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孤独症高危因素和早期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2015-07-24叶蓓焦敏

当代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围产期危险患儿

叶蓓 焦敏

儿童孤独症高危因素和早期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叶蓓 焦敏

目的 对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早期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孤独症儿童51例,并与正常健康儿童50例进行临床对比,总结相应危险因素和早期特征。结果 孤独症患儿在早期表现较为明显,母孕期和围产期内的高危因素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主要表现在高热、窒息、说话迟、感染史及母亲情绪等方面。结论 在母孕期和围产期对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孤独症,使孤独症得到尽早的诊断治疗。

孤独症;高危因素;早期特征;临床分析

儿童孤独症属于一种发育障碍疾病,在临床多表现为言语交流不正常,社会交往出现障碍等,男孩较女孩更为多见[1],其发生原因尚未有准确定论,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尽早发现孤独症,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很重要作用。本研究对51例孤独症儿童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对其早期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51例(男44例,女7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8±3.2)岁。所有患儿在入院后经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语言障碍和交往障碍,确诊为孤独症。同时随机从体检中心抽取50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组(男42例,女8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1±3.6)岁。所有儿童经相关检查确定其神经系统、体格、精神状况、发育水平等符合正常健康标准。2组患儿在性别比例、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母孕期、围产期及早期表现进行调查,具体包括:(1)母孕期的危险因素包括胎次、流产史、药物史、母亲情绪、感染史等;(2)围产期危险因素包括产式、胎位、孕期、产程、窒息史等;(3)婴幼儿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热史、头部外伤史、说话迟等;(4)早期表现包括眼神对视、抱着时儿童的躯体反应和情绪反应、对声音的反应、是否哭闹、对面部表情的反应等,对每种表现的频率进行打分,分为0~3分四个等级,然后统计总分,比较2组儿童之间的比分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母亲情绪、感染史、围产期窒息、说话迟、高热史指标比较上,正常组和孤独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见表1。在早期表现上,孤独组儿童在早期表现上的总分平均为(2.5±1.6)分,正常组儿童在早期表现上的总分平均为(0.5±0.6)分,孤独组儿童的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孕期和围产期内的高危因素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

表1 2组儿童危险因素比较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比较,从母孕期、围产期以及婴幼儿早期3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正常组儿童相比,孤独症患儿在母亲情绪、窒息、感染、高热史及说话迟等方面与正常组儿童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母亲情绪、窒息、感染、高热及说话迟等是孤独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2-3],由此可以看出,孤独症的发生与胎儿在围产期中的高危因素较多有关,且与母亲自身的情绪和感染史有关,在出生时发生窒息、婴幼儿早期发生高热等都可能会影响孤独症的发生。但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过小,并不能证明孤独症的发生原因就是这些高危因素导致的,因而有研究认为围产期、母孕期和婴幼儿早期的这些高危因素可能是由遗传影响胎儿发育所导致的,并不能独立构成孤独症的发病因素[4-5]。同时,高危因素并不存在特异性和一对一关系,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并不一定患有儿童孤独症,因而高危因素的种类并不能说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具有数量较多高危因素的儿童才有可能发生儿童孤独症,而不是由某种高危因素来决定孤独症的发生。在早期表现上,患有孤独症的儿童组其在早期表现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这说明孤独症儿童在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孤独症表现较为明显,有研究表明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在其两岁之前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6-7],在发育上孤独症儿童也明显落后于健康而暖通,在言语方面孤独症儿童对单词、短句等较为滞后,而在运动方面,孤独症儿童的坐、爬、走等行动也比较落后于健康儿童,因而应该尽早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孤独症诊断,对患儿进行早期心理干预[8],以改善患儿的孤独症症状,以求能够改善患儿身体发育情况,提高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9]。心理干预是目前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通过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社会交往行为,而且要想提高孤独症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早期确诊和实施干预,因而在临床上对患儿的早期孤独症表现进行观察,尽早诊断孤独症,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状态。

综上所述,孤独症患儿在早期具有明显的孤独症表现,应该尽早对其进行诊断,实施干预,以改善患儿的远期结局。

[1] 郝晓楠,张岱.孤独症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68-1494.

[2] 于红,陆廷凤,任慕兰,等.中国人群儿童孤独症围生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09,13(6):364-367.

[3] 郝晓楠,张岱,贾美香.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精神障碍儿童围生期危险因素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2(1):25-28.

[4] 宋锐,李莹莹,吕智海,等.儿童孤独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11(6):26-27.

[5] 陈夏尧,李丹,刘荣莲,等.智力障碍、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压力及相关因素对比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6):572-574.

[6] 关文军.孤独症儿童的性别差异及其解释模型[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52-58.

[7] 黄秋平,周世杰.孤独症儿童信念理解能力发展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6):928-931.

[8] 李素水,王霞,孙志刚.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免疫学研究最新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40(4):241-245.

[9] 刘文文,杨曹骅,张林娜,等.父母生育年龄及围生期因素与孤独症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5):289-2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56

河南 450053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心理科(叶蓓 焦敏)

猜你喜欢

围产期危险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喝水也会有危险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围产期时间定义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拥挤的危险(三)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