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乙醇冰袋用于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伴发热患者降温效果的观察
2015-07-23蒋利亚王秀娟王黎梅
蒋利亚,王秀娟,王黎梅
(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肝恶性肿瘤的常用技术[1],发热是TACE后常见的反应[2]。冰袋物理降温是临床高热患者常用的降温方法,传统的清水冰袋冰敷降温,效果肯定,经济实用,但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影响了临床的使用。笔者自制15%乙醇冰袋用于原发性肝癌TACE 后伴发热患者的物理降温,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原发性肝癌TACE 后伴发热患者。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4例,按住院时间分组,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8月住院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46~76岁,平均(59±0.5)岁;首次TACE 29例,第2次或第3次TACE 17例;最高体温39.0~39.9℃,平均39.4℃。观察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56±0.7)岁;首 次TACE 34 例,第2 次 或 第3 次TACE 14例;最高体温39.0~40.1℃,平均39.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降温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15%乙醇冰袋物理降温。
1.2.1.1 材料 清水,75%乙醇,蓝墨水,回收经清洁、消毒后的一次性输液软包装袋(250 ml、500ml),一次性1ml和50ml注射器各1支。
1.2.1.2 制作方法 采用250ml、500ml两种规格的一次性输液软包装袋,经清洁、消毒后用50ml注射器按1∶4比例注入75%乙醇和清水(配制后乙醇浓度为15%),再用1 ml注射器注入0.1~0.2ml蓝墨水着色,在袋子外面贴上“15%乙醇冰袋”标识以区别于其他静脉输注的药物,最后排除空气后平放入-18℃冰箱冷冻24h即制成。用纯棉布缝制与两种规格配套的冰袋套,并在外套上缝上搭扣。
1.2.1.3 使用方法 使用前先用一次性无纺布手术帽包好15%乙醇冰袋[3],再装入配套冰袋套内,置于患者前额、头顶部及全身大血管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等,冰袋使用后30min测体温1次(统一测耳温),当体温<39.0℃,取下冰袋[4]。使用冰袋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的变化,以免冻伤。
1.2.2 对照组 材料中无75%乙醇,冰袋外标签注明“清水冰袋”,其余材料、制作方法、使用方法均同观察组。
1.3 效果评价
1.3.1 室温18~24℃时冰袋温度 从-18℃冰箱内取出两种冰袋各1袋,剪一能容纳水温计的小口,将水温计放入袋内浸没在冰水中,记录每小时温度变化。
1.3.2 患者体温变化 患者冰敷后0.5h、1h、2h及3h,分别测量患者体温动态变化,做好记录。
1.3.3 患者满意度调查 自行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共有8项条目,设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3.4 使用中冰袋更换次数 患者冰袋降温过程出现同一患者2次及以上更换冰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重复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降温后体温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冰袋降温后体温情况 ℃
2.2 两种冰袋室温下各时间段形态与温度情况 见表2。
表2 两种冰袋室温下各时间段形态与温度情况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例
2.4 患者冰袋降温过程更换冰袋情况 对照组7例患者降温中途因冰块水化需更换冰袋,而观察组没有出现更换冰袋情况。
3 体 会
冰可使机体局部血流减少和微血管壁的渗透性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降低体温。冰袋降温作为一种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在临床上效果得到肯定。传统清水冰袋冰块硬度高,有棱角,易刺破冰袋,与体表接触面积少,难以固定,患者主观舒适感差,且冰块溶化后冰袋升温较快,降温维持时间短,使用时需频繁更换冰块,增加了护士工作量[5]。根据“一定溶剂中有一定量的溶质时,则形成的溶液其沸点上升、冰点下降”的原理[6],及赵惠明[7]提出的:“10%~20%乙醇冰袋,在室温20℃的环境下持续3h,温度保持在-6~-8℃,低温持续时间长,融化形态为冰泥水状,松软”的理论,笔者制作了15%乙醇冰袋。乙醇的冰点为-114℃[8],乙醇与水混合可配成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水的冰点为0℃,将乙醇与水混合后可以降低液体的凝固点,同时温度上升缓慢。本文临床实验表明,15%乙醇冰袋在-18℃时呈冰沙状,持续3h温度为-7℃,冰袋松软,能充分接触体表面积,并且容易固定;降温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使用冰袋降温0.5h时,两组患者降温效果相同(P>0.05),1h、2h、3h时15%乙醇冰袋的降温效果优于普通清水冰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15%乙醇冰袋随时间延长,降温效果优于普通清水冰袋;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9%,1例患者由于坚持药物降温见效快,使用中途改用药物降温;对照组满意率为80.4%,5例患者认为冰袋坚硬,容易移位,感觉不舒服,3例患者认为冰袋水化较快,护士更换冰袋影响患者休息,1例患者对使用冰袋降温持怀疑态度,配合度不高;对照组7例患者降温中途因冰块水化需更换冰袋,而观察组没有出现更换冰袋情况。15%乙醇冰袋制作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冰袋制冷后为冰沙状,不易摔坏及刺破冰袋,冰袋溶解时间长,无需频繁更换,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1]郭丽萍,王茂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2):3395-3396.
[2]王江云,李彦豪,卢伟,等.肝癌TACE治疗后发热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9):1417-1418.
[3]李丽香,王瑞丽,沈秋风.一次性手术帽在冰袋降温中的巧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751.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4-185.
[5]蒋丽萍,王晶,费琴仙,等.10%盐水冰袋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6(8):509-510.
[6]莫惠彬,何英,杨平,等.不凝固冰垫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3B):43.
[7]赵惠明.冰袋的制作与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470.
[8]徐叔云.中华临床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