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2015-07-24王宪纬
王宪纬
一、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以清晰悦耳的声音,生动鲜明的画面,变抽象为具体,以耳目一新的优美视觉感受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对提高自我认识,实现自我教育,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1.引趣
兴趣是学生接受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而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运用电教手段寓哲理于浅显的故事情节之中,提高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性,为学生接受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满招损,谦受益》一课时,我用课件演示动画情节《龟兔赛跑》。播放时,学生立刻被逼真形象的画面所吸引,全神贯注地观看。让学生谈观后感受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谈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胜不骄,败不馁”“戒骄戒躁”等观点。
2.激情
情感是学生学好思想品德的内动力,是学生行为定向选择和良好品德内化的关键,而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文字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电教媒体却能弥补这一不足。如教学第七册《爱国将领吉鸿昌》时将课文内容用录像投影:吉鸿昌登上了出国的轮船,站在甲板上,看着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泪流满面,心情沉重。优美的音乐,逼真的画面,将吉鸿昌的爱国形象栩栩如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3.导行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行是关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以启示,能够达到导行的目的。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我制作了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的课件:一位年轻人跳护栏,想穿过马路,后面正好一辆汽车急驰而来,随着一声紧急刹车,年轻人倒下了……此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抓住时机导行,让学生对后果做出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教学,变乏味的讲解为形象的画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加强自主学习,促进道德内化
自主学习,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1.讨论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摒弃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讨论中。如教学《真正的友谊》时,我出示了一个学生生活中的例子供大家讨论:考试时,小华有一道题不会做,小红悄悄地告诉了他。当小华看到自己考了100分时,心中暗想,多亏了好朋友。你认为小红的做法对吗?小华的想法对吗?通过学生的讨论,大家不仅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而且在实际学习中,知道了自己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样做,由认识达到了内化。
2.辨析
辨析指使学生澄清思想上一些模糊的认识,从而深刻地理解某一观点,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并愿付诸行动。如《珍惜时间》一课时,选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设计了辨析题:①小明制定了一张星期天作息时间表,除了作业,就是看书,没有娱乐时间,也没有学做家务的时间。②小刚做了10道数学题,还错了3道, 班上最多的同学做了20道,小刚还说,只要写作业就是珍惜时间,小明、小刚这样珍惜时间对吗?引导学生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珍惜时间就是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就是争取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事。”
3.表演
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道德情感,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如在教学《关心父母》一课时,创设情境: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该为妈妈做些什么?爸爸是宣钢工人,工作很累,晚上回来,我该怎么办?要求同桌配合表演。这个教学环节融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使学生品德认识得到内化,真正知道自己在家如何关心父母。
三、注重社会实践,实现自我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要受学校、家庭的影响,还要受社会的影响,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1.关注社会现象,辨别是非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产生的不良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冲击,学校思想品德教学要结合社会上的滔滔正气和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
2.社会调查实践,增强意识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在教学中,让学生就课本内容展开社会实践调查,增强道德认识,实现自我教育。在学习《保护人类的家园》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宣化化肥厂,对厂区外环境作调查:空气刺鼻令人窒息,污水流淌,臭气熏天,小河边垃圾成堆,无鱼鸟活动。这一组画面向学生敲响了警钟: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作为未来的主人,应该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圃园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