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为师之魂
2015-07-24许红英
许红英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为师之魂,那么“爱”则是师德的核心。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的无私奉献。学生会内化这爱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一、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初接新班,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对其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等要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中午休息时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爱他们。
二、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变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个平日坐不住的男孩在操场玩时腿被六年级的同学给撞断了,在家休息半个多月后才来上学。我一边为他补课,一边与他谈心,教他遵守纪律,保护好自己。下课时,总是派同学陪着他慢慢走,时时提醒他注意安全。而性格内向的一个小女孩,有两次尿在了裤子里,我马上回家把自己孩子的裤子拿来给她换上。
三、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侮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炼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主品格的养料。我们班的某某是留级的学生,曾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不求上进,是个地道的调皮大王。家长对他不报什么太大的希望,他自己也是破罐破摔。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了这孩子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特别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有很好的思想基础。我多次找他谈心,及时与家长联系,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给以鼓励,还交给他一些班级工作去做,适时地去表扬他,提高他在学生中的威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他的进步令老师和同学都刮目相看。
四、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刚入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先用各种儿歌进行常规的教育,使他们了解一日常规。还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自觉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监督。下课时,我先走到教室门口,站在那儿,然后目送他们一个一个走出去,还要不时地提醒,某某站排里,某某把手放下。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然后走出去,和他们一起玩,或看着他们玩,指导他们游戏的方法。就这样,渐渐地下课我不再用时时地去看着了,队伍也站得整整齐齐。孩子们不会做值日,我就每天六点半不到就来到学校,手把手教他们干活,一次次地教,一次次地示范……
教育,是一曲《爱的奉献》。我们的生命会因奉献而精彩,因开拓而闪亮,因耕耘而芬芳,因责任而更美丽。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大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