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北地区农田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变化

2015-07-23龙贵兴杨再学李蔚传彭忠勇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毒饵黑线大方县

赵 芳,龙贵兴,杨再学,李蔚传,彭忠勇

(1.贵州省大方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大方551600;2.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余庆564400)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贵州省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1]。已见报道的贵州省黑线姬鼠种群生态学研究主要涉及岑巩县[2]、凯里市[3]、锦屏县[4]、余庆县[5-10]、雷山县[11,12]、息烽县[13]、瓮安县[14,15]等黔东、黔中地区,而有关黔西北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摸清黔西北地区黑线姬鼠种群生态特征与变化规律,本研究于1995 -2014年对贵州省大方县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丰富贵州省黑线姬鼠种群生态学资料,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及时间

大方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05°15' -106°08',北纬26°05' -27°36'。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烤烟、茶叶、果蔬等。鼠情调查地点选择在该县的对江村、石墙村等地,海拔分别为1083、1170 m。调查时间为1995年3月-2014年12月,但2002 -2004年未调查,开展田间鼠情调查月份累计186 个月。

1.2 调查方法

鼠情调查方法为夹夜法,捕鼠工具为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统一使用的木板鼠夹,诱饵为当地自产的花生仁。每年每月调查鼠情1 次,每月上中旬(5 -15日)在住宅区、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3 种生境置夹调查。对捕获的标本进行性别鉴定、外部形态测量和繁殖状况解剖观察,分别统计鼠种组成、捕获率、性比(♀/♂)、雌雄鼠繁殖资料等。采用DPS 数据处理系统对繁殖参数年度、月份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线姬鼠在不同生境的数量分布

1995 -2014年在贵州省大方县住宅区、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共置夹105406 个,捕获鼠类3595 只,平均捕获率为3.41%。捕获鼠类有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ieri)、黑线姬鼠、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tanezumi)、小家鼠(Mus musculus)、锡金小家鼠(M. pahari)、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7种。从不同生境数量分布来看,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分别占总鼠数的23.80%和20.55%,平均占总鼠数的22.01%,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鼠种之一,而在住宅区黑线姬鼠数量较少,仅占总鼠数的2.83%(表1)。从不同年度黑线姬鼠种群组成来看,1995 -2011年相对稳定,占总鼠数的9.09% -32.93%,2012年以后明显上升,占总鼠数的63.33% -86.79%(图1)。

图1 贵州省大方县黑线姬鼠在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的数量分布Fig.1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podemus agrarius in paddy and dry land in Dafa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

2.2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

对1995 -2014年农田(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度之间种群数量差异极显著(F =4.587,P <0.01)。多年平均捕获率为0.75%,年平均捕获率以1996年最高(2.21%),2011年最低(0.13%),最高年是最低年的17.00 倍(图2)。1 -12月种群数量变动较大,不同月份之间种群数量差异显著(F =2.286,P <0.05),月平均捕获率以6月最高(1.18%),11月最低(0.34%),最高月是最低月的3.47 倍。一年中在1、2、11、12月种群数量较低,平均捕获率均在0.50%以下,3月以后种群数量开始上升,在6月出现1 个数量高峰,7月以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其季节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曲线(图3)。

图2 贵州省大方县农田黑线姬鼠不同年份捕获率变化Fig.2 The yearly capture rate of Apodemus agrarius in Dafa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

图3 贵州省大方县农田黑线姬鼠不同月份捕获率变化Fig.3 The monthly capture rate of Apodemus agrarius in Dafa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

2.3 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

对1995 -2014年农田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统计(表2)表明,共捕获黑线姬鼠527 只,其中,雌鼠255 只,雄鼠272 只,种群总性比为0.94,雌、雄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χ2=0.61 <χ20.05=3.84,P >0.05)。多年平均怀孕率为25.49%,平均睾丸下降率为81.25%,平均繁殖指数为0.67。当地黑线姬鼠在冬季1、2、12月未见怀孕鼠,主要繁殖期在4 -9月,雌鼠平均怀孕率为15.63% -55.88%,雄鼠平均睾丸下降率为80.00% -95.83%,平均繁殖指数为0.36 -1.52。一年中在4 -5月和8 -9月出现2 个怀孕高峰,平均怀孕率分别为37.50% -55.88%和42.11% -50.00%,怀孕率变化曲线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图4)。胎仔数变幅2 -10 只,平均胎仔数为5.43 只,以怀孕5、6 只最多,分别占总孕鼠数的30.77%和35.38%,其次是怀孕4 只和7 只,怀孕4 -7 只占总孕鼠数的92.31%。雄鼠睾丸下降率在3 -11月最高,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5.00% -95.83%。繁殖指数高峰同样出现在4 -5月和8 -9月,平均繁殖指数分别为0.96 -1.52和0.94 -1.46,不同月份繁殖指数变化与怀孕率变化趋势相一致。经方差分析,不同年度之间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差异均不显著(F =1.411,0.391,0.511,1.107,P >0.05);不同月份之间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差异极显著(F=3.207,4.376,P <0.01)、繁殖指数差异显著(F =1.860,P <0.05),但胎仔数差异不显著(F=1.353,P >0.05)。说明黑线姬鼠年度间种群繁殖参数相对稳定,变化差异不大,月份间除胎仔数变化差异不大外,其余繁殖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

表2 贵州省大方县农田黑线姬鼠不同月份种群繁殖特征变化Table 2 The monthly population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odemus agrarius in Dafa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

3 小结与讨论

黑线姬鼠在黔西北地区的大方县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22.01%,是当地农田害鼠第二优势鼠种,仅次于当地第一优势鼠种高山姬鼠(62.32%)[16]。但2012年以后黑线姬鼠种群组成明显上升,成为当地农田害鼠第一优势鼠种,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应把黑线姬鼠和高山姬鼠作为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不同年度、月份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多年平均捕获率为0.75%,明显低于高山姬鼠多年平均捕获率(2.58%)[17]。一年中在6月出现1 个种群数量高峰,其季节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曲线,与当地高山姬鼠一年中在6月出现1 个种群数量高峰相同[17]。说明黑线姬鼠与高山姬鼠在当地呈同步发生趋势。

黑线姬鼠在黔西北地区1、2、12月不繁殖,这与当地冬季气温较低有关。主要繁殖期在4 -9月,一年中在4 -5月和8 -9月出现2 个怀孕高峰,与贵州省各地报道农田黑线姬鼠怀孕高峰出现时间基本相同。说明贵州省黑线姬鼠种群繁殖规律基本一致。在鼠类种群繁殖高峰之前开展集中统一灭鼠,可收到“杀一灭百”的效果[18]。因此,当地黑线姬鼠防治的最佳时期应选择在4月和8月为宜。防治时应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安全和无二次中毒的第2 代抗凝血杀鼠剂,如溴敌隆、溴鼠灵等,改进灭鼠投饵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19],达到高效灭鼠、保粮防病的目的。毒饵站可选择PVC 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简瓦毒饵站等[20]。

大方县黑线姬鼠胎仔数为2 -10 只,平均胎仔数为5.43 只,与当地其他鼠种平均胎仔数相比,低于褐家鼠(6.79 只)[21]、高山姬鼠(5.92 只)[22],高于四川短尾鼩(5.06 只)[23]。由此说明鼠种不同,胎仔数也有所不同。与贵州省其他地区黑线姬鼠平均胎仔数相比,高于凯里市(4.80 只)[3]、岑巩县(4.85 只)[2]、息烽县(4.86 只)[13]、瓮安县(5.24 只)[14]、余庆县(5.29 只)[10],低于锦屏县(5.92 只)[4]、雷山县(6.12只)[12]。可见黑线姬鼠胎仔数在贵州省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张知彬等[24]和杨再学等[9]报道黑线姬鼠胎仔数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的研究结论相同。这种差异与各地气候条件、食物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不同有关,也是该物种种群长期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

[1]杨再学,金星,刘晋,等.贵州省1984 -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J].农学学报,2011,1(7):11 -17.

[2]雷邦海.岑巩县黑线姬鼠的生态初步观察[J].动物学杂志,1993,28(3):32 -35.

[3]松会武,顾永林.凯里市黑线姬鼠生态观察[J].耕作与栽培,1990(4):48 -50.

[4]雷邦海,松会武,龙清凤,等.锦屏县东部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及黑线姬鼠生态特性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2(2):23-27.

[5]杨再学.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6,24(1):15 -19.

[6]杨再学.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7,16(S):44 -47.

[7]郑元利,杨再学.余庆县黑线姬鼠的发生动态及其治理技术[J].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21(5):351 -356.

[8]杨再学,郑元利,郭仕平,等.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预报模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193 -197.

[9]杨再学,郑元利,金星.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种群繁殖参数及其地理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07,27(6):2425 -2434.

[10]杨再学,郑元利,金星,等.黑线姬鼠胎仔数变动规律及对种群数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363 -367.

[11]马仁华,文炳智.雷山县黑线姬鼠种群的生态观察[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8,17(2):121 -122.

[12]文炳智,杨再学.雷山县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参数变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1(1):44 -49.

[13]潘世昌,张雪琼,张朝仙,等.农田黑线姬鼠的发生规律及治理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2):16 -19.

[14]李恩涛,杨再学,周全忠,等.瓮安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变化规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3,32(5):393 -396.

[15]李恩涛,周全忠,李跃辉,等.瓮安县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0):93 -95.

[16]龙贵兴,罗文忠,刘琼华.大方县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预测[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6):102 -105.

[17]杨再学,金星,郭永旺,等.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预报模型[J].生态学报,2010,30(13):3545 -3552.

[18]杨再学,松会武,雷邦海.贵州省农田害鼠经济防治指标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3(3):32,28.

[19]金星,杨再学,刘晋,等.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107 -112.

[20]郑元利,杨再学.毒饵站种类及其使用技术[J].农技服务,2008,25(8):69,108.

[21]罗文忠,龙贵兴.大方县农田鼠类调查[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39 -41.

[22]杨再学,金星,郭永旺,等.高山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89 -194.

[23]杨再学,龙贵兴,金星,等.四川短尾鼩的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变化[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493 -1497.

[24]张知彬,朱靖,杨荷芳.中国啮齿类繁殖参数的地理变异[J].动物学报,1991,37(1):36 -46.

猜你喜欢

毒饵黑线大方县
狼王洛波 (节选)
白布河畔苍鹭飞
黑线
夏日荷景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虾背黑线真的特别“脏”吗
大棚蔬菜鼠害的几种防治方法
几种药剂防治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
这也算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