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出世与入世之间

2015-07-24三个A

诗歌月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诗坛诗意诗人

三个A

2014年10月,我在参加来宾市文联组织的“广西著名诗人赴金秀大瑶山采风活动”中第一次见到荣斌。他身材挺拔,谈吐儒雅,戴着 顶让人 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帽子,言行举止间低调而又不失豪爽。诗会结束后,我搭着他的顺风车返回。当时一起同车返回的还有诗人庞白。庞白我也是早闻其名,对他们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路上,我们聊诗歌,谈创作,很是忘情。荣斌把我送到来宾,时间过了中午又还没到晚上,大家决定先吃一碗米粉充饥。我准备掏钱时被荣斌阻止。他说这是我的好兄弟开的粉店,不用给钱,然后和烫粉的老板娘聊起来。吃完粉准备离开,他却从身上掏出钱塞到了老板娘手中。尽管对方坚决不要,但他还是执意给了。这个细节我看在眼里,心里有所触动,这与钱的多少无关,而是从这细节里可以看出荣斌为人的风格。晚上,我躺在床上翻看他赠送的诗集《荣斌先锋诗歌选》和《卸下伪装》,还不时想着白天的事。

在许多人眼中,荣斌是个成功的商人。但在我眼里,他却是个地道的诗人。早在九十年代初,他就已跻身诗坛。阅读他九十年代初期的作品,仍然能感受到他激荡的诗情里闪烁着的语言智慧与光芒。进入九十年代未,他突然从诗坛中销声匿迹。以至十多年后重返诗坛,后来人都遗忘了他的诗人身份。正如青年评论家陈振波在一篇评论中写道: “荣斌诗集里的好些作品写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二十多年前了,有时候我会想,如果那个时候,这些作品能得到有效的传播和推广,荣斌作为一个诗人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地位可能会更重要一些,最起码会比现在重要,但历史不能假设,我们还是默默地读他的诗……”是的,历史无法假设,荣斌诗歌作品的高度与厚重一度是被忽略了的,这些作品理应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歌不该被遗忘的蓝本。作为企业家的荣斌,为人真诚,慷慨,也帮助过不少诗人,这些行为却也极易让人误会他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土豪。而事实上,只有走进他的诗歌世界,才能体会到他的诗歌才是真正的“土豪”。看看他如何《在酒吧撒野》,挥霍他的诗意。

光阴被耗尽了,酒吧的洗手间里

一个弹吉他的小子

被酒精击崩

麻将桌上的恶棍,吧台上迷恋钢管的舞女

都将在这一夜迷雾里成为对手的俘虏

所有人的眼睛都变成猎犬,像锋利的刀片

在这狭窄的空间蠢蠢欲动

烟雾弥漫

红酒飘摇

肺活量在急剧膨胀,血管在奋力抗争

学院路向深渊延伸,路上的人们

看不见未来

或者明天,仍是一场无法预测的噩梦

但是今晚

必须喝醉!

必须放纵!

必须疯狂!

青春不在我还在!

这样狂野的描述,这样不羁的豪情,恐怕很少有人纳入笔触。青春不在,我还在。我在诗就在!不论这世界怎样轮转,命运发生什么样的变故,诗歌都与灵魂同在,正如荣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没有激情,何以为诗?”其实这些年荣斌压根儿就没有放弃过诗歌,他说自己“白天作鬼,晚上作人。”多少都透着一份入世的无奈与出世的执着。他说,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条诗意的河流”, “我只想默默写作,做一个低调吟唱的歌者……”,在诗歌的道路上低调前行,是他一贯风格。他的诗歌极具爆发力和穿透力。读他早期的诗歌,犹如隔着有色玻璃,观看烟花在空中漫天飞舞,语言的撞击飘来被烧焦的生活的味道。他在《寒夜,想起那些露宿街头的人》中写道:

……

可是此刻,我就突然想到了有一个人,或者说是

有一群人

他们无家可归,没有栖身之处

世界那么大,可是,他们竟然没有安放灵魂的居所

哪怕是一只可怜的小铁盒子,没有

他们没有,什么都没有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黑夜,我还想读一读安徒生

不,我读的不是安徒生,而是那个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记得吗,那双美丽的大眼睛

那么柔顺而枯槁的金色长发

那时我在一所乡间中学,那时我认识她,我经常把她

的名子叫错

我称她为——卖女孩的小火柴

她在一簇火光的尽头慢慢熄灭。无家可归的人,你们

在哪儿呢?你们是谁?

……

可是我现在仍然无法释怀,因为心中的块垒消除不去

那些人的影子在眼前漂浮

那些活着的,以及死去的,那些明亮的眼睛

暗淡了

在这样孤寂的深夜,他们冷吗?

他们是否斜靠在皲裂的墙角

抱团取暖

那么明天呢,明天在哪儿?

明天会有一轮温暖的太阳吗?

在这首诗中,荣斌的诗歌风格有了重大的转变。从个人向集体、从呐喊向行动、从祝福向关爱、从观望到触摸,无不充满人性关怀。这种转变让诗歌语言获得更多的重塑和新生,获得更多积累沉淀,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据说此诗写于好几年前,瞑瞑之中为他后来的诗路提供崭新的写作风向标。这是理想最后化蛹成蝶的必经之路。201 3年在荣斌宣布回归诗坛不久,他即创作出如《原谅》、《一个坏蛋的泡妞笔记》、《看风水》等重要的代表性作品。

其中,荣斌被著名诗人伊沙选入新诗典的《一个坏蛋的泡妞笔记》,堪称经典之作。伊沙在编选这首诗时写道:我并不喜欢本诗标题,带有80年代所谓的现代派遗风,于是初读本诗时,我是带着对标题的不良感觉朝下读的,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美好,越读越轻盈,最后飞走了,想象的诗意化作事实的诗意。荣斌90年代与我相识,通过信,他一回归诗人队伍就出手相助《新诗典》,也许我永远不会对世界绝望,碰到一个白眼狼,就会遇到十个侠土。

徐江在选编《给孩子看的诗》时曾经说过,在诗歌写作的几种类型中,他把“人文关怀”视为最高级的写作。荣斌的《看风水》,就是一篇人文关怀上品佳作。

荣斌的《看风水》也堪称口语诗的上乘之作,从“堂哥出事”时,微笑着向“我”道别,风水师说到“我”家风水有问题, “我”带着风水师回去看风水,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勘查了几十座坟山:最后/在一座/不知名的/祖宗坟前/终于发现端倪。活在当下的大多数人何尝不是如此:有事没事总喜欢去刨根问底,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却遗忘生命中还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去关注。理想的空白,人情的空白,寂寞的空白。呐喊变成梦呓。欲望掩没思考。当真正的悲痛涌来,唯有感叹,唯有欲哭无泪。

人文关怀不只是空话。荣斌在系列妙趣横生的语言串连中嘎然而止,意味深长。麻木的人性,人性自我矛盾的行为,人类学中永无法解开的种种交织的关系。唯有诗意是万能的锁匙,她轻盈,飘逸,敏捷,无所不能。她跟着诗人进入万物载体,把不幸的疼痛和悲伤的色彩抹掉。

诗歌写作忌讳的是凭空臆想。包括我自己有时也犯下这种毛病。但是,荣斌一开始便用神来之笔解决掉这个难题: “那天/我正趴在办公室/打瞌睡/堂哥在我面前/突然出现/他的笑容/那么灿烂……”虚不虚,实不实,虚实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画面栩栩如生,引人动容。其诗歌技艺与情感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对比诗坛众多无病呻吟的伪作相比,荣斌的诗歌品质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近年来,诗人回归已成为诗坛一大景观。荣斌的回归,为沉寂的广西诗坛带来了一波又一波浪潮,从2014《诗歌月刊》年度诗人颁奖活动在南宁的成功举办,到“新诗典南宁——河内朗诵会”的举行,都与荣斌作为诗人的回归密切相关。荣斌不仅勤奋笔耕,还创办了一本大气的季刊——《西乡塘诗刊》,迄今已推出两期。在最新一期《西乡塘诗刊》里,还特别策划了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大展,真可谓名家云集,气势如虹。正如沈浩波所言:诗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我为自己有这样的诗人朋友而感到骄傲。

猜你喜欢

诗坛诗意诗人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刘良玉
永恒
冬日浪漫
“诗人”老爸
愤怒
祝贺彭城女子诗社成立(新韵)
老来学艺
国际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