陆续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网络提速降费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战略性、指导性文件,网络安全的立法也在加速推进,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苗圩指出,扎实推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两大IT的融合和倍增发展,“当前,特别要重视抓好网络的提速降费工作,加大统筹协调和企业的推广力度,推动宽带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尽快落地,不断优化网络发展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做了主旨报告。尚冰表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同时,尚冰指出,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第一,高速宽带网络加快建设,网络提速持续推进。截止今年,我国光纤用户超过3.3亿人,3G、4G基站总数达到258万个,移动的3G、4G用户总数已经突破了6亿7千万,其中4G用户达到了2亿2500万。第二,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创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人数突破6.5亿,网站总量接近400万,92家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的市值规模突破5.1万亿,上半年互联网企业完成并购超过100起,已披露的数据涉及的资本额达到接近37亿。第三,互联网+融合加快,以网络零售、互联网金融、生活服务、协同制造、便捷交通等领域为代表的互联网+业态发展迅猛,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第四,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国际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我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力度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网络大国的形象和影响力日益显现。目前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十强、前三十强中,我国企业分别占了4家和12家。与此同时,对外开放力度明显加大,设立了七个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互联网正式成为打造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引擎。此外我国政府、企业积极参与互联网治理,我们的话语权、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在会上发言时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终端的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即时通信、移动支付、视频、网络与细分市场获得长足进步,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网络金融、人工智能等领域呈现勃勃生机。而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更预示着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互联网的开放创新的特点,降低了创业的成本,促进创业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加大流动,对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型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以及发展众创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任贤良表示,互联网已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基础。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建立和完善网络基础建设平台、技术合作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以及人文交流平台开展全方位的统筹协定,沿线各个国家要充分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大会开场发言中,介绍了本届大会的主要议题和聚焦领域。他表示,推动产业融合是本届大会的主要议题。大会设立了云计算论坛、大数据应用论坛、技术大讲堂,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建言献策,将全方位深刻阐释互联网+的概念。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制定“十三五”规划之年,谋划互联网未来发展是本届大会的关键目标。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是本届大会的重要内容,大会将围绕网络安全、互联网新市场等展开探讨,优化网络排名。此外,推进创新创业是本届大会的突出亮点。

在23日举行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年会”上,以“寻找下一个百亿级机会,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为主题,共分为“互联网+挖掘产业新机遇”、“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机会”、“开启移动互联网乘效应”和“圆桌对话:移动互联网+”五个部分。会上,来自一线互联网企业的十余位企业家和业界专家,共同探讨了当下最热的移动互联网话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传统金融”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

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可以说互联网成为创新的商业模式,构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互联网+新时代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互联网+时代将呈现出三大特征:

1、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全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和金融贸易活动结合产生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激发了网上支付结算的需求。近两年网上理财、网络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互联网与教育、交通、能源、制造等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已经形成1+1>2的效果,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2、打破时空束缚,使无处不在成为可能。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时空观念已经改变,一方面碎片化时间得到充分应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时间被人们随意支配;另一方面线下生产活动转换为线上应用场景,传统空间概念被淡化,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成为实实在在的可能。

3、颠覆式创新成为重要的生存法则,政府为创新提供积极的政策引导,传统行业也逐步认识到打破原有的生产作业方式,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形成新的价值链,及开展颠覆式创新,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互联网金融的新趋势。

谈谈对“互联网+”时代的感受,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我想再谈谈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

第一,在“互联网+”的进程中,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先行者和引领者。近年来商业银行明显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压力,总的来看互联网金融挑战与机遇并存,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互联网理财、P2P、钟头融资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企业依托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平台优势,加速向全领域金融服务进军,银行业面对经济新常态、利率市场化,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亮剑互联网金融领域,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直销银行等新产品,目前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银行业都在积极构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未来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二,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传统金融。互联网进一步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提升了服务效率,也切实改变了消费者体验,但是金融的本质还是存惠贷投,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拥有遍布城乡的实体网络和广大客户,积累了成熟的客户评价体系和风险控制技术,依托这些核心优势,如果能够积极学习、借鉴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银行进行改造,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我想在“互联网+”时代,银行业可以走得更远,而且走得更好。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今后在三个领域将大有作为:1、在O2O方面,商业银行依托庞大的实体网络和广大的客户群体,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新技术、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既可以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又可以实现降本增效。2、在开放平台方面,随着云技术日趋成熟,平台化战略将成为未来的制胜点,通过平台建设,商业银行加大外部合作,特别是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可以实现竞合发展,共赢发展。3、大数据方面,商业银行拥有丰富的客户数据,但没有很好的整合应用,而互联网企业在这些方面走在了前面。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为商业银行产品设计、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当然对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最后,邮储银行“互联网+”的新布局。

邮储银行作为一家资产规模超过6.3万亿元,拥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6亿客户和1.3亿电子银行客户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将积极学习借鉴互联网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创新的步伐,着力打造平台银行、智慧银行和普惠银行。

1、打造开放共享的平台银行。邮储银行正在全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云平台的建设,对内依托中国邮政集团的优势,整合邮乐网电商平台、EMS、速递物流资源,利用云计算搭建资金、物流、信息流与商流“四流合一”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互联网金融+速递物流等多领域的合作模式,建设具有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对外,立足合作共赢,加快跨界融合,积极与银行同业、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云云合作、云企合作新平台。

2、打造体验与智能的智慧银行。依托大数据技术,打通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和线下营销服务平台间的交互管道,实现客户的精准定位和客群的差异化服务,形成线上线下、实体银行与虚拟银行相辅相成的智慧银行新格局。

3、打造平等共享的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理念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共享的精神一脉相承,邮储银行成立之初就定位于普惠金融,应该说“互联网+”又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普惠金融服务渠道,依托大数据平台,深入挖掘三农服务、个人创业者、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客户的需求,打造普惠金融特色银行。

互联网时代适者生存,邮储银行将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努力打造适应互联网金融要求的商业银行。

暴风科技董事长冯鑫:“真正的‘互联网+’需要流量支撑”

其实“生态”这个词我觉得有两个关键组成部分,既然是生态,就不是一个生命,至少是两个以上的生命,所以第一个词是生命,第二个词是营养。今天为什么互联网+能够影响这么多人,发生了什么?我们看旧的生态,其实过去也是有生态的,比如传统行业在一个单品做到一定规模以后,会延展、多元化,在延展多元化的同时其实也是一个生态,但是这样的生态和今天的生态差异在哪里?我画了北京常见的四合院的图,有几户人家生活在一个四合院里面,中间有一棵大树,夏天我们可以在这棵大树底下乘凉,我们认为这颗大树有营养,三户人家就是三个生命。过去传统行业也是这样的,一个生产碳酸饮料的饮料公司,拥有供应链的工厂,拥有覆盖全国上万家零售终端的通道,这些时候他也许可以生产一个非碳酸的饮料——矿泉水,通过渠道比他重新生产矿泉水成本要省很多,这是节省成本,优化效率,这是过去的生态。

为什么过去的生态走到后来发展乏力,和今天的生态区别在哪里?有两个关键的旧生态导致的结果,第一,凡是以资产为核心,无论那棵大树是你的渠道还是你的品牌,还是版权,都叫做资产,如果对资产进行复用的时候,一定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资产可延展的东西是有“天花板”的,可延展的东西非常有限,你在你的渠道里面,原来卖一种饮料可以,两种饮料可以,当你卖到四五种饮料的时候,其实无论你的销售员还是店员,还是柜台的面积,都会碰到瓶颈。这棵大树,假如有20户人家都想挤到这棵大树下的时候,可能就乘不了凉。所以资产是有瓶颈的。第二,凡是一个物理资产,基本上使用过度都会有损耗。过去说多元化陷阱,一个很重要的陷阱叫做品牌多元化陷阱,当原来一个品牌跟某一个产品类别息息相关的时候,用同样的品牌在做另外一个类别,的确会把新的类别在没有经过前期积累时就已经有了一个品牌的积累,但是那个品牌给人的概念已经被模糊掉了。所以用资产做生态一定会碰到这个问题,早晚会遇到瓶颈,原有资产一定会得到损耗。

新生态。这里的关键词是人流。我用了一张图,亚马逊的热带雨林,这是很多人想去的地方,到今天为止人类仍然没有把这个雨林里面的植物、动物和昆虫的种类调查清楚,是人类一个少有的剩余的丰富生态的环境。这样的生态所给予共享的营养像阳光一样,互联网+、互联网生态给予营养的部分是人流量,为什么人流量不会再出现刚才的问题呢?第一,天花板,扩展空间是无限的,可以涉及到很多层面;第二,无论如何使用它,其实不会被损耗,甚至不仅不被损耗,还被加强。就是你使用人流这个资产是加强的,在今天中国互联网排行在第一的是阿里公司,阿里公司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在人流生态上取得了像三级火箭炮战略的生态。比如所有人都去购物、去淘宝,所有用淘宝的人都需要用支付宝,这些人就全部变成支付宝的用户,所有用支付宝的人可能下一步会需要用物流,发现这些人会得到更好的服务,他们不仅没有被损耗,反而是被加强的状态。即使今天看腾讯,我们在用微信的时候,偶尔有朋友分享新闻,这个新闻来源于QQ新闻,打开以后可能要关心一下相关新闻,会不知不觉的装了一个QQ新闻的客户端,但是这个人会因为用QQ新闻客户端,而不用微信吗?根本不会。人实际上是越用越强的。这就是今天互联网+最大的魅力,所以如果今天讲互联网+,很多传统行业说我们的做法类似于优化了办公效率或优化了一些智能硬件,仅仅是因为互联网多了一些功能,我觉得这是“伪互联网+”,真正的“互联网+”一定要看背后人流有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是我对新生态的理解。

暴风影音上市之后做了一些资本的整合,最近我们发布了暴风电视,来解释我们对这个新生态的使用。我认为暴风有三个原则,第一,极度尊重人流量和质量。暴风的视频用户群非常适合推给一个客厅的视频产品——暴风电视,没有这个原因的话,就不适合做,这是营养的部分,“互联网+”的营养是人流;第二点,第三点都是围绕着生命。如果暴风TV想成功,必须具备另外两件事情,我们讲第三点,这家公司一定不是暴风百分之百所属公司,一定会让在这里面工作的人,觉得自己不是独立的生命,不仅应该独立,我们一定要让团队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业,今后一定不是一个帝国建造的时代。互联网+将在未来几年都会非常强力发展,而且未来发展出来的东西一定不再是一个大的帝国,要平等共生、平等独立,所以我们设计的组织结构是能够自己独立长大,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百亿美金以上的公司。要给他配好成功的三个条件,方向对不对?条件足不足?暴风电视里面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有海尔销售,能够让全国所有城市同时享受互联网电视产品销售,如果大家注意的话,目前互联网电视只开通了几百个城市的销售,但整个中国有7000多个城市,为什么不行呢?因为买电视需要上门安装服务。我们找了最好的团队,告诉他们这是你的公司,我们用暴风人流量帮助他,这才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暴风整体的战略完全围绕人流量,我们现在每天影响5000万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变成1个亿。暴风用整体大用户群推送一部分用户群到了暴风TV上,暴风TV赚的钱对公司是有回馈的,当暴风TV人群扩大到一定规格以后,这些人群又帮助我们整体资产人群量的提高,这就是人群的复用和人群在复用之后不断创造价值。今天我讲的话题就是核心资产是人流,缺乏人流作为核心资产的“互联网+”,都会遇到阶段的瓶颈。

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网络安全在‘互联网+’中非常重要”

我们讲到“互联网+”各行各业都是通过“互联网+”能够促进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其实我们信息产生作为提供“互联网+”的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是作为一个提供者或者支持者,但是本身“互联网+”对它也有很大的促进,因为这是一个重大的需求,随着各行各业对“互联网+”的需求。

我们就从安全保障这一点来讲,对于信息产业提了一个很新的、很高的要求,我们知道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在“互联网+”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法,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就讲其中的一部分,大家知道“互联网+”一定离不开智能终端,各种各样的终端,手上的、家里的、办公的,包括是戴在手上的,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你想我们现在这么多人用的智能终端,无论是从桌面到手上的,到移动的,统统都是国外的,全世界三大家,从微软、到苹果、到谷歌,中国也不例外。

我们现在“互联网+”假如不做这些可以吗?也可以,但是不踏实,有安全的很大的风险,我们不说太多,就说一个大数据的要求,大数据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智能终端,来自于我们的手机、电脑和各种各样的视频。这些智能终端的数据来源于互联网,假如你没有自己的安全设施,这些数据可能是在苹果的上面、在安卓的上面,你很难用。从这个角度,从我们大数据的安全利用来讲,我们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产业,能做起来,这个就是我们的一个决心的问题。

有人告诉我,一些外国公司的人说,他们总结出来说现如今如果中国想做的没有做不成的,这个可能有一点夸大,但是也表示在外国一些公司看来,中国现在想做的是一定能做成,因为我们有足够的人才,我们有足够的市场,当然像今天的主持人,我们智库也有足够的支撑。这种情况下没有理由做不成,问题是你是不是想做,有的人说这个操作起来很难做,也不一定是那么难做,要做起来不容易。“互联网+”给了我们机会,在这样的支持下,我们能够把中国信息产业做起来,就在互联网大会的信息安全大会上,我给大家介绍了我们的移动操作系统,航天员系统,这个操作系统从现在来看,我觉得可以达到我们的网络安全要求。当然你说这个可能也没用,那么我们交给第三方权威机构去评测,它可以达到我们国家的顶级安全标准。我相信这个系统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希望大家积极地采用国产操作系统,我们必须把国内的操作系统搞好,特别是把生态知识搞好,我们现在还没有APP,我们希望能像苹果、安卓手机一样有几十万、上百万的APP,靠什么?还是靠我们中国人自己。我们有人才资源,我们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信我们可以把党和国家支持的国产系统搞好,做好我们的安全支撑。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

去年是工业4.0,今年是“互联网+”,这个理念非常好,“互联网+”最后能加出点什么新东西,这个东西不能全凭语言来说,我希望大家能认真地好好想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不要是语言层次上的创新,大家开了那么多会,一个口号接着一个口号喊,最后喊出什么东西来,我想我们不去想,历史也会去考虑。

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说互联网这个技术,我们必须要充分把它用起来,有时候实事求是把事情做好,可能就是最大的创新。把“互联网+”用到各个行业,我想可能第一个也不见得说有多大的改善,就是能把现代社会的需求,利用现代社会的制造能力,或者是什么能力,把它以更好的方式来满足,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让大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利用网络技术,利用已经有的数据,开源的也好、闭源的也好,企业内部的也好,企业外部的也好,把事情扎扎实实做好就行了,不要什么事都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这是第一个层次,就是你现在能干什么?现在社会需要什么你把它做好就行了,我想这是大数据的好处。

第二个层面就是真正的创新,我觉得这个就比较难了,你要有新的技术出来,不管是3D打印还是机器人,你要真正地沉下心来把一件事情以更好的方式,甚至革命的方式做好,这是第二个层次,这个层次不能大家都跟着喊,如果大家都跟着喊,都能做这种创新,那也就不叫创新了。

所以我就希望把这两个层次弄清楚,第一个层次大家都应该去想,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你是“互联网+”也好、工业4.0也好、平行工业也行;第二个层次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创新,但这个事情我就搞不清楚了,有了互联网你就真真正正弄出一个新的技术来,把一件事情以革命的方式来做,我觉得这个不对,这跟“互联网+”没任何关系,你就把自己领域里面的知识更深入地去掌握,更深入地去发掘,这个东西不见得一定要扯上互联网,当然互联网给你更好的方式把这个信息找到,让你的研发加速,让你的应用能更快地找到客户,如此而已,但那不是创新的本质,那是扎扎实实需要时间的,不是说政府喊一下口号,明天都来了。咱们有这么大的市场,说做什么就能做的,这个东西有时候不能那么干,有时候要想一想,否则就跟雾霾一样,说来就来。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要实现‘互联网+’企业须转型”

今天我在这里要和大家共同探讨“互联网+”与产业变革,今年上半年有两个政府的文件出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讨论跟解读。一个就是关于“互联网+”,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制造2025》。本月IBM大中华区也在我们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表了我们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观点和能力。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政府所提出的这两个文件,那么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必然选择,德国于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这个概念,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制造业的计算机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建立智能工厂,从而提高他们制造业的竞争力。德国工业4.0是希望充分发挥德国在制造业的优势。据我对德国企业的观察,他们通常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在这个行业都深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这种情况下,大公司往往很有效率,小公司往往都很有特点,加上他们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对于德国推行工业4.0是很有帮助的,美国在2012年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在2014年又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在2014年3月份,IBM公司会同英特尔、ATMT,还有基因公司共同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目前这个联盟已经有成员130余家。当然美国的国家战略最重要的是吸引它的制造业回流,根据美国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到2014年期间,制造业回国这样一项计划为美国本土创造就业近一百万,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日本、法国、英国也都提出了各自国家的相关的战略主张,所有这些国家的战略主张其背后都是不同利益的主张,都符合自己国家产业的结构,以及行业发展的这样一个特性。最后,做出了最适合自己国家的这样一种战略。

而中国的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相对来说参差不齐,中小企业的上网率,以及企业的普遍盈利还都在比较低的水平。因为我们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也有它的一些独特性,比如说我们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的消费市场。再比如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阶段也参差不齐,但是我们的能力比较齐全。从义乌小商品制造到三一重工、沈阳机床,一应俱全。我们这个时候提出“互联网+”这样一个战略是符合中国的国情,是客观的,也是现实的。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相信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执行“互联网+”也好,工业4.0也好,这样一些战略过程当中积累出来的经验跟教训,起到这样一个跳跃式发展的作用。

关于政府所提出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大概提出了四个发展的目标,十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在此我就不一一做更多的赘述。

如何要实现企业的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企业而言,它是一次挑战,它也是一次机遇。因为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在这样一种大的变革当中,企业都面临着要转型,那么转型就会带来相应的一些痛苦,这当中最关键的是怎么样去做?必须得要有一个比较谦虚的战略路径来实现这样一个“互联网+”。

那么我们的观点是要想实现“互联网+”,必须从三个要素来实现:

第一个就是企业转型。

第二个就是价值链整合和生态系统的重塑。简单地讲企业内部的垂直整合就是我们的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联,包括我们的制造执行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ERP等所有这些系统之间的整合,实现运行、监控和管理决策。再一个是产品价值链的整合,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起到整合,这当中当然也包括下游各个渠道系统的整合,从而能够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力。

第三个就是生态系统重塑,刚才阿里巴巴的副总裁也提到定制化这样一个概念,其实就是动用整条价值链,跨行业的信息,在用户提出产品的设计、测试制造,物流服务等方面的要求的时候,都能做到快速地反应。实现柔性生产,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以及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出现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盈利模式。

我在这当中有一些案例想要跟大家分享,IBM公司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刚才主持人也说了,IBM作为一个老牌的IT产业公司,我想我就不用在这儿做更多的介绍。我想做一个很简短的案例介绍,当然我们的案例很多,没有办法跟大家做出更多的介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选择两个。

一个我们叫Car3GO,有些去欧洲或者北美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Car3GO这样一个汽车共享的业务,你到一个城市拿出一个手机想要租车的时候,拿出手机下载一个APP,下载APP之后你就可以对于你附近的Car3GO电动汽车进行定位,看看它在什么地方?找到汽车以后输入密码这个车就属于你了,你就可以开走了。当你用完了之后,你可以依然用你的手机的定位找到最近的相应的停车位把车停下来,你是按你所花的时间来支付,你的支付也是通过你的手机进行实现。整个这个平台就是建在IBM的云平台上的,这个本身是汽车行业自我颠覆的一个案例,共享经济也在去年开始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这一个理念是把汽车从所谓的身份跟地位的象征回归到代步工具的一个属性。据说奔驰汽车今年好像在重庆也要推出类似于这样的业务,叫电动汽车共享业务。

第二个案例,就是IBM同美国的TheWeather Company达成了一个联盟,它不是与TheWeather Company一对一的合作,它是各行各业整合到一起,我们知道气象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但是你有可能不知道气象是我们业务经营过程当中最不可控的、最大的一个外部因素。据说在美国气象对美国的业务每年产生的影响高达5000亿美元。比如说保险公司就很关心气象数据,一旦暴风雨来了、暴风雪来了,对于汽车的安全行驶就会带来影响。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公司能向被保人提出信息预警,提醒他们进行安全驾驶、合理规避,也可能保险的费用就会呈下降趋势。第二个就是能源行业,我们都知道天气热跟天气寒冷都会影响到对电力的需求。我过去在电力能源行业工作很多年,原油的储备受气候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大寒的年份通常国家要储备更多的原油跟天然气,这对于整个企业的运行也会产生很多的影响。

但是我想最有趣的一个案例就是我们跟美国的一家公司所做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气象数据12度的临界点,就是说在12度的时候,人们通常是不大愿意出门购物的。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适当地降低自己的储备,如果是在12度以上,他要尽早地去补货,这种情况下对于商业零售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冰:“未来必然是大数据时代!”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互联网+”下的业务创新,主要是谈一谈云计算到大数据,助推从IT到DT。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们认为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大数据是战略资源。云计算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比例作用实际上是预扩增(或减少)效应。一旦产生错误,比例控制可以快速反映错误,从而减少错误,但不能消除稳态错误。比例控制的强度取决于比例因子太大会导致系统不稳定。积分控制的功能是只要系统中存在错误,就可以连续累积积分控制功能,因此,积分控制具有记忆功能。差动控制可以区分误差,对误差的变化趋势敏感,增加差动控制功能,加速系统响应,减少过冲,克服振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缺点是差动控制对干扰同样敏感,并且系统会抑制干扰。

这个时代你只需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就可以买遍全球,你只要在手机上按动按纽就可以吃遍中国,你只需要坐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游遍全球。这是我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先生所说,这是一个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以技术生产力为目的的DT时代。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大的工业革命,第一次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典型代表是蒸汽机,蒸汽机并不是最核心的东西,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类为了突破自己的体力极限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英国人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人员革命。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人类的第三次革命,可以叫信息化各个、也可以叫素质革命。这次变革是让我们的大脑强大起来,让全人类变得更加智慧,让全世界变得更加智慧。

这一次变革和前两次不同,它超越了人类的想象。过去的20多年中国IT界基本上呈现的是重视硬件、软件资源的培育,是比较忽略的。我们做软件的很多IDC、机房购买大量的硬件设备,没有把资源运用进去。现在我们面对架构超出感控的复杂架构,面对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面对海量数据的吸收瓶颈,我们必须寻找到互联网时代的诺亚方舟。

现在云计算就扮演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云计算让我们的大计算能力人人可及,无论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完全合理地以可以承受的价格去享受高科技低门槛和简单应用的云计算。所有的消费者都可以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全人类数据的交易、交换,分析挖掘、数据创新,通过“互联网+”产业创新,来激活我们全民的创造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我们的创客可以用合法的数据去进行各种数据领域的创新,逐步形成一个数据内容生态。

我们认为“互联网+”有三个基础动力,第一个是云网电技术,第二个是数据资源,第三个是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传统产业以云网单为代表的技术深度融合,才能让数据真正地流动起来,才能够通过数据运算化和业务数据化,使数据产生新的商业价值,这样数据基本上变成了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同样对于需求方来说,别人从事的企业和单个公司是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方的需要的,在这个时候让所有的社会劳动者参与进来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就成为一个新的方向。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离开云计算谈大数据,或者离开大数据谈云计算都是毫无意义的,互联网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物联网解决的是万物互联,各种终端和APP提供的是流量入口,这三种提供了人类的基础设施。在“互联网+”环境下,这些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值得庆幸的是过去几年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中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互联网、物联网这些平台技术加速进入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各种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的大规模使用,以及APP异军突起,已经初步形成了“互联网+”经济体的基础能力。

云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这三个关键要素持续推动形成了数据生产力,这个数据生产力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互联网就成为我们社会海量分散供给、海量分散需求的平台,它能够实时匹配供需、高效调动资源,由于消费者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多,逐步催生了C2B经济的新模式。我们过去人和企业彼此隔离,形成了信息孤岛,在企业内部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也是信息孤岛,与劳动者仅仅是一层雇佣关系,他的技术、他的经验、他的知识只能局限于企业内部。

这个时候我们的劳动者也是有一个情况,所有的信息不匹配,但是“互联网+”情况下,基于企业搭建的边界是受到冲击的,首先有互联网的共享和协同精神,我们形成了共享经济,这种新模式不是以企业作为最小单位,它是以劳动者本身作为最小单位。不同的劳动者他要通过互联网形成大规模的协同,这样就产生了众包合作。众包合作逐步取代传统企业对社会的影响,这里是中软国际的解放号,它是面向全国和全球的开发者,是典型的众包合作,它一手拿资源,一手衔接国内和国际的开发者,不同企业的开发者就进行了协同。

实际上我们在中国大陆,我们有5个IDC,分别分布在杭州、青岛、北京、深圳和香港。我们也在推行一个叫云和计划,未来三到五年会在全球招募一万家与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的中小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这些企业一起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我们6月8号启动了一个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计划,第一批进入这个合作计划的有世界上知名的公司,有英特尔、新加坡电信等等。

我们同时利用开放的云计算平台,为我们的创业者来解决复杂的基础性开发和运营工作,让他们专注于商业创新,他们做得越少越精,他们的产品迭代越快。那么他们越有机会去抓住机遇、超越竞争对手。其实现在有一个越来越大的事,没有一个平台支撑的创新将很难成功,阿里巴巴推出了一个百川计划,主要是支持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创业的创客,它的支持平台是阿里云和大数据,中间有很多移动开发的组件和套件。后端直接连到阿里巴巴海量的商品资源,这样的创客能很快搭建APP的架构,我们在未来,在中国要打造一百个宜居小镇,为创客提供孵化环境。我们共同推出了一个大学创业计划,未来三年将培养五万名技术工作者,这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阿里巴巴的业务发展的经验是产业融合和“互联网+”在中国的最佳实践,6年前我们看到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成为中国经济提升的重要引擎。将为中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成为爆发点。6年前我们已经开始了技术的储备和产品的研发工作,事实证明我们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我们现在阿里巴巴的所有业务都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之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有互联网+成员、互联网+贸易、互联网+物流、互联网+生活服务等等,接下来给大家举几个成功案例。

第一个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完全运行在云上的银行,我们称之为网商银行,它所有的业务场景都发生在互联网上,没有任何线下的分支机构。蚂蚁金服团队多年来支持双11的经验,使他们完全有能力打造一整套完整的金融云体系架构,这套体系架构是基于阿里云的Iaas之上的,这个网商银行不仅能够提供支付生活、保障融资理财现金管理、投资等传统银行的各项业务,同时也向同业的金融机构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服务。

第二个是互联网+智能生活,阿里小智打造的阿里智能服务平台是面向所有的智能设备制造商开放的,是利用淘宝的统一账号体系,利用客户的消费行为、第三方数据,以及我们的设备数据等等,来让我们的家电、用户和环境形成智能化的服务。

苏宁云商首席运营官侯恩龙:互联网的核心应围绕“四端融合、平台开发”

在“互联网+”的时代里面,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真正的核心的就是O2O,为什么这么讲呢?大家很清楚现在很多电商企业都在花大价钱布局自己的线下,而很多线下的零售企业都在大力地发展线上。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渠道+零售+服务,核心的思想都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O2O零售发展的标志,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O2O的核心。

O2O的概念刚才前面有很多嘉宾都在谈,真正的理解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能把这个融合打通。在这个过程当中苏宁做了哪些工作呢?2009年我们上线了苏宁易购,当时上苏宁易购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们这是一种+互联网的模式。到了2012年我们提出来要布局O2O,这是全行业唱衰实体经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认为线下必死无疑的事,当全行业拥抱O2O的时候,苏宁已经开始批量化地、成果化地进行成果的展示。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开始走完了过去最艰难的6年的岁月,这是我们讲的互联网的核心,我们应该讲零售就是O2O。

第二,在我们零售的事件当中整个一条线大家可以看出来,真正批量开始的是2014年,我可以通过几组数据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首先第一个,今年的一季度,我们全局增长30%,线上增长超过了100%,敏电同比增长15%,这几数据对今年大的宏观环境来说应该是比较令人感兴趣的。第二组数据是移动消费占到了50%,这个也是在座各位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过去传统零售企业很少有人站在舞台中央跟大家谈转型的故事。从线上的增长来讲,100%以上,很多传统电商都做不到,有15%左右的同比增长,我相信对于所有的零售企业转型来说,这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整体30%的增长来说,对整个零售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数据。这就是第一组数据,第二组数据移动端的50%,让很多人非常的振奋,这就讲到下面的第一个话题,四端融合。我们原来传统的电商只有两端,PC端和移动端,它还有门店端,和视频端,对苏宁来说我们有遍布全国1600多家门店,我们有大概一个多亿的会员,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第二我们线上有苏宁易购,苏宁易购的移动端我们有苏宁的APP,同时在2013年收购了PPTV,正式进军客厅端,这是我们早在苏宁易购开始就进行了。这四端融合不仅是四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四端串起来呢?就是今年我们推出的云电的产品。

今年4月份我们在南京和上海分别推出了两家门店,我们称之为云端的2.0版,包括把移动端、门店端、PC端、家庭端进行有效的整合,内容是卖产品、卖服务、卖体验、卖生活。卖产品是所有店面展示出来实体和虚拟的产品。第二个就是卖服务,我们把很多的我们门店的一些售后的服务,包括本店生活的服务引到店里来。第三个卖体验,原来我们的家电产品给人感觉就是傻大黑粗的,现在我们变成一个智能的环境,包括原来开发平台的做建材家居的企业移到线下来,把我们所有的产品全部内置进去,打造一个良好的体验。大家发现我们现场里面有美甲的,有专门给大家做简单的美容化妆的,有经常走秀的,这些原来在线上开发平台的企业,伴随着苏宁云端的开发全部走到线下。人流这个词准确地应该是互联网最早提出来的叫人流,实际上四端融合最核心的是可以把平台的企业移植到线下。

第二个特点,我们把原来我们面积的一部分拿来做电器和3C,剩下全部做生活、服务和体验,这样的话就带来了我们最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讲的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四端融合应该是我们讲的O2O的核心标志,前面我讲的互联网零售的核心标志,或者核心就是O2O,O2O的核心应该是四端融合。

第二个四端融合服务的本质,不仅仅是四个端打通,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苏宁为此首先做了物流云,我们在全国成立开始20多年来,我们总共有400万平方的物流的仓储面积,苏宁物流一直走自营的道路,第三个我们在全国192个城市所有的核心门店实现了两小时急速达。今年我们在iphone6上市的时候,就在北京,一个顾客从购买下单到收单5分钟,这应该叫店面的供应链柔性部署和最佳的实践共享。也是我们在后台的物流云建设上面所具备的非常大的能力。到今年年底我们初步地测算,在全国95%的地区可以实现24小时,所有的跨境电商商品24小时。我们计划跟中国的其他物流公司合作,争取在明年上半年实现中国大陆地区24小时全网覆盖,这样的话可以充分地展示出O2O零售里面最核心的一端物流端。

第二个就是我们讲的信息,信息这一端我们从开始之初,刚才台下的时候我也跟嘉宾们在聊,我们投了很多资源,用于打造后台,刚才嘉宾讲大数据,真正的核心大数据有三个,你拥有海量的会员,拥有非常多的上游和中游的企业、合作伙伴,同时你还要给它打上标签。第三个是下游,上游我们有小贷公司,我们有保险的保险公司,中游为我们物流和售后产品打造的互联网保险金融产品,以及为消费者打造的零钱宝、基金的产品,5月份我们成立了消费金融公司,利用一个多亿会员的量,从物流云、信息云和金融云三端,和我们四端融合才是真正的大数据、真正的O2O,这是我们讲的在后台融合的基本的概念。

伴随着这种融合,苏宁也迎来了平台开发,我记得在前不久,克强总理和我们张董事长见面的时候问了三组数据,第一问到了增长数据,第二问到了转型过程当中我们有独守的平台的商户,今年到年底的目标更大。第二个我们希望未来苏宁的四端融合,不仅仅是用于自营,我们也会开放,开放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只有把四端开放了,采用让所有的传统领域企业借助苏宁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成功转型,同时我们要用自己的物流、信息和金融为大家搭一个梯子。让所有的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能得到一个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这是我们未来给大家打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这里面我想给大家讲几个东西,第一个就是物流云,物流云我们今年4月1号向第三方开发,合作的商户既有联想、戴尔,也有康佳、创维这些制造类企业,下一步会跟更多的非电器类的快销品企业进行合作,我们今年希望能开放到供应链达到一千家,希望能向70%以上的开发平台推进,把所有的物流云、资源实现完美的结合,第二个在今年的四季度我们会做四端的开发,去年4月24号,我们实际上已经拿到了商务部批复的十家商务开发,我们把所有的平台商户全部有机结合在我们的平台上,跟我们一起展示。通过借助我们的数据云能做一些大数据的分析。

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我们处于一个互联网明智的时代,它的核心就是O2O,O2O的核心就是四端融合、平台开发,而四端融合、平台开发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同时苏宁也希望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拥有的一些技术和产品能够和所有在座的中国的所有企业一起从“互联网+零售+产品+渠道”一起来启航。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闭幕论坛发言:

当前“中国制造与2025”、“互联网+”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进而全国政协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做了一些调研,我想从这个角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勉。讲三个问题:

第一,“互联网+”行动的实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家知道,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兴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达国家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到来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然后他们是先后分步走的,而我国两步并作一步走,具有后发优势。两化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显著特征。我国工业界首先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实践,积累了经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从试点起推向行业,从重点行业推向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从中心城市推向了区域经济带,从当下到基层,从经验上升到标准、规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兴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就是从工业这个社会进步的历史阶段着眼,抓住了“四化”的内在有机联系。信息化发挥着引领和助推的重要作用。

放眼世界,我们看一看,无论是工业4.0、智慧地球、工业互联网等新理念、新战略,都把信息化推向了更高级的阶段。推动着以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生物等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是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大背景、大趋势下,“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础,制造业是最重要的组成。如今,各国都在谋划实现经济变革,我国制造业深受发达国家高端回流重振和新兴国家低成本进入的双重挤压。“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而“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实现形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广覆盖、深渗透的明显的特征。互联网已经广泛地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2045年我们要进入工业强国前列这样一个中国的国情下,互联网+制造业应当是最重要、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业不仅推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而且会释放和引发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改革措施,带动和辐射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商贸、金融等各个领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力增强和民生改善。

第二,实体经济产业、企业要增强内生动力,焕发内在的活力,做实“互联网+”,实现自我变革。“互联网+”行动是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平台提升、改造、优化企业,是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去策划、规划、设计产业未来的发展愿景。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是科学与经济的深度结合,是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跨界融合。然而,实现改造、提升、优化的行业企业应该是互联网的行动主体。基于这些行业、企业,应该主动地去拥抱互联网,深刻变革自我,互联网企业在身处这场声势浩大的历史变革中,自然要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时也壮大了自己。电子信息产业应该加快软件、硬件的研制开发,巩固加强网络基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互联网+”提供技术装备的保障,这就要具体地、详实地制订行业计划,乃至企业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要务实而不奢华;可行而不空谈。我国当前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时期,开展“互联网+”行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同时发力,不可偏废。传统产业现在多数产能过剩,在市场紧缩的时候,效益下降,推动力显得不足。在心力方面,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性制造业在加速发展。但是在整体上占的比例还比较少。据统计,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制造业的增加值的增幅高了5个百分比,但问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今年年底占GDP的8%,在制造业中高科技产业大概只占12%,仍然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回落的欠缺。

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以带动企业、地方、银行信贷、社会资本投入。加大技术改造还需要解决机制问题,提升改造的水平。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抓规划、抓重点,颁布目录,发布信息,给予政策指导与鼓励。企业要与国际同行对标,消除瓶颈,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技术指标。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重构生产的要素,提高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水平,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创新生产方式,提升资产的质量和盈利的能力。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从全局出发,确定区域和行业的分布,落实地区规划和行业规划。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市场和产业的基础,选准优势特色产业,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差异化发展。产业发展要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互联互通的高起点上,防止和避免产业趋同,甚至出现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第三,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要抓行业、抓试点,抓好互联网+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实施“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重点,“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10个重点行业,包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他们期待用先进技术来优化提升。同时,这传统产业与10个重点行业形成了紧密的供应链或者销售网。每个行业都要选择若干不同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分别确定不同的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取得经验以后再带动整个行业,有条件的还要把这些经验上升为标准和规范。

具体讲,培育智能制造有五个关键点:

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现在我国采用数字化工具的比例大概有52%。“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要提高到84%。所以要进一步推进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运算、大数据库等信息工具,来提升研发设计的效率和水平。

二是把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提高质量、功能和附加值。特别是关键的零部件、元器件、关键的材料的质量和自给率。而要求我们现在的自给率比较低,只有20%,到2025年要提高到70%,真正将代工整装变为自主制造。

第三个关键是制造设备的数控化,推广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等。目前我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只有27%,规划要求到2025年达到64%,实现精准制作。

第四个关键是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目前,流程式的制造业生产线智控率为54%,要进一步由自动化提升到智能化,这样可以实现本质安全、柔性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个关键是制造业产业链的网络化、社会化和服务化。要运用工业互联网发展故障预警、在线维护、远程优化等等,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发展智能物流、电子商务,进一步降本增效,扩展市场,发展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方式、新业态,整合完整产业链。制造业供应链和销售网的社会化、网络化将推动生产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