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温场理论下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
2015-07-22林培锦
林培锦
摘 要: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提升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内在个体与外在环境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与勒温的心理场理论的人类行为分析框架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匮乏不仅表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且还体现对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上。从勒温的场理论去分析,大学生学习目的模糊、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内部校园环境的消极方面等,都是大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形成的重要原因。借用勒温的场理论分析框架,要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从思想教育层面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教学改革层面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校园文化建设层面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勒温;心理场理论;大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
学习心理学理论表明,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是学习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而学习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它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因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在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中对某事物带有稳定、主动、持久的指向性,是人们行为的内动力。”[1]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知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而导致他们需要保持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促使他们的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力度。然而,在现实中,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匮乏状态,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大学教育研究者们重要的课题之一。勒温的场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场动力模型,它把心理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影响人行为的两大重要因素,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因此,本文试图从勒温的场理论视角,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探讨其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关于大学生学习兴趣及勒温场理论的概念
勒温的场理论是一种心理动力机制,而学习兴趣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元素之一,这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紧密关系。而在借助勒温场理论探讨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之前,有必要对两者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梳理与分析。
1. 什么是大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第一前提就是学习兴趣的调动与激发。然而,兴趣一词是心理学名词,它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心理倾向性,主要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心理倾向,是以人们认识或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并通过社会实践而得以体现的一种心理倾向”[2]。一般而言,在人们探究或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如果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兴奋、快乐、紧张等心理状态,并外显为一种认知事物的速度、力度和强度,具有很强的个
性化色彩。因此,所谓的学习兴趣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认识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3]。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学习兴趣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按兴趣激发源来分,有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暂时兴趣与稳定兴趣,物质兴趣与精神兴趣等分类情况,彼此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并列关系。此外,还有一种分类法是源于兴趣的层级标准来划分,即,第一层次的有趣,第二层次的乐趣,第三层次的志趣,这三者之间体现为一种递进式的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我们应当提倡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直接兴趣、稳定兴趣、精神兴趣,以及第三层次的志趣,这是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终极目标。
总之,大学的学习更具探索性和研究性,知识的高深性与复杂性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为困难。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大学生学习得以前进并发展的重要内在保障机制。因此,为提高大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环节。
2. 勒温场理论的基本内涵
勒温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它除了在格式塔心理学上的贡献之外,团体动力学理论也是其重要的学说,其中,场理论就是其团体动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勒温提出的场理论是一种心理场动力模型。这个心理场动力模型涉及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个人的心理空间,另一个是个人的生活空间。他借鉴物理学中的“场”概念,提出了非物化的“心理场”。在他看来,人的行为是受到其生活空间和个体心理空间因素影响的,两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推动人类行为发生。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场理论函数基本公式:B=f(P.E)。其中B代表人的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人生活的环境空间。很明显,在这个公式中,代表个人的P,是人的心理空间,或心理紧张系统,在具体的行为发生过程中,它主要指个人的需要与动机的强度大小,这是场动力理论的最基本的动力思想。因为,“从概念的水平上,对人的行为根源所进行的动力分析,其中紧张和需求是最基本的术语。”[4]人的内心只要存在心理需求,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人的行为发生就是源于人自身内部心理紧张状态的释放而产生的动力。而代表环境的E,是人的生活空间,因为,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状态下,人的任何行为总是发生在自身所处的一定的生活空间中。而这个生活环境空间也是影响人行为发生的一大因素。然而生活空间并不能独立起作用,它必须结合人的个体心理紧张系统一起实现。因此,简单来说,人的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多样化行为及行为方式的发生,最终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空间,其中,个体的需要与环境共同作用于人的行为发生过程。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概况分析
尽管当前我国的众多大学在教学质量的改革上呼声较高,且也实施了一系列有较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如,大学生缺课、逃课、旷课现象仍时有发生。简言之,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呈现出一种匮乏状态。关于这一现象,可以从不少大学的课堂出勤奋率,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后学生的复习情况或者从图书借阅量等方面得到证明。
1. 缺乏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兴趣
从人才培养视角来看,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是一种客观要求。精深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大学生学习任务结构中的第一要务,换句话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本质所在。因为,大学生只有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专业思维能力,并以此胜任社会上的各种职业。而从更高的层次看,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尽管学习专业知识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却依旧低下,令人担忧,并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学习倦怠感。而根据当前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兴趣倦怠主要体现在情绪、行为和自我效能感上”[5]。endprint
2. 缺乏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广泛性兴趣
对于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培养一专多能,博学明理之人是其应有之义。这表明,大学生的学习知识结构自然也要包括这方面的内容安排。即除了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外,学习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里所称的科学文化知识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两大类。然而,现实的情况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广泛的科学文化毫无兴趣。某种程度上,这可以从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缺乏上得到一定的佐证。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对科学文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但存在问题仍然较多。
三、从勒温场理论看大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的形成原因
勒温的心理场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匮乏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解释的视角不同,原因的表现形态也就各有差异。但不管如何多样化的表现方式,无外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而在这一点上,与勒温的个人(主观)、环境(客观)两因素具有契合性。因此,从勒温场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学习兴趣匮乏,或许能为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上提供一条新的思考框架。
1. 大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的个人(P)影响因素
从个人(P)角度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学习能力是影响学习兴趣匮乏的两个关键性要素。当然,这跟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有相似之处。
(1)大学生学习目的模糊,专业兴趣度不高。根据勒温的场理论,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学习需要而定的,学习需要越是明确,其学习行为就越强烈。反之,则相反。当前的大学生学习需要从总体来说是不高的。毕竟长期以来的中学应试教育训练使得在进入非应试教育阶段的大学时,会在某种程度失去学习的目标,出现不知学什么,为什么要学的迷茫状态。而这种失去目标的学习,或没有目标的学习,其学习需求必然呈现出随意性,可多可少,可长可短,最终影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此外,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呈现出一种不高的现象。有研究者调查显示:在“是否对现在所学专业感兴趣方面,有1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感兴趣,有42%的学生选择了‘有一定的兴趣,对所学专业‘不太感兴趣的占到37%,‘不感兴趣的占到5%”[6]。毫无疑问,对专业的不感兴趣必然影响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2)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兴趣受挫。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兴趣学习,而兴趣越大,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我学习能力长期处于未受锻炼的境地。而大学的学习生活,由于无需再进行高强度的应试,因而学习的自由空间也得到扩大,大学教师不再像中小学教师一样,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模块划出严格而明晰的框架。这样一来,更多的是需要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而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诸如,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运用学习技巧的能力,探究学习难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等。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大多数大学生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大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获得较高的成就感,而没有成就感的学习是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的。
2. 大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的环境(E)影响因素
(1)宏观层面的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当下的中国社会,旧的社会秩序正在改造,而新的社会秩序又尚未完全建立,因而是一种典型的转型社会形态。转型期的最大的特征就是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标准未得到统一。且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引入,功利主义,金钱至上,实用至上的价值观充斥社会。作为青春期的大学生,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大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和消极思想或行为的影响,以至于影响对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与热情。比如,对于不好就业的专业,学习兴趣锐减;对赚钱、工作暂时看不出直接性帮助的知识,从不问津等等。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社会有某些方面仍存在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致使众多大学生觉得学习对于改善生活,找工作,赚钱,提升等毫无作用,学习是时间的浪费。至于有些不得不学的知识,比如为拿学分,获取学位的课程性知识,也只是一种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之举,谈不上因兴趣而学的行为。
(2)微观层面的大学中各种小环境的消极影响。大学中的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层次的环境因素。就物质环境而言,虽然我国各大学基本上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在设计环节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人性化安排。比如图书馆的阅览室,借阅室等,除了有广大的藏书空间存在,还需考虑借阅者的查阅的便捷性、临时翻阅书籍的舒适性等。但这方面,目前我国大学的绝大多数图书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主要指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各种制度安排,不仅仅单指教学制度,管理制度亦如此。比如,教学管理上激励性制度的安排就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当前的教学激励性制度一般仅在于竞争性的各项比赛性项目中存在,而对于普遍性的学习活动则鲜有见之。精神层次的环境最重要的环境,它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比如,学风建设,学习氛围的营造等。良好的学风和学习氛围有助于大学生们养成积极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但纵观当前我国大学的学习氛围,形势不容乐观。课内课外玩手机现象大有人在,且很多可见的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或停留于机械性的任务安排。凡此种种,何谈大学生学习趣的激发与培养?!
四、勒温场理论下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改革途径
从勒温的场理论出发,剔除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也应当从学生个体(心理空间)和学生所处的环境(生活空间)等两大方面去着手。具体而言,它包括思想教育上的学习价值观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上的学习能力提升,以及校园文化上的良性学习氛围营造等三个方面。
1.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勒温认为:“一种目的或一种意向,可以形成一种准需求,产生具有动力意义的紧张系统。”[7]我们知道,人的心理紧张系统代表的就是一种心理需要,倘若学生在学习问题上能够有这种心理需要,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有效的激发。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们一方面对自己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对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兴趣也不大。分析其原因,从个体的视角看,就是学习的需要和心理紧张系统不健全。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尚未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从当前的大学教育教学实践情况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坚持从学生自身的思想意层面剔除各种负面影响,是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之一。其一,在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大学习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从第一天就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其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科教师都负有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重任,因为教学本身就具备了教育性特征,这是教学活动质的规定性,教师应当根据教学任务,适时给予学生在学习价值观问题上的教育。其三,大学的教学管理部门可定期召开大学生学习的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们就学习问题进行探讨与互动,其目的是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与影响,从而共同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endprint
2. 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前,我国的大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乏味,基本上是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少量的讨论法。并且很多讨论课的质量也不高,没有达到讨论课应有的目的。讲授法在讲授新课,系统传授知识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由于较少师生的之间的互动,学生的积极性难易激发。并且,“有的教师学术水平不高,对教学内容缺乏研究,课堂上机械地照本宣科,讲解枯燥无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答复。”[8]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讲授法由于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难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如前文所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改革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其一,适度增加讨论法的使用让学生借此机会锻炼和提高资料搜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值得一提的是,讨论法不能流于形式,要坚持每位同学都尽可能的参与其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并采取诸多小组合作、个体演练等多种形式贯穿其中。其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度使用习明纳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西方国家倡导的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动互动研讨法。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学习的被动性地位,并大大有助于学生自我处理学习资料、学习内容的能力。
3.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
从勒温的场理论框架来看,校园文化属于环境(E)的层面。这一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大学生个体学习动力系统所承载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生活空间中,由于学习氛围隶属于精神层次的校园文化,因而显得极为重要。学习氛围的创设与营造需要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毕竟作为文化层面的软性环境是需要渐进的方式方可实现的。但尽管如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改革,坚持从细微处做起,为良性学习的氛围的创设迈出实质性的建设步伐。其一,学校可定期举办“学习沙龙”、“学习论坛”等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学习是在校期间的最主要任务。其二,定期举办知识竞赛活动,专业性与综合性的都可包含其中,以此促动学生常规化的学习。其三,教师应当在营造良性学习氛围中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与榜样作用。其四,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重中之重。教师应当把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内容的讲授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来看待。那么,该如何营造课堂教学中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学者认为,“教师要重视调节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心理活动,为学生提供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环境、条件,让学生在无意识活动中升华心理和情感上的愉悦体验”[9]。
参与文献:
[1]瞿葆奎,吕达.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44.
[2]余国政,陈咏梅.大学生学习兴趣探析[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3):22-25.
[3]刘智运.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68.
[4]申荷永.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M].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1999:32.
[5]刘雯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14(2):59-63.
[6]董文娜.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及对策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4(2):104-107.
[7]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M].竺培梁,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
[8]徐炳吉,段福兴.论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1):92-93.
[9]宁伟杰.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8):70-71.
[责任编辑:吴芳和]endprint