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胃肠减压引流不畅率
2015-07-23马颖丽王娟聪
◆马颖丽 王娟聪
责任编辑:吴小红
1 选题理由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粘膜下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安全地将较大的病灶完整、大块切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等优点,有着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它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早期胃肠道癌被发现并在内镜下进行治疗[1]。术后多数病人需要留置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技术是消化内科和普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作用,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便观察有无术后出血,减轻胃肠道压力和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吻合口愈合[2]。保持胃肠减压持续有效进行,是疾病诊断、机体恢复和功能恢复的保证[2]。若术后引流不畅,酸性胃液侵蚀治疗伤口,不利于伤口恢复,影响术后病情观察,进而影响治疗正常进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行ESD术患者出现了多例术后胃肠减压引流不畅。
2 圈概况(表1、表2)
表1 圈概况
3 现状调查
有研究显示,胃肠减压引流不畅率差异较明显,分别为44.4%[3]、13.9%[4]、39.8%[5],无统一标准。圈员对2012年8月~10月在科室行胃粘膜下肿物ESD术者83例进行统计。所有患者术后均留置胃肠减压,置管时间24h~72h,术后观察发生引流不畅10例,引流不畅率为12.05%。
4 目标设定
科主任及护士长明确要求提高胃肠减压有效率。经圈员讨论,结合科室实际,将活动目标设定为:胃肠减压引流不畅率≤5%。
5 原因分析(图1)
6 要因确认(表3)
7 对策制定(表4)
8 实施
实施一:落实培训及考核
圈员中的护士长及教学老师对全体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根据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南,对下胃管方法进行培训。查阅文献[6],制定冲洗胃管方法,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
表2 圈成员
图1 胃肠减压引流不畅的原因
实施二:落实健康宣教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建立初步认识,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对家属及患者讲解术后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为方便患者,制定《ESD患者健康宣教卡》,从术前准备、术日准备、术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方便患者阅读和理解。
实施三:完善质控标准
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制定“ESD术后胃管管理制度”和“ESD术后护理计划单”,督促护士有计划、有目标、高质量地完成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有效,保证ESD术后胃肠减压有效。圈员成立ESD术后胃肠减压维护小组,进行实地示范讲解。注意加强新职工及低年资护士的管理。
9 效果验证
圈员对2013年1月~3月在科室行胃粘膜下肿物ESD术72例患者进行统计。所有患者术后均留置胃肠减压,发生引流不畅 2例,引流不畅率为2.78%,达到了活动目标。
10 巩固措施
(1)将“ESD术后胃管管理制度”纳入科室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由科主任及护士长监督落实。
表3 要因确认
表4 对策制定
(2)将“ESD术后护理计划单”纳入科室护理计划单,作为ESD术后患者必用护理文件。
(3)印制《ESD患者健康宣教卡》,供患者参考,加强健康宣教。
11 小结与下一步打算
通过活动,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胃肠减压有效率,降低了引流不畅率,保证了医疗及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下一步,圈员将对如何提高指血血糖监测规范性人次进行研究。
[1]丁 静,蒋新香.内镜下粘膜切除术34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8):100-101.
[2]赵 丽.280例胃肠减压临床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8):169-170.
[3]孔玲珍.228例胃肠减压患者胃管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101-102.
[4]张 洁.65例胃肠减压失败原因分析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4):144-145.
[5]曹志敏,白娅玲.236例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0,31(9):1509-1510.
[6]金月红,张锦丽.改良脉冲式冲管法预防鼻胃管堵管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A):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